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江南诗性文化的多元解读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73803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34页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511738035 ; 978-7-5117-3803-5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十章,对江南诗性文化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包括江南的地域界定和文化特质,江南学术及其审美精神,江南诗性文化的文学呈现、生活表现、园林艺术呈现、经济表现等,是一本主题鲜明、兼具学术和通俗的作品。
内容简介
我国的江南地区, 风光旖旎、人杰地灵, 温山软水的环境不仅*宜人居, 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江南文化是在吴越文化基础上, 经长期吸纳融合、取舍扬弃而逐渐形成的诗性特色极为鲜明的区域文化。这种诗性特质超越了束缚人性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成为中华民族舒解心灵、追求诗意栖居的内在动力, 使人的生活更人性化, 也更具情调、趣味和意义。本书从十个不同的向度和层面, 对江南文化的诗性特质进行了解读, 并力图揭示出这种文化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目录
**章 何处江南
———江南的地域界定与文化特质
第二章 烟雨化梦
———“水”与江南文化的诗性特征
第三章 诗性智慧
———江南学术及其审美精神
第四章 江左风流
———江南诗性文化的文学呈现
第五章 书香悠远
———江南读书传统与人才成因
第六章 水漾古镇
———江南诗性文化的生活折光
第七章 逸趣雅园
———诗性文化在园林艺术中的投射
第八章 戏文传奇
———吴韵水袖里的诗性情怀
第九章 东南财赋
———江南文化性格及其经济硕果
第十章 经天纬地
———江南智者敏求先行的科技轨迹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江南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吸纳融合,取舍扬弃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诗性特色极为鲜明的区域文化。作为中国诗性文化的半壁江山,这种诗性特质超越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精神桎梏,成为中华民族纾解心灵与诗意栖居的内在追求的动力,它使人们的生活更人性化,也更具趣味和意义。江南,在为我们营造了无比旖旎的自然风光之外,也赋予历代文人墨客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想。 江南的灵山秀水,江南的多彩文化,那些文化的丰富内涵,那些内涵独有的特色,还有那些在历史上结缘江南、邂逅江南的人物……无论散文随笔,还是论文著述,零零星星、琐琐屑屑、雪泥鸿爪其实一直在我的笔端游走,数十年来已成为一个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只是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架构。 这些年,研究的动力全然发乎于内心,探究的轨迹也十分清晰,从城市文化到吴地文化再到江南文化,后面的脚印覆盖了前面的足迹,但内在维系,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散乱而变得系统;江南的形象也由模糊而清晰,由感性而知性。于是,“写一部好看的、比较系统的江南的书”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这个念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每每沉沦隐去,但每到一定的季节就又会被唤醒:每当踏春于鼋头渚、鹿顶、太湖;沉醉于春涛卷雪般的如云樱花;或是游走于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蠡湖堤岸,怀想当年范蠡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抑或是在早春时节捷足先登,一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园;尤其是在万里清秋的日子里,在惠山脚下汩汩千年的二泉旁聆泉品茗,与六百七十多岁高龄的老银杏低语相拥;或踏进康熙、乾隆每下江南必要驻跸的寄畅园,内心总会涌出要写点什么的冲动。更不消说,在姑苏的七里山塘,看船娘腰肢舒展摇起满塘的涟漪,在网师园听评弹艺人轻启朱唇吟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小小墓旁遥想旧时佳人的浪漫情愫,在断桥边感受那些早已风流云散的 “三生石上旧精魂”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 “这真是一片特别能招惹浪漫情怀,特别能撩拨起闲情逸致,甚至是几分荒凉心的土地”。 2 0 0 8年,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策划并主撰了大型人文纪录 片 《说吴》,虽历经波折与艰辛,但与央视新影视中心的编导们合作 得十分愉快。2 0 0 9年6月片子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首播后引起 很大社会反响,2 0 1 0年元旦CCTV纪录频道开播的**天,这部片 子又被选为首日播出片,后来又远播海外多个国家频道。