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藏语连动结构研究

包邮跨语言对比视角下汉藏语连动结构研究

¥60.3 (7.7折) ?
1星价 ¥60.3
2星价¥60.3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475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28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20347525 ; 978-7-5203-4752-5

本书特色

本书从多层面详细描写汉藏语中诸多连动结构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进行语言对比分析及理论探讨。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连动结构研究的宏观概述及连动结构定义的理论探讨,主要包括*章和第二章。连动结构现象非常复杂,要描述清楚所有与其相关的问题绝非易事。我们在*部分先把国际上对于连动结构研究的全貌,包括描写现状、研究思路及关注的核心问题,做一次全面梳理。因为连动现象复杂、种类繁多,如果只从一个片面的角度看问题,很容易陷入误区而不自知。所以,非常有必要梳理清楚国际上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角度及问题。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是一份国际语言学界关于连动结构的研究地图,不但为本书后面章节内容做好铺垫,也为国内其它有关连动结构的后续研究提供指引和启示。我们首先对连动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及梳理,然后对相关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进行述评,*后对于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做理论探讨并提出我们的观点。具体内容简述如下:本书从多层面详细描写汉藏语中诸多连动结构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进行语言对比分析及理论探讨。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是连动结构研究的宏观概述及连动结构定义的理论探讨,主要包括*章和第二章。连动结构现象非常复杂,要描述清楚所有与其相关的问题绝非易事。我们在*部分先把国际上对于连动结构研究的全貌,包括描写现状、研究思路及关注的核心问题,做一次全面梳理。因为连动现象复杂、种类繁多,如果只从一个片面的角度看问题,很容易陷入误区而不自知。所以,非常有必要梳理清楚国际上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角度及问题。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是一份国际语言学界关于连动结构的研究地图,不但为本书后面章节内容做好铺垫,也为国内其它有关连动结构的后续研究提供指引和启示。我们首先对连动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及梳理,然后对相关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进行述评,*后对于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做理论探讨并提出我们的观点。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章是世界各语言中的连动结构及相关研究的主要思路。我们在这一章中重点回答下列问题:哪些地区的语言中有连动结构,有哪些语义类型的连动结构?语言学界,包括形式语言学派、语言类型学派和语法化研究学派,在研究连动结构时关心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焦点是什么?现有研究的不足或困境在什么地方?*研究连动结构的理论动态和趋势是什么?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刻画连动语言和连动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后文的讨论铺垫基本的研究背景。二是系统地梳理国际语言学界关于连动结构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厘清当前学界对该现象的探讨进展到何种层次及程度,指出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第二章是连动结构定义、事件构成及语法特征的理论探讨。本章重点探讨连动结构研究的几个基础和核心问题,包括:连动结构区别于其它结构的定义特征是什么?是否有各语言通用的连动结构定义?连动结构的句法特征和语义表达在多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连动结构的深层语义是否表达“一个事件”?“一个事件”的内涵解释是什么?“一个事件”是否可以作为可操作的定义标准?连动结构的功能有哪些?哪些动词能组成连动结构?连动结构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规律是什么?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辨别,我们指出从跨语言对比角度定义连动结构,*重要的是标准清晰、操作性强。不但需要将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和共性特征区分开来,而且需要将其句法标准和语义内涵区分开来。