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肆巡阅使(精)

书肆巡阅使(精)

1星价 ¥44.8 (8.0折)
2星价¥44.8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443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101144383 ; 978-7-101-14438-3

内容简介

本书是藏书家谢其章先生约请友人撰写的以访旧书肆、搜购古旧书为主题的随笔集,撰稿者如陈子善、韦力、谢其章、止庵、艾俊川、陈晓维、刘铮等,他们的社会身份各有不同,但都富于收藏,且善于利用古旧书资料从事研究和写作的爱书人。本书秉持“钩沉书林掌故,叙说当日传奇”的宗旨,展现当代国人搜求古旧书的面貌,融趣味性与史料价值于一书。

目录

前言/谢其章

我与新文学旧书三十年/陈子善

我的海淀镇淘书史/谢其章

趣说另类买书/虎 闱

旧书摊感怀/赵龙江

我买日印中文书/止 庵

散了的宴席/柯卫东

那些年北京的书店书市/韩智冬

我与旧书店/赵国忠

夕阳犹照小窗明——海淀旧书肆忆往/胡桂林

“书游记”两章/胡洪侠

北大五四“三人组”/艾俊川

痛失之书/韦 力

我的网络淘书生涯/曹亚瑟

美国淘书杂忆/大 象

日本访书散记/陈晓维

波士顿书展纪行/高 卧

首尔买书记/刘 铮

香港书游记/绿 茶

艳遇与历险:冬季到台北来淘书/谷曙光

卿本佳人——英译《汪精卫诗词集》的八卦/励 俊

泰和嘉成文稿拍卖目击记/罗 逊

漫步早稻田古书店街/杨月英

京都旧书店近况/苏枕书

聚散有缘,惜者得之/宋希於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谢其章 先来说说这个书名的来历,或许有的读者会觉得眼生。 1951年冬,我家从上海迁来北京,在西总布胡同住了一年不到,就搬到了西城太平桥按院胡同。按院胡同离齐白石故居跨车胡同很近,这么一说,地理位置大家就清楚了。齐白石故居仍旧在原地,按院胡同却拆得光光的,成为金融街的一微小部分。按院胡同,明代设“巡按察院衙署”在胡同里,叫来叫去,胡同就叫成了“按院胡同”,按即“巡按”,院即“察院”。请注意“巡按使”,是个官称,这里有了个“巡”字吧,接下来要说到“巡阅使”,也是个官称。绕来绕去,如今取这么个“书肆巡阅使”的书名,其实是很有历史渊源的,作者诸位相当于过了一把官瘾。 说起这个书名,除了和按院胡同沾点关系,还和寒舍收藏的一本老画报《大众画报》沾关系。1934年11月这期画报,有两个版面,一个版是叶恭绰《我的读书生活》,另一个版面是赵邦铄文章《书坊巡阅使》,和咱这个书名一字之别。赵邦铄开头说道:“这倒不是一个政府任命的官差使,更不要误会叫你去当什么委员,这是你自己叫自己做的一件好差使——叫你常常去巡阅书坊。” 赵邦铄称:“书坊巡阅使的足迹应该遍及中外书坊,旧书摊,报摊,街头书贩子的书架,甚至报馆的门口,以及一切有书陈列的地方。” 赵邦铄文章非常精彩,我忽然想,何不拿来“代序”,岂不大妙?虽然事实上不能够这么做。 这书由我来编,编书不是**回,组稿却是**遭,先从朋友圈找作者。向朋友约稿好比向朋友借钱,谁个好意思不借?当然也有朋友不买账,苏州黄恽称“不弹此调久矣”,任凭我邀三请四,就是不写,我只好解嘲:“老子当年主编《文艺复兴》向锺书贤弟约稿,也没这么费事!”其实我一点儿不恼,觉得他说得妙,自己不也是久疏战阵了么,潘家园旧书摊十多年没有逛过了,现在靠“忆往”混日子。 组稿过程除了像地主催佃户租子似的催稿有点烦人之外,更多的是类似“先睹为快”、“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愉快。想起一个作者就打电话或发短信,请求人家赐稿。有的作者是很熟的朋友,我的语气几乎就是“限期交稿”,不那么熟络或德高望重的作者,如陈子善、韦力、虎闱、止庵、艾俊川、胡洪侠几位,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在大家都给我面子。 韦力先生乃当代富可敌国的藏书家,他的藏书虽不敢称空前,但绝后似乎是可以说的了。韦力很忙,但是却**个交稿,还问我写得成不成,需要不需要图片。 胡桂林兄是我*早结交的书友,好几年前他淡出了书圈子。我始终记得他说的一句话“书友之间,相谈为乐”。胡兄的文章流露着对往昔书友之情的怀念,并轻微地批评我:“故友之间已进入不见长思念、相见亦无事的境界了。” 柯卫东兄与我相识也很早,那是1997年初春,东单旧书店,是日天气好像就是现在谈虎色变的雾霾。那天在书店的还有赵国忠兄、赵龙江兄,我们一起抢旧书。由于他俩一个住城东,一个住城西,我跟别人说起二赵,简略为“东赵”“西赵”。与二赵相识稍早,是在地坛体育场还有地摊的时候。