×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读者评分
4分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22.4 (2.7折) ?
1星价 ¥32.0
2星价¥32.0 定价¥8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遲嘯齋***(三星用户)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

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文学与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值得关注

2024-01-15 20:00:2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895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3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010189567 ; 978-7-01-018956-7

本书特色

陇右地区是中原文化到西域文化整个西北文化带的中间环节,它联系着两方又自成体系。一旦具备适宜的文化发展条件,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可能在此落地生根。经长期积淀,陇右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突出,文学的民族性及多民族文学融合的特点鲜明,民间俗文学炽盛繁烈,文学图志学资料丰富,宋元以来陇右封闭的文化生态,反而使诸多文学形式得到较好保护,然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本书着力发掘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揭示陇右文化对文人、文学家族的影响,考察陇右地区异常丰富的中原文学与各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书面文学与口传文学相激相荡所产生的独一的文学内容,对重新发现陇右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学遗存对形成“多元一体”中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陇右地区是中原文化到西域文化整个西北文化带的中间环节,它联系着两方又自成体系。一旦具备适宜的文化发展条件,各种艺术形式都有可能在此落地生根。经长期积淀,陇右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突出,文学的民族性及多民族文学融合的特点鲜明,民间俗文学炽盛繁烈,文学图志学资料丰富,宋元以来陇右封闭的文化生态,反而使诸多文学形式得到较好保护,然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本书着力发掘中国文学地图中的陇右因素,揭示陇右文化对文人、文学家族的影响,考察陇右地区异常丰富的中原文学与各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书面文学与口传文学相激相荡所产生的独一的文学内容,对重新发现陇右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学遗存对形成“多元一体”中国文学的重要作用。