这为下文汉语和藏缅语连动结构定义、分类和句法语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第二部分是汉语中连动结构的综合研究,包括第三、四、五三章内容。我们首先从总体上讨论及解构汉语中连动结构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的区分,并在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等多方面详细论证了这两类连动结构的不同特点。*后,我们进一步辨析了一些具有争议的连动结构,并讨论了连动结构嵌套形成的多动词结构。具体阐述如下: 第三章是汉语连动结构定义标准解析。该章首先介绍现有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分析这些标准讨论的不同角度,及涉及的不同层次语法问题。包括连用成分的性质确定、连接成分的有无、动词间语义关系、以及连动与从属、并列等语法概念的交叉与重叠问题。*后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一,界定标准和句法语义特征混淆在一起,从而导致界定标准不清晰、不充分、操作性不强。二是缺乏语言类型学及语言共性研究的视角、缺乏深入的内涵特征分析。本章中我们清除了在汉语连动结构研究上存在的几个误区,同时提出了几个重要原则:首先,在制定汉语连动结构界定标准时,首要问题是将连动结构和各种语法化后的结构和多句结构区分开来。其次,应该既考虑跨语言对比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又参照汉语的实际情况。并且需要仔细考察每一类连动结构在时、体、态等各方面的具体句法特征。 第四章是汉语中的狭义连动结构与广义连动结构。该章首先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确定了具体的跨语言对比连动结构定义:是一个能产的结构,两个动词处于一个从句内,每个动词可以独立作为动词使用,动词之间不能有明显连接成分。同时分析了每条标准的具体操作办法。根据该标准确立了狭义连动结构的范围。然后讨论了表示先后动作意义的广义连动结构,并指出其和狭义连动结构的句法区别在于它包含了两个从句。接着我们进一步论证了,两类连动结构不但在句法上而且在事件语义结构和语法化路径上都呈现出清晰的系统性区别。*后讨论了存在两种解释的歧义连动结构。这一章的主要贡献在于,我们首次在汉语中区分了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之前的所有研究均将两者混为一谈,或者以某一种作为默认的对象,进而得出了模糊和不确定的结论。 第五章是致使义结构、次级概念结构与多动词结构。这一章首先讨论了两类比较有争议的结构是否为连动结构:致使义结构和次级概念结构。我们发现对于这两类句子来说,内部是不同质的,有的是包含内嵌从句的复合句结构,有的则是明显的连动结构。区别的标准还是在于两个动词是否处于一个从句。因此,通过讨论我们将语义上的从属和句法上的从属区别开来,并再次确认连动概念的句法属性。*后我们讨论了多个连动结构嵌套形成的多动词结构。这一章主要探讨一些连动结构的模糊边界地带,并探讨形式和意义的对应问题。 第三部分是藏缅语中连动结构的研究及与汉语连动结构的对比,包括第六、七、八三章。我们首先梳理了藏缅语连动结构的研究现状,并从宏观上对比了藏缅语的连动结构与汉语连动结构在表面形式、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上的不同。然后以景颇语为例,对汉藏语中两类重要语义类型的连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微观对比,包括给予义连动结构和致使义结构,探讨同一语义内容在两种不同语言中采用的连动形式、句法结构和语法化路径等方面的不同,并探讨连动结构句法差异与语序类型、连动形式等因素的互动关系。 第六章是藏缅语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这一章首先全面回顾了国内现有藏缅语连动结构研究的成果,指出现有研究主要参考了国内汉语连动结构研究及个别国外研究的成果。因此,也继承和沿袭了国内和国际当前针对连动结构研究的缺点和不足。并且藏缅语连动结构研究及与汉语对比研究总体比较薄弱,以简单现象描写为主,分析不系统、理论分析较浅。我们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提到的语料进行了重新解读,对比了藏缅语和汉语连动结构在表面形式和句法结构上的整体差别。重点通过中心词连动和中心词加论元连动形式的区分,详细讨论了OV型藏缅语的连动结构如何比汉语连动结构紧密,分析了这种紧密性在狭义和广义连动结构中的具体表现。 第七章是景颇语中给予义连动结构研究及与汉语对比。该章中我们以景颇语的给予义连动结构为例,论证该中心词连动结构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论元。实义动词与给予义动词连用可以给实义动词增加一个受益者的核心论元。并且该结构从表达受益义逐渐扩展到受损义。这种语义扩展不但在文献中记录很少,而且这种受益义和受损义不同构的状况也和欧洲语言形成鲜明对比。*后我们讨论了连动形式对意义及语法化路径的影响作用,提出中心词连动形式——这种OV型藏缅语的典型句法特点,是给予动词重新分析为助动词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景颇语中给予义动词的语法化路径不同于其它东南亚语言。 第八章是景颇语中致使义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我们论证了景颇语致使义结构在句法上没有汉语致使义结构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景颇语分析型致使结构表达的命令、要求、劝说、致使等含义,涵盖了汉语使令式、允准式、和致动式致使结构等多个结构的语法意义。从句法上来看,汉语致使义结构呈现了从连动到从句结构的连续统,而景颇语受语序类型和连动形式的影响,在句法形态上更单一,主要是中心词连动结构。因此,同一语义或事件内容在不同语言中句法形式和结构也有差异。

