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1星价 ¥39.1 (7.1折)
2星价¥39.1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8802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79页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67588028 ; 978-7-5675-8802-8

本书特色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四位现代有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有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们毕生的语文教育探索作了精湛的概括和评述,对他们所作的贡献作全面的条分缕析的“互文”式的审视,清晰地展现了四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的精神特质和对语文教育实践的思考进程。对他们的见解,不但有正面的肯定和褒扬,也有中肯的批评和检讨,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原因。在这一基础上,寻求疗救现代语文教育痼疾的良方,为今天和未来的语文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目录

再版序言 001
语文魂、世纪梦:一个平民教育家的精神苦旅
——走近叶圣陶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我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为此践履毕生。
001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生活本位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
007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
017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
025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丏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解放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
039
●继承了中国和西方教育文化的精髓,倡导以学生为本位、以“求诚”为核心,引导学生自悟自求,试图建立良好的认知、人文背景。由于外部干扰,这些教育诉求尽为泡影。
046
●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培养形式感、文体感、语感,写作应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先求它“通”,又望它“好”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涛涛宏论尽付东流。
053
●实现了语文教育从古典向现代、贵族向平民、文言向白话、为功名向为实用的转型,建立了现代语文教育生活、阅读本位范式。时至今日,也逐渐暴露出了时代和认知局限。
062
● 结语:一个平民教育家为“为人生”的梦想竭尽全力:“工具论”未成为现实,“立诚论”终归破灭。语文教育理想终成南柯一梦,这是一个精神苦旅。但历史会记住这位语文英雄。立足于表现与存在的“言语生命论”,将是e时代的梦想,我们也会成为“稻草人”吗?
073

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
——走近黎锦熙

●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专、著书*多、活动范围*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卓越的领军人物。
080
●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更加深刻。
084
●引领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091
●教材和读法,形式、实质并重,重视文学教育。以“自动主义”为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联络互动的教学法,听、说、读、写打成一片。超前的、活泼的教育思想方法足可睥睨教坛。
101
●不断提出教法“改革案”。首创“话法教学新案”,认为话法比读法重要;“作文教学改革案”确立了写作重于讲读、日札优于作文等原则,开重表现、重写作之先河,堪称语文教改急先锋。
112
●倡用注音字母,首创国语文法。确定“现代实用”方针,主张“句本位”,倡导“图解法”,在缀法、读法中大力推广、贯彻,推动了教学科学化,也造成了语法教学的泛滥。
121
●结语:一个语文教育史上功成身退的传奇人物。他的开创性、学理性的贡献无与伦比。他是一位帅才、“语文先锋”,集战略家眼光和实践家才气于一身。然而,只因没有“逞才”的气候,否则,我国的语文教育也许将是另一番面貌。
132

困窘中的坚守:学术饥荒年代的学者楷模
——走近张志公
●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的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引领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37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
142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见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
160
●重视文学教育发展智力的功能,批评将文学教育等同于“读写训练”和“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观点,不讳言现实的矛盾与困惑,主张编两种读本,要读诗。
167
●指出传统语文教育“重文轻语”倾向,认为口语反映人的素质,倡导口语教学,书面语、口语协调发展,但陷入“推普”误区,口语教学和研究尚未得到重视。
174
●一直探索语文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反对排斥语文知识,倡导加紧研究有关说话、读书、写文章的科学的知识系统。由于没能走出语言学怪圈,所以未能建起科学的语文学。
179
●主持制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语法教学、语文教学长期成效不彰,陷入了“语言学”困境和“语法学”难题之中。语言学给他带来*大的荣耀,也是他的滑铁卢。
185
●结语:他的“入行”和成就,时代成全了他的声名。他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学者,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然而,作为语文界的统帅,他缺少大气,繁重的事务消蚀了他的才气。他独自支撑着语文教育,勉力承当一切,终为时势和自己所累。
200

永不凋萎的美:文学、写作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走近朱光潜
●导言:我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过语文教育学著作,但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
208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214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
227
●写作教育的核心是“真诚”,揭示了“四境”发展观,“四体”学习观,“四视”读者观,主张以日记为训练方式,注重模仿佳作,强调材料的选择,力倡克服心理的懒怠,以“苦思”
解蔽。
245
●阅读教育倡导“本行之外下功夫”,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在具体读法上,强调要读得精,读得集中;读有中心,可以维持兴趣与注意。
260
●慎重讨论了思想、语文的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分先后、内外,寻思即寻言,文字含糊,即思想未透彻,情感未凝练。继而论及文、白,雅、俗,说、写,情、辞等一系列问题。
266
● 结语:一个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超然于语言学者之上的人文学者。他*懂得文学、写作、阅读,且深谙教育之道,他的语文学观堪称一流。他的语文学理论的非主流和边缘化,是一个不该发生的历史误会。 27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原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全球教育展望》等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0余部。代表性专著《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中国语文学史论》《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四分册)。主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福建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多项。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大、中、小学,图书馆,教研机构,作讲座、评课数百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