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上海教育史(4卷本)

上海教育史(4卷本)

1星价 ¥373.5 (7.5折)
2星价¥373.5 定价¥4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4375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90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44437547 ; 978-7-5444-3754-7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四卷,尝试展现一部相对完整的上海教育历史。论述的时段始于远古,终于2002年。未将上海教育的历史书写至当下的缘由,是希望让历史有一些沉淀,让还在进展的事业有一个相对的结果,可能会更容易把握和评说。四卷的分段:*卷为古代至辛亥革命,第二卷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第三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6年,第四卷为1976年至2002年,分别由王伦信、黄书光、蒋纯焦、金忠明负责编写。原计划古代部分单独成卷,但因史料不足的缘故,单独成卷显得与其他四卷相比篇幅失衡,遂将古代部分合并于*卷。四卷书的内容安排似乎显出我们对上海教育历史的把握有些厚今薄古,但这确实可以反映上海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形。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四卷,尝试展现一部相对完整的上海教育历史。论述的时段始于远古,终于2002年。未将上海教育的历史书写至当下的缘由,是希望让历史有一些沉淀,让还在进展的事业有一个相对的结果,可能会更容易把握和评说。四卷的分段:卷为古代至辛亥革命,第二卷为民国建立至1949年,第三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6年,第四卷为1976年至2002年,分别由王伦信、黄书光、蒋纯焦、金忠明负责编写。原计划古代部分单独成卷,但因史料不足的缘故,单独成卷显得与其他四卷相比篇幅失衡,遂将古代部分合并于卷。四卷书的内容安排似乎显出我们对上海教育历史的把握有些厚今薄古,但这确实可以反映上海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形。

目录

**卷 古代—一九一一本卷前言**章 古代上海教育的发展 **节 脱离蛮荒:古代上海教育的发端 一、从考古发掘看远古上海教育 二、春秋战国吴、越、楚文化的交融 三、文化世家云问陆氏的兴起 四、唐代上海地区的开发与教育 第二节 世风丕变:古代上海教育的初晖 一、崇文尚儒风气的形成 二、学校系统渐次设立 三、宋元时期上海的科举 四、杨维桢与王逢 第三节 迅速崛起:古代上海教育的繁荣 一、明代上海的经济与文化 二、地方官学颇具规制 三、书院在沉浮中绵延 四、蒙学教育兴旺发达 五、明代上海科甲之盛 六、归有光、董其昌和徐光启 第四节 东南文教中心:古代上海教育的鼎盛 一、清代上海开埠前的经济与文化 二、地方官学蔚然可观 三、书院持续兴盛壮大 四、蒙学日益遍设普及 五、清代上海科举的起伏 六、王鸣盛与钱大昕第二章 开埠与上海教育的近代转折 **节 传统教育的延续与变革 第二节 上海早期的教会学校 第三节 西学教育观念的孕育第三章 洋务教育在上海 **节 上海洋务教育发展概况 一、上海的洋务学堂 二、上海与留美幼童的派遣 第二节 上海广方言馆 一、创立与变迁 二、课程、教学与管理 三、特色与成就 第三节 “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在上海的发展 一、冯桂芬的《采西学议》与“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 二、沈毓桂的《救时策》与“中体西用”思想的定调 附:上海广方言馆历任总办、监院、教习、学生可考名单第四章 教会教育的扩张 **节 上海成为教会教育的策划和组织中心 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及“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 二、第二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与“中华教育会”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教会学校的新趋势 二、新设教会学校举例 第三节 教会学校办学层次提高的个案:从圣约翰书院到圣约翰大学 一、发展概况 二、办学特色 第四节 《万国公报》与近代教育和学制观念的输入第五章 西学的译介与传播 **节 西学翻译出版机构的发展 一、晚清上海西书翻译出版机构概况 二、墨海书馆 三、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四、广学会 第二节 沪译沪版西书 一、种类丰富齐全,内容与时俱进 二、数量冠首,辐射全国 第三节 新型知识分子的汇聚地 一、西儒的东来及其影响 二、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集聚第六章 租界当局与外侨的办学活动 **节 租界的扩展与租界当局的办学活动 一、租界的发展与教育管理 二、租界当局的办学活动 第二节 格致书院——中外合力的结晶 一、创立、沿革与规制 二、办学特点 第三节 其他外侨学校 一、东亚同文书院 二、同济德文医学堂第七章 非正规教育与公众文化教育设施的发展 **节 晚清上海非正规教育活动概貌 一、晚清上海外语类非正规教育活动 二、晚清上海非外语类非正规教育活动 第二节 晚清上海非正规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非正规教育机构的种类构成 二、非正规教育活动的时问分布 三、非正规教育活动的地域分布 四、非正规教育活动中的教习来源 五、晚清上海非正规教育的整体特征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公众文化设施的发展及其教育意义 一、近代大众传媒系统的发展及其新学传播价值 二、图书馆与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及其教育意义 附:《申报》非正规教育活动广告辑览第八章 维新运动中的上海教育 **节 维新教育思想在上海的发展 一、上海与维新教育思想的孕育 二、《变法通议》与梁启超的维新教育理论体系 第二节 维新教育实践活动 一、兴办学会,发行报刊 二、三等公学与育材书塾 三、南洋公学——国人对三段式学校模式的*早实践 四、经正女学及其对女子教育的开创性意义 附:中国女学会书塾章程第九章 清末“新政”期问上海教育的发展 **节 新式学堂的发展 一、中小学堂 二、高等学堂 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其他专门学堂 四、女子学堂和幼稚园 五、清末“新政”期间上海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世界》——中国*早的教育专业刊物 一、《教育世界》概观 二、泽介日本学制章程,为清末学制的制定提供蓝本 三、应和“新政”教育发展节律,指点“新政”教育改革 四、译介西方教育著作,输入西方教育学科和思想理论 第三节 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教科书 一、商务印书馆出版教科书的背景 二、清末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 三、商务印书馆编写教科书的特点 四、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新式教科书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教育的中心 一、中国教育会、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 二、出版发行革命书报,宣传革命思想,提倡革命教育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卷 一九一二—一九四九第三卷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 一九七六—二〇〇二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成宪,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工程”首席专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十五”、“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传统教育、中国考试制度、教育史学理论、中外教育史比较等。杜成宪,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工程”首席专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十五”、“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传统教育、中国考试制度、教育史学理论、中外教育史比较等。 主要编著:《早期儒家学习范畴研究》(1994)、《中国教育思想史》(**卷副主编,1995)、《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先秦卷)》(1995)、《中国教育管理史》(参著,1996)、《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参著,1997)、《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作者,1998)、《中国幼儿教育史》(**作者,1998)、《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隋唐五代卷)》(副主编,2000)、《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参著,2000)、《中外教育简史》(主编之一,2002)、《20世纪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研究》(**主编,2004)、《教育史学》(**作者,2004)、《中国考试通史》(**卷主编之一,2004)、《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中日比较研究》(中方主编,2005)、《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学卷》(副主编,2005)、《大学之道——华东师大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副主编,2006)等。主要科研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上海教育史”(2001)、“上海教育志”(2003)、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教育史学一百年”(200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02)、日本文部省资助华东师大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合作项目“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中日比较研究”(2004)、华东师大“9845工程”项目《孟宪承文集》(2007)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