内容简介

本研究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连动结构研究的宏观概况,主要包括**章和第二章。连动结构现象非常复杂,要描述清楚与其所有相关问题绝非易事。**部分把国际上连动结构研究的核心问题做一个总的梳理。**章是从语言现象上的梳理,第二章是对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成果的梳理。第二部分是汉语中连动结构的全面研究,包括第三、四、五、六四章内容。第三章从总体上讨论及解构汉语中连动结构的研究现状。第四章是根据本文定义宏观上区分开狭义和广义两大连动结构系统,并论述了两者在句法、语义及语法化等多层面的不同。第五章是进一步讨论及辨别一些具有争议的连动结构及多动词结构。第六章打破了前面的语义关系分类,选取了包含各种语义关系的身体动作类动词连动结构为突破点研究了动词连用的规律及条件。第三部分是藏缅语中连动结构的研究及与汉语连动结构的对比,包括第七、八、九三章。第七章是藏缅语连动结构的现状梳理、特征分析及与汉语连动结构在形式及语义与功能方面的宏观对比。后两章是以景颇语为例,将汉藏语中两类核心的连动结构,给予义连动结构和致使义连动结构,进行微观对比研究。

目录

 绪论(1)一 本书主要目的和理论框架(2)二 本书的主要内容(3)三 例子及体例说明(7)**章 世界各语言中的连动结构及其研究思路(8)一 连动语言与连动结构(9)二 连动结构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及思路(26)三 小结(34)第二章 国际上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讨论(36)一 定义连动结构的各种句法标准(37)二 定义连动结构的语义标准(48)三 连动结构作为一个跨语言对比概念该如何定义?(58)四 小结(66)第三章 汉语连动结构定义标准现状解析(68)一 汉语连动结构定义中有矛盾和争议的几个问题(69)二 从跨语言角度看汉语连动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82)三 总结及定义汉语连动结构的基本原则(85)第四章 汉语中的狭义连动结构与广义连动结构(87)一 汉语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的定义标准及语义类型(88)二 狭义连动结构和广义连动结构的句法特征(104)三 有歧义的连动结构(124)四 小结(126)第五章 致使义结构、次级概念结构与多动词结构(129)一 致使义结构(130)二 次级概念结构(141)三 从属关系与连动结构定义(145)四 多动词结构:连动结构的连用(147)五 小结(151)第六章 藏缅语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153)一 藏缅语连动结构研究现状(154)二 汉藏语连动结构的对比思路及探讨(162)三 小结及进一步研究(176)第七章 景颇语给予义连动结构及与汉语对比(179)一 景颇语的语法特点及中心词连动(180)二 给予义动词语义扩展:从实义动词到受益标记、受损标记(185)三 给予义中心词连动结构及其功能(195)四 给予义动词的语法化(206)五 小结(216)第八章 景颇语致使义连动结构的句法语义及与汉语对比(218)一 引言(218)二 景颇语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语义及与汉语对比(220)三 景颇语中sha31gun55致使结构的句法(227)四 小结(25)参考文献(237)后记(25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彭国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12年4月至2016年2月任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现任浙江工业大学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兴趣和领域为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类型学研究。先后于山东工业大学英语系取得学士学位;2003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取得硕士学位;2005年荷兰莱顿大学语言学系交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2006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取得博士学位;2006.10-12 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2009.10-2009.06法国国家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02-2017.05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