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问题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问题研究

1星价 ¥27.2 (3.2折)
2星价¥26.4 定价¥8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45521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19455217 ; 978-7-5194-5521-7

本书特色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不仅面临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峻形势和巨大挑战,而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新的发展机遇在于创新,包括出版方式创新、传播方式和途径创新、管理制度和经营体制创新,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与新媒体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科学耦合,特别是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即媒介融合,实现高新学术期刊出版与传播的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回顾了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理论研究进展。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与媒介融合的实践与研究始于20世纪后期,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果。然后对媒介融合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本书还研究了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模式,在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媒介融合发展的实践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基本方式:**,与其他媒体的组织融合;第二,同类期刊的技术融合:第三,与网络出版的技术融合;第四,利用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传播融合。*后,提出了加快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对策和建议:(1)积极探索单篇论文出版制度;(2)积极推进学术期刊管理制度改革;(3)加强网络出版技术支持;(4)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功能,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在学术期刊传播上的作用;(5)加强学术成果的版权保护。 本书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系统性强。高校学术期刊怎样在新媒体背景下,把握发展机遇,与时俱进,成为媒介融合的典范,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学术界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本书提出了有关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通过各种互联网移动终端,借助新媒体途径,实现网络出版传播。这对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目录

**章绪论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三、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四、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五、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第二章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一、媒介融合问题的研究现状二、学术期刊媒介融合问题研究进展第三章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理论一、媒介的概念界定及发展轨迹二、媒介融合的动力与优势三、媒介融合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四、媒介融合的类型第四章新媒体、学术期刊数字化与媒介融合一、 新媒体及其发展二、学术期刊数字化三、新媒体、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章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机制一、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理论依据二、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机制三、我国媒介融合机制的运行特征四、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机制第六章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模式一、学术期刊媒介融合的政策方向二、国外期刊媒介融合经验借鉴三、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进展四、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模式创新第七章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网络出版一、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与网络期刊二、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三、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发展阶段四、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机制与运行机理五、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现状第八章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理论与框架一、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研究的回顾二、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理论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网络平台比较四、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出版平台模式第九章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构建途径与策略一、构建高校学术期刊网上编审系统二、高校学术期刊网站建设三、网络平台的技术支持四、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第十章制度创新与规制改革一、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的管理制度二、媒介融合对于高校学术期刊出版管理制度的创新诉求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转型中制度创新的社会背景四、数字化出版中高校学术期刊的规制改革第十一章高校学术期刊媒介融合深化发展的路径一、积极推进高校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二、促进和完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三、完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功能四、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传播方式,充分实现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孟耀,1989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治系,1997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上学位,2006年获得东北财经火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工作5年,在杂志社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编辑学。出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合著)、《中国向何处去》(与周天勇等合著)、《绿色投资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专著)、《期刊出版与编辑规范》(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教育部课题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