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我将原先八集 的纪录片解说词进行了修改扩容,出版了同名图书 《说吴》,居然销售极好,书店、网上很快销售一空,并获 得了2 0 1 0年度“全国优秀 (古籍通俗类)图书奖”。一段时间内, 我不断接到电话和书信询问书哪里有卖,这让我忽然意识到竟然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里的文化。 2 0 1 4年1 1月,江苏省电视总台计划拍摄一部名为《江南文脉》 的系列纪录片,省委宣传部还将其列入了 “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撰稿人,多方打听之下找到了我。本来以为那一次的南京之行,只不过是充任一个顾问的角色,只需将想法心得与编导做个沟通交流,殊不知*后片子的撰稿任务竟然又落到了自 己的头上。1 2月签约之后,要求5个月之内完成。尽管长期研究地 域文化有了不少感悟,尽管担任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的虚职,尽管头上有几个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的顶戴,尽管写过无数关于江南文化的零星文字,但是,要完成这样系统、完整、宏大的叙事构架,又要在浩瀚的资料堆里筛选、淘洗出可以用镜头来加以表现的内容,尤其是必须准确无误地提炼出江南文化的特质,这一切,对我而言压力仍然巨大。 十五个篇章,是当下纪录片少见的宏大叙事构架,感性与知性的交织,言简意赅的表达,具有镜头感、表现力的文字,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并不容易。而且明知道即使是纪录片也要躬身俯就观众,我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未必能在片中得以完整呈现,明知道今天浮躁的市场更喜欢缤纷抢眼的花段子,明知道纪录片制作者也不得不媚俗,明知道有些挚爱的内容即使写了也不一定会拍,虽然有许多个 “明知道”,但我还是接受了任务,我想至少自己有机会在文字中传达、呈现我的所思所想,至少有机会去尝试希冀企及的思想高度和审美高度,至少对有着江南情结的我而言,可以借助这一外来的任务,逼迫自己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心中久已有之的 “江南”书写夙愿。 此后的五个月里,我埋头资料,不惜牺牲视力和颈椎,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在不辨晨昏的节奏中终于从混沌走向清晰,从杂乱走向系统,在不断地审思搭建、推倒重来、修改再修改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 “江南诗性文化”解读体系。虽然,有遗憾、有不足、有遗漏,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感悟未能编织进这个架构之中,但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模样,我为此而感到欣喜和释然。 纪录片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对文字有着严苛的要求,既要有学术论文般的严谨和思想闪光,也要有鲜活的形象性、可读性,甚至可听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镜头可以表现的视觉内容,不可独立或游离于片子之外。那时的想法真如余光中先生说的那样,“真想在中国文学的风火炉中,练出一颗丹来。……我尝试着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槌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这于我显然是做不到的,但却是我写作时的心情。余先生所追求的那种“有声、有色、有光、有木箫的甜味和釜形大鼓骚响的”散文世界倒更像是为纪录片解说词所定位的文字风格。 应该承认,解说词的这种对文字的特殊要求,很大程度锻炼打磨了我的文笔,至少让自己的文字不至于枯涩、无味。因此,在写作 《诗和远方———江南诗性文化的多元解读》这本书时,虽然与解说词不同,加入了一些论证性的阐述,但是我还是延续了颇受欢迎的 《说吴》一书的风格,尽可能深入浅出、兼顾雅俗地去表达,尽可能摒弃枯涩而采取有丰润诗意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更多的情思。不过,在出书之前,因为纪录片的1 5集内容并不能完全对应本书的主题,所以*后还是割去5篇,只留1 0篇,宁缺毋滥。前两年,我邀请余光中先生为我负责编辑的刊物 《江南文化》和主编的 《江南学人文丛》题几句话,收到后分外欣喜,因为余先生寥寥几句正点到了要害,说出了我心里的话:“桥外有桥,橹声迢迢;寺外有寺,钟声悠悠;风景待人欣赏,文化待人研究。”先生说得太好了,江南的迷人之处并非只有自然风景,梦入烟水、画船听雨的后面,还有悠远而厚重的人文,有多少风景让我们品咂不够,更有多少灿烂的文化留待我们潜心研究。故而敬置于书前,作为全书的主旨。
作者简介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无锡市作协副主席,吴地文化研究专家。著有《说吴》《城市文化》《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无锡望族》《台湾女作家散文论稿》等著作,发表论文130余篇,另有文学创作《坐看云起》《江南望族》《中华酒歌》《江南文脉》等。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