上个月,我们几个相约去海淀中国书店淘书,十几年没来了,这次也许是*后向“书肆巡阅”历史告别吧。果然,他们或多或少买了几本,我则一分钱没花出去。 我们在津津乐道地炫耀自己的藏书成果时,总是忘记“老婆”的宽容。十几年前北京广播电台采访我,我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她们虽然不支持你买书,但是她们包容你。你自己想想,你老婆天天往家买衣服,你受得了么?”柯卫东写道:“如今我有五六千册藏书,妻子总威胁说要趁我不在家时让收废品的都拉走,但她也只是说说而已。”感觉是一致的。 艾俊川、韩智冬几位,认识十五年往上了,平日里见面多是在潘家园(现在则是于微信互通音问)。韩智冬家离潘市很近,走着就到了。有一天逛完书摊,他邀我参观他的书房,说了一句很受听的话:“老谢值得请来看看。”此次编书,韩智冬稿子交得很早,但是直到昨天夜里他又发来“修正稿”,已修改了N稿,气得我回复他:“您真是曹雪芹转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啊。”不是嫌麻烦,而是我电脑技术不灵光,稍有折腾,即出故障。艾俊川,书友们一致拥戴,学问好,谦谦有礼,他与孔庆东同为哈尔滨高考状元,孔大家知道,艾则温文尔雅。 与陈晓维相识整十五年,2004年布衣书局在东单新开路胡同租了个小二楼的底层,据说这楼原是张治中将军故居。那时布衣书局给我的感觉有两个老板,前台老板是胡彬(网名“胡同”或“三十年代”),后台老板是陈晓维。那年他们请我去做个访谈,完事要给二百元“车马费”,我说算了,不如折成书钱,把这十几本台湾《传记文学》给我得了。晚上在胡同东口的一家小馆吃饭,这是我**次见到陈晓维,他不怎么逛潘家园,后来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都是饭局。几年前,陈晓维的处女作《好书之徒》在中华书局出,他打来电话让我给写个序,我开玩笑:“你能不能找个更体面的人?”(此话出自英国电影《野鹅敢死队》,瑞弗托孤福克纳,福克纳回答的)序写了,也印在书里了,姜德明先生和止庵先生说序写得不错,得到他们的表扬,足够了。 虎闱(陈克希)先生任职上海旧书店的核心岗位,一个“掌刀的”。陈克希为人诚恳,这种品质令我诧异,因为我在首都的中国书店经历的几位“掌刀的”,都让我打心眼里觉得“惹不起,离不开”。陈克希担任执行主编的《老杂志创刊号赏真》,拿出的是上海旧书店的库底子,该书美轮美奂,既展示民国期刊的风采,也显示上海旧书店的“不小气”。陈先生稿子的内容,用新闻术语来说,要算“独家秘闻”了,也只有他写得出来。 老一代的文化人有过域外淘书的美好回忆,我们这一代在这方面亦不逊于前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超越了前辈呢。本书中有几位作者有过专程的“域外淘书”,履踪所至,近则韩日,远则欧美,港台地区对于他们而言只能算作“郊游”。他们购买力之强,他们涉猎之广,吾等实望尘莫及。我一直属于“穷逛派”,清朝某笔记载某人好买书却无钱,便自嘲“生成书癖更成贫,贾客徒劳过我频……始叹百城难坐拥,从今先要拜钱神”。*近听说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两万元私下成交,买家即本书某作者。一掷万金为买书,今天似为寻常之事了。 书名里的“书肆”乃涵盖了新书店、旧书铺,甚至地摊等一切售卖新旧古今图书之场所。当然,今天的“书肆”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入网络书店,但是电子书不为本书所接受。这些作者深爱的是纸质的图书,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在做的是一项抢救工作。 我自己写的书,已经出版了的有二十几本,编的书,出版了六本,成绩看似不坏。我活了多半辈子,一无是处,就有一个优点,自知之明。这些写和编,前面要加“所谓”,或者头上加引号。这本《书肆巡阅使》,倒不必加所谓也不必加引号,可是要说明一句,少了李世文先生的大力帮忙,该加还是要加的。 想起很久之前的一次编书伤心史。1992年认识了成都龚明德先生,龚先生看我处境潦倒,想着帮我一把,他说你可以把民国刊物里文人逛书摊淘旧书的文章归拢归拢,编个集子,挣点稿费,他去找出版社。我还真的找出了七八十篇,当时复印机不普及,托了人到学校去复印。人家刚开始还挺客气,以为顶多复印个二三十张呢,谁知复印了三小时,好几百页,人家那脸子就不好看了。处女编(书名《书鱼重温录》),转了好几个出版社,龚先生拼尽全力,事终未成。2003年春,吴兴文先生知道了此事,热心地推荐给出版社,几乎就要出成书了(已三校),再次石沉大海。 如今编罢《书肆巡阅使》,仿佛轮回似的,想起了三十年来与书与人的种种说不尽的故事,自归自地圆满了。 谢谢这本书的所有作者朋友。 2019年4月25日

