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准与创新: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探究

规准与创新:大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探究

1星价 ¥24.1 (4.3折)
2星价¥23.5 定价¥5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845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41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62284536 ; 978-7-5622-8453-6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对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价进行分析, 并以具体案例阐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内容主要有: 学习成果评价的理论探讨, 包括学习成果的概念、层次性以及评价体系构成 ; 课程标准在学习成果评价中的意义、价值, 以及国家课程标准的建设路径等。

目录

前言
一、本书的内容与读者
二、本书写作的特点
三、本书命名的理由
四、本书的内容结构

**章 绪论
**节 学习成果评价是重要的教育实践
一、学习成果评价是常见的高等教育实践
二、学习成果评价是成果导向教育的要素
三、学习成果评价是应对学习不足的反应
四、学习成果评价是教育质量保障的需要
五、学习成果评价是发展教学学术的途径
第二节 学习成果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评价是高等教育学科的重要构成
二、对学习成果评价的研究非常缺乏

第二章 学习成果评价的基本理论
**节 学习成果评价的概念探究
一、什么是学习成果
二、学习成果的分类与分层
三、什么是学习成果评价
第二节 学习成果评价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需求、职业要求与学习成果评价
二、学习理论、学与教和学习成果评价
三、发展理论、学与教和学习成果评价
四、证据收集、结果解释与价值判断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问责与改进
六、理论框架的内外部一致性

第三章 学习成果评价的实施要素
**节 学习成果的陈述
一、学习成果的来源
二、学习成果的描述
三、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
四、预设学习成果的争议
第二节 成果证据的收集
一、直接与间接方法
二、两种方法的枚举
第三节 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问题情境的意义
二、问题情境的实例
三、问题情境的分类
四、情境创设的原则
第四节 成果标准的确定
一、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二、表现指标与表现标准
三、评分准则的开发

第四章 课堂层次学习成果的评价
**节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的特征与价值
一、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的特征
二、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的价值
第二节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的问题研究——以我国大学生的专业课作
业为例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
三、问题、数据与方法
四、研究发现
五、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课程层次学习成果的评价
**节 课程国家标准亟待建立
一、教学质量标准及其层次性
二、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
三、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从专业深化到课程
四、对设立课程国标的疑问与思考
第二节 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基础——课程核心素养
一、知识选择已经成为重要问题
二、课程核心素养是什么
三、课程核心素养的确定
四、用课程核心素养指导课程学习成果评价
第三节 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现状——基于人文社科专业基础课程考
试的分析
一、研究缘起
二、现有研究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四、分析框架与示例
五、研究发现
六、简要结论
七、几点讨论
八、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专业及通识学习成果的评价
**节 专业学习成果的评价——以AHELO项目为例
一、研究缘起
二、工程学的学习成果特征
三、学习成果的评价与比较
四、AHELO的评价框架
五、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分析
六、进一步思考
第二节 通识学习成果的评价——以CLA项目为例
一、研究缘起
二、CLA项目简介
三、CLA项目为何使用表现性评价
四、CLA表现性任务分析
五、CLA表现性任务的评分及报告
六、进一步思考

第七章 学习成果评价的功能演进
**节 应对外部问责的学习成果评价
一、应对问责的学习成果评价的特征
二、应对问责的学习成果评价的不足
第二节 改进教育质量的学习成果评价
一、学习成果评价发挥改进功能的条件
二、促进学习成果评价改进功能的对策

第八章 学习成果评价的国际比较
**节 各国学习成果评价实践的特征及启示
一、自上而下的主导力量推动
二、专业测评机构的广泛参与
三、院校的评价实践差异较大
四、认知理论的基础作用凸显
五、评价方法的不断寻求创新
第二节 大规模国际评价项目中的问题及启示
一、国际比较项目中的问题
二、对未来类似项目的启示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附录1 布鲁姆目标分类的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
附录2 美国学位资格框架(DQP)中学习成果的表述
附录3 5分钟口头陈述的评分准则
附录4 AAC&U通识学习成果评价标准节选
附录5 课堂评价的方法集锦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湃,安徽六安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楚天学者人才计划。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PhD.in Education)。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与管理。近年来,在《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近10项。在非正式科学教育领域,主要关注各种教育项目的效果评估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