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公共德性:项缘于上海城市社区实证调查的研究

包邮论公共德性:项缘于上海城市社区实证调查的研究

¥36.6 (7.6折) ?
1星价 ¥36.6
2星价¥36.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275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56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552027532 ; 978-7-5520-2753-2

本书特色

本书从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征象出发,在对公共德性的现实拷问中,通过相关实证研究,建构了一种城市社区助人动机的皇冠模型。继而围绕关于公共德性研究的思想史,以及公共德性的培育实践思考等,揭示了城市社区公共德性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范式。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征象出发,在对公共德性的现实拷问中,通过相关实证研究,建构了一种城市社区助人动机的皇冠模型。继而围绕关于公共德性研究的思想史,以及公共德性的培育实践思考等,揭示了城市社区公共德性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范式。

目录

序 导言 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育:引发对公共德性的关注 一、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二、 公共德性:人的亲社会行为诉求 **章 研究缘起:寻找公共德性——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节 时代召唤公共德性: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中的公共德性调查 一、 调查设计与发放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助人动机层次模型 一、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二、 社会交换:成本与报酬 三、 公共德性:助人的内在品质 第三节 公共德性:亲社会行为的价值内核 一、 关联与互动:深层解释与外化标志 二、 契合与抉择:人与社会的德性契合点 三、 预防与维持:防止工具效应影响下亲社会行为的异化可能 第二章 公共德性的思想界说:代表观点与思想举隅 **节 西方公共德性思想与观点 一、 群体与个人:自我澄明中蕴含的公共德性旨趣 二、 国权与民权:政治理想中蕴含的公共德性理致 三、 公平与效率:市场经济伦理中蕴含的公共德性意旨 第二节 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寻之思想理念 一、 私德与公德:道德转型中的公共德性吁求 二、 引西与济国:道路选择中的公共德性追寻 三、 救亡与启蒙:价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 四、 历史局限: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索的艰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公共德性思想 一、 公共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体之思与建构之路 二、 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实践观:实践的公共合理性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归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类生命状态 第四节 公共德性的心理学话语 一、 阿德勒:对公共生活的社会兴趣与心理需求 二、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 哈特:道德同一性 第三章 公共德性的培育思考: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节 公共德性培育何以可能:社会条件和制度安排 一、 制度前提: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二、 政策扶植:权力的“公共性” 三、 社会条件:公共实践 四、 符号与传播:象征社会“正能量”的互动 第二节 公共德性的养成性与可教性 一、 生活上的德性涵润:公共德性的养成性 二、 智力上的德性教学:公共德性的可教性 三、 融通:养成性与可教性的关系互动 第三节 公共德性培育的显性与隐性 一、 “显”“隐”观念的理论分化与定位 二、 照应:显性与隐性的动态平衡 第四节 公共德性培育的现实与媒介 一、 多维棱镜透视:前网络文化阶段与网络文化阶段 二、 耦合:现实与媒介的开放推演 第五节 元认知:公共德性培育的有所为而为与无所为而为 一、 公共德性培育“有所为”的逻辑展开 二、 公共德性培育“无所为”的境界延拓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宋洁(1981—),女,浙江嘉兴人,博士。现为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1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项。先后在《思想理论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新疆社会科学》《理论导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