目录

绪论………………………………………………………………………………………………1 **章 陇右秦早期文学在刚健尚武中起步……………………………………………29 **节 陇右出土秦早期车马葬与《诗经?秦风》的互证………………………………29 一 渭河、西汉水流域秦早期车马葬的出土情况……………………………………29 二 由秦早期车马葬和《诗经?秦风》看秦人“独此一家式”的文化特色………31 三 《诗经?秦风》的文学地理学意义……………………………………………35 第二节 秦早期青铜器铭文、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文学价值………………………………36 一 不其簋、秦公簋的文学意义……………………………………………………37 二 天水放马滩秦简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39 第二章 汉代陇右开放格局的奠定及陇右文学的成就…………………………………42 **节 汉代对陇右的开发及其文学史意义……………………………………………42 一 陇右的战略地位及汉代对陇右的开发…………………………………………42 二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44 三 中国文学地图向西北拓展……………………………………………………46 四 军屯文学的兴起………………………………………………………………49 五 从“马踏飞燕”看陇右地区艺术的勃兴…………………………………………50 第二节 汉代陇右简牍的文化、文学价值……………………………………………51 一 汉代陇右简牍的文化价值……………………………………………………52 二 汉代陇右简牍的文学价值……………………………………………………54 第三节 陇右汉代铜镜上的七言诗……………………………………………………56 一 陇右出土汉代铜镜铭文辑录……………………………………………………56 二 陇右汉代七言体铜镜铭文的文体学意义………………………………………58 三 汉代铜镜铭文对顶真诗形式的影响……………………………………………60 第四节 王符的学术背景及其政论文风格的形成………………………………………61 一 汉末“子学”与《潜夫论》深长切实的学者之文………………………………61 二 陇人刚直个性、论辩谶纬之学与《潜夫论》犀利峭刻的文风………………63 三 东汉清议之风与《潜夫论》文笔遒劲之文风……………………………………65 第五节 融通庄骚、散愤兰蕙——赵壹的辞赋创作与心理体验…………………………66 一 “党锢之祸”与汉末士人的心理体验……………………………………………67 二 融通庄骚:人格精神的相通……………………………………………………68 三 散愤兰蕙:困境中的发愤抒情…………………………………………………70 第六节 楚风北渐与秦风东渐——论秦嘉、徐淑的文学地位……………………………73 一 秦嘉、徐淑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73 二 秦嘉、徐淑对书信体文学的开拓………………………………………………75 三 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76 四 秦风东渐:秦嘉、徐淑对文人五言诗创作的推动………………………………78 第三章 魏晋陇右文学民族交融特色的初显……………………………………………80 **节 嘉峪关魏晋画像砖的审美品格…………………………………………………80 一 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碰撞………………………81 二 河西地区多民族文化交融特色的彰显…………………………………………83 三 多元文化影响下嘉峪关魏晋画像砖的审美特点…………………………………84 第二节 皇甫谧的文学成就与家族文化…………………………………………………86 一 刚正持身、长于骑射、累世奉儒——汉晋之际的皇甫氏文学家族…………87 二 家学背景与皇甫谧的赋论特色…………………………………………………90 三 皇甫谧的杂传小说……………………………………………………………92 第三节 傅氏文学家族及其文化品格……………………………………………………94 一 傅氏文学家族:由武力强宗到文学士族…………………………………………94 二 傅氏家风与傅玄的谏诤文……………………………………………………98 三 傅玄的箴铭小品……………………………………………………………100 四 西晋直臣傅咸的弹劾文………………………………………………………102 第四章 民族融合与十六国时期陇右文学的“汉胡互化”气质…………………………106 **节 前秦苻氏皇族文学的“胡音汉调”……………………………………………106 一 前秦苻氏皇族文学家族考……………………………………………………106 二 苻氏皇族文学家族形成的内在动……………………………………………110 三 苻氏皇族文学显示出各民族文化交融为中国文学带来的生机……………112 第二节 张骏、李暠、秃发傉檀、沮渠蒙逊、吕光的文学活动…………………………115 一 十六国时期陇右少数民族作家的汉化倾向及秃发傉檀、沮渠蒙逊、吕光等的文学活动…………………………………………………………………………115 二 十六国时期陇右汉族作家的胡化过程和特征…………………………………117 三 多民族文化影响下张骏、李暠的文学创作……………………………………120 第三节 民间的活力:苏蕙“回文诗”的波澜……………………………………………123 一 制陶、铜镜、纺织技艺对“回文诗”创作的启示………………………………123 二 苏蕙的《回文璇玑图》…………………………………………………………126 三《回文璇玑图》的价值与影响…………………………………………………127 第四节 “陇头流水”辞——民间智慧与文人探索的互补互动…………………………129 一 从陇右地方民歌到文学经典…………………………………………………129 二 呜咽的陇头流水与文人情怀…………………………………………………130 三 陇头流水——雅俗互动成就的经典…………………………………………134 第五节 仇池国文学考论……………………………………………………………136 一 仇池国历史沿革……………………………………………………………136 二 仇池国文学的历史建构………………………………………………………138 三 仇池国文学家考……………………………………………………………140 四 仇池国文学的艺术风格………………………………………………………144 第五章 唐代陇右文学的辉煌成就……………………………………………………148 **节 中原文人的异域体验与盛唐边塞诗…………………………………………149 一 在陇右地域文化与心灵体验中回归盛唐边塞诗的生命现场…………………149 二 不同文化区的对比与岑参边塞诗的惊奇美……………………………………152 三 陇右风土感召与盛唐边塞诗的风格创造………………………………………154 第二节 权德舆的文学活动与关陇学术资源…………………………………………157 一 陇右方土风气与文学趣味……………………………………………………157 二 陇右文化与权德舆的文学实践………………………………………………160 三 啖、赵《春秋》之学与权德舆的文论思想……………………………………164 第三节 陇土生活与李朝威、牛僧孺、李公佐、李复言等的传奇创作…………………167 一 唐代陇籍作家传奇作品的一枝独秀…………………………………………167 二 陇右文化孕育了唐传奇作家队伍……………………………………………168 三 陇土生活与唐传奇故事的生成………………………………………………170 四 尚武精神与唐传奇侠义精神的生成…………………………………………172 第四节 王仁裕的笔记小说与陇右文化………………………………………………173 一 对秦陇文化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173 二 民间智慧为王仁裕写作持续提供营养……………………………………177 三 地理环境影响着王仁裕的精神感受和审美方式………………………………178 第五节 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地图中的地位和作用…………………………………180 一 敦煌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80 二 敦煌俗文学形式的炽盛繁烈…………………………………………………183 三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敦煌文学的多元融合特征…………………………………186 四 敦煌文献是陇右地域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缩影………………188 第六节 唐代陇右石窟艺术:透析唐代文学的一个副文本视角…………………………189 一 回归唐代文学发生的历史现场………………………………………………190 二 解读唐代文学的“文化文本”…………………………………………………193 三 文本经典化的重要推手………………………………………………………196 参考文献………………………………………………………………………………200 后记……………………………………………………………………………………20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霍志军,1969年生,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师从孙映逵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师从傅绍良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陇右地方文献。主持“伏羲文化与民族认同”、“陇右地方文献与中国文学地图的重绘”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获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多次。在《文艺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