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识丛书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见识丛书28

见识丛书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见识丛书28

1星价 ¥37.7 (6.5折)
2星价¥37.7 定价¥5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0049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19-04-01
  • 条形码:9787521700497 ; 978-7-5217-0049-7

本书特色

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信,2015)并称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信,2015)并称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 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 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 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 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 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建构一个理想世界》[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平装 精装)[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斯曼
29《从丹药到枪炮:世界史上的中国军事格局》[美]欧阳泰
30《起源:万物大历史》[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31《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美]托马斯•斯坎伦
32《认知工具:文化进化心理学》[美]塞西莉亚•海斯
33《简明大历史》[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美]威廉•麦克尼尔 主编
34《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美]托马斯•M.尼科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
37《历史性的制式》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罗多德的镜子》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发去希腊》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灯塔工的休息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内容简介

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中信,2015)并称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目录

中译者第二版序 xi
中译者**版序 xxv
作者自序 xlix
**章 塔姆斯法老的评判 001
第二章 从工具时代到技术统治时代 021
第三章 从技术统治时代到技术垄断时代 043
第四章 难以把握的世界 063
第五章 崩溃的防线 079
第六章 机器意识形态:医疗技术垄断 101
第七章 机器意识形态:计算机技术垄断 117
第八章 隐形的技术 135
第九章 唯科学主义 159
第十章 符号大流失 183
第十一章 爱心斗士 203
注 释 223
参考文献 229
索 引 233
中译者**版后记 253
中译者第二版后记 255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国内评论】
波斯曼是一位睿智的学者,他善于写小书,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到《技术垄断》,他能看到人们视而不见的现象,并从中看到社会与人心的巨变。他的很多结论,粗看荒诞、平淡,但细思极恐。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
在这个三部曲中,波斯曼的思想越来越深刻,观点也越来越激进,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力的批判者之一。他的这些观点,表面看起来似乎惊世骇俗,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先前从来没有在他的思考方向上尝试思考过。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
波斯曼早在因特网还没有流行的1992年就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猛烈批判美国以及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技术的迁就、盲从。……这部书既可作传播学著作来读,也可作技术哲学著作来读。
——刘华杰,北京大学
波斯曼的观点,与国际国内像科学元勘或科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看法很有相通之处。……其中的批判性思考,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刘兵,清华大学
《技术垄断》中*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对所谓的“社会科学”的批判,许多人文学科和社会研究被冠以社会科学的名头,而假借科学的名义所进行的一切就不可以受质疑。中国的学人尤其要对此进行反思。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斯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国外评论】
波斯曼关于技术如何改变社会的见解……是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
——《纽约时报书评》
波斯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波斯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斯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尼尔•波斯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斯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斯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斯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斯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斯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波斯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斯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作者简介

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纽约大学教授,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精神领袖,研究领域横跨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弘扬了麦克卢汉、伊尼斯开创的媒介环境学,推动其进入北美传播学主流圈子。存世著作共25种,包括专著13种,合著10种,合编2种;其中《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并称“媒介批评三部曲”,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传世论文200余篇。1986年获美国英语教师学会授予的“乔治•奥威尔奖”,1988年获纽约大学杰出教授奖。
何道宽先生,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著作和译作共80余种,约2 000万字(著作85万字,论文约30万字,译作逾1 900万字)。代表性译作有《理解媒介》《数字麦克卢汉》《裸猿》《媒介环境学》《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软利器》《菊与刀》《群众与暴民》《乌合之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