作者简介

谢其章,祖籍宁波,生于上海,长于北京。藏书家,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专家。著有《创刊号风景》、《搜书记》、《北京往日抄》、《佳本爱好者》、《书蠹艳异录》、《我的老虎尾巴书房》、《春明谈往》等,编有《朴园日记》、《东西两场访书记》、《北河沿日记》、《书肆巡阅使》等。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遗落的明珠》、《文人事》、《捞针集》、《张爱玲丛考》、《签名本丛考》、《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等,编有《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四九年以后)、《闲话周作人》、《爱黄裳》、《周作人集外文》(合编)等。 虎闱,本名陈克希,1950年生于上海。1969年去北大荒农场务农,1979年返城回沪,进入上海图书公司从事古旧书业工作,历经期刊库、旧书店、收购处等职。著有《旧书鬼闲话》、《旧书鬼闲事》等。 赵龙江,北京人。藏书家。撰有《拾到的知堂遗物》、《琐记荛公晚年》、《史家谢兴尧先生的日记》等。编有《螺君日记》等。 止庵,1959年生,学者,随笔、传记作家。著有《樗下读庄》、《远书》、《茶店说书》、《周作人传》、《惜别》、《旦暮帖》、《比竹小品》、《画见》等,校订《周作人自编集》等,编有《苦雨斋译丛》、《张爱玲全集》、《上水船》等。 柯卫东,生于上海,长于北京。藏书家。撰有《修补旧书二三事》、《申江旧闻抄》等。著有《旧书随笔集》、《猎书的踪迹》等。 韩智冬,北京人。藏书家。撰有《潘家园旧书摊忆往》、《那些年北京的书店书市》等。 赵国忠,北京人。藏书家,近年致力于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与整理。著有《聚书脞谈录》、《春明读书记》、《现代文坛断片》等,编有《山水人物印象记》、《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合编)等。 胡桂林,祖籍河北故城,长于北京。藏书家,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撰有《我所知道的张伯驹潘素先生》、《周肇祥的退谷别业“鹿岩精舍”》等。 胡洪侠,1963年生。长于河北衡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著有《书情书色》、《书中日月长》等,编有《旧时月色》、《董桥七十》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献学、出版史学者。著有《文中象外》,另撰有《不至异国,当得异书》、《鉴定金属活字印本的几个方法》、《小万柳堂纪事》等。 韦力,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近年来,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遗迹的考察与研究。著有《书楼寻踪》、《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鲁迅藏书志》等。 曹亚瑟,江苏宜兴人。媒体人,文化史学者。现任东方今报副总编辑。著有《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四月春膳》等,主编《闲雅小品丛书》等。 大象,本名牛风雷,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陈晓维,1973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山涛数码创始人,藏书家。著有《好书之徒》、《书贩笑忘录》,编有《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刘铮,笔名乔纳森,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编辑。著有《始有集》等,编有《日本读书论》。文章散见于《文汇报》、《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 绿茶,本名方绪晓,浙江温州人。曾任《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著有《绿茶书情》、《中国通史》墙书(合著)等。 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文体学和古典戏曲等。著有《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贯通与驾驭:宋代文体学述论》等。 励俊,艺术史学者。撰有《雅士还是俗贾?——谈陈仁涛其人其事》、《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流散海外的睢阳五老图》等。 罗逊,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现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嗜收藏。撰有《胡先骕与钱锺书的交往》、《叶浅予回忆录〈细叙沧桑记流年〉出版始末》等。 杨月英,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复旦大学博士在读。撰有《珍重读书身——吴梅与一百年前的“北京大学校歌”》等。注有《急就篇》。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京都大学博士在读。著有《尘世的梦浮桥》、《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的日常》、《京都如晤》、《岁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等,另有译作若干。 宋希於,1989年生,青年学者,编辑。撰有《龙榆生删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隐情》、《掌故家张次溪晚年侧影》、《傅增湘逝世的日期》等。文章散见于《掌故》、《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