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035743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199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40357436 ; 978-7-5403-5743-6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随着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产生了围绕唯识义理的几场大争论,本书集中展示的就是其中*重要的五场争论: 1. 法相唯识二宗辨:欧阳竟无大师判法相与唯识为二宗;太虚大师论法相必宗唯识;印顺法师论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识。 2. 相宗新旧两译辨:1931年梅光羲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师对梅光羲文和太虚法师文都提出了批评。另收正果法师一文。 3. 见相同种别种辨:1923年景昌极发表《见相别种辨》一文,取安慧之说,主张见分与相分同种;此后,唐大圆与景昌极反复辩论,太虚大师亦对景昌极文予以驳难。 4. 《起信论》与唯识:欧阳竟无师生等据唯识义判《大乘起信论》为中土人士伪撰;太虚大师“乃从《成唯识论》寻得此论立说之依据点”,以唯识释《起信论》。 5. 唯识与佛法:1922年南京支那内学院开学时,在开讲《成唯识论》之前,欧阳竟无大师先以十义作《唯识抉择谈》(聂耦庚记录,吕澂校订;文中黑体字为欧阳竟无所撰原稿);太虚大师认为“然以之专谈唯识一宗,虽无不可,而置之佛法总聚中,则犹须为抉择之抉择焉”,故作《佛法总抉择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其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和系统性, 得到学界的重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对唯识学的义理产生了积极的学术性争论, 主要体现在以下议题: 相宗新旧二译不同之辩 ; 法相、唯识为两学派之争 ; 唯识古学与今学不同论 ; 见分 (能意识) 和相分 (所意识) 的同种、别种之辩。

目录

法相唯识二宗辨 1 辨唯识法相/欧阳竟无 2 论法相必宗唯识/太虚 5 再论法相必宗唯识/太虚 12 辨法相与唯识/印顺 14 相宗新旧两译辨 19 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梅光羲 20 《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太虚 28 读《唯识新旧两译不同论》后的一点意见/守培 32 在唯识学上新旧两译 关于第七第八两识论点的分歧/正果 51 见相同种别种辨 67 见相别种辨/景昌极 68 见相别种释疑/唐大圆 93 见相别种未释之疑/景昌极 101 释景幼南《见相别种未释之疑》/唐大圆 109 《见相别种辨》释难/太虚 113 《起信论》与唯识 119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太虚 120 《〈起信论〉唯识释》质疑/王恩洋 145 答《〈起信论〉唯识释质疑》/太虚 152 唯识与佛法 157 唯识抉择谈/欧阳竟无 158 **、抉择体用谈用义 159 第二、抉择四涅槃谈无住 161 第三、抉择二智谈后得 164 第四、抉择二谛谈俗义 167 第五、抉择三量谈圣言 170 第六、抉择三性谈依他 171 第七、抉择五法谈正智 173 第八、抉择二无我谈法无 179 第九、抉择八识谈第八 180 第十、抉择法相谈唯识 189 佛法总抉择谈/太虚 191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有:欧阳竟无、太虚大师、印顺法师、梅光羲、守培法师、景昌极、唐大圆、王恩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