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1563101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11563101 ; 978-7-5115-6310-1
本书特色
金牌作者:集合中国传媒界一线媒体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张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新闻摄影奖“荷赛”“华赛”评委 黄文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艾美奖获得者 李若 “刺猬公社”创始人 叶铁桥 蜻蜓FM金牌制作人 郭亮 纪录片《人间世》导演 秦博 纪录片《再说长江》《南海一号》导演 李侠 案例丰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刺猬公社、蜻蜓FM、今日头条…… 人民日报: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华社: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如何让新闻报道更生动 中国图片社:做如实表达的视觉书写者 刺猬公社:社交网络对新闻的影响 蜻蜓FM:爆品背后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 今日头条:视频直播发展新趋势
内容简介
《传媒大家谈:媒体人的24 堂精进课》邀请了24位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传统媒体,今日头条、喜马拉雅、刺猬公社等新媒体,以及新闻传播领域的一线从业者和非常不错专家学者,从靠前传播、媒介融合、网络舆论、社交媒体、传播研究、纪实影像等6个部分,分享当今传媒行业的前沿观点和思考,以及个人多年的从业经验。 本书是一份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语言生动的“知识地图”,不论是专业学习者、传媒工作者,还是传媒爱好者和其他领域的读者,都能够从中获取业界的探索经验和创新的路径,思考传媒业和从业者面临的困惑。
目录
序
用好讲座这堂“课” 王晓红………………………………………………… 1
坐而论道 起而行之 曾祥敏………………………………………………… 4
**部分 国际传播 全球视野
第1 讲 把“中国故事”讲有趣
——关娟娟谈“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 ……………………… 003
第2 讲 从他塑走向自塑
——张勇谈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010
第3 讲 国际新闻报道的专业精神与能力
——田冰谈新时期国际新闻报道… …………………………………… 018
第4 讲 得媒体者得天下
——李若谈美国大选与媒体关系… …………………………………… 029
第二部分 发掘新闻 在地经验
第5 讲 你所不知道的经济报道
——张勤带你探索电视经济报道的节目制作… ……………………… 041
第6 讲 新媒体时代,怎样找到新闻的*后一张拼图
——刘万永谈实用的业界采写编教程… ……………………………… 051
第7 讲 新媒体“槽点”与传统媒体“节操”
——蔡方华谈“团结湖参考”是怎么“火”的… …………………… 061
第8 讲 走进“上帝之城”
——刘骁骞从新闻视角还原真实的“缉毒行动”… ………………… 069
第三部分 公共传播 理解舆论
第9 讲 打开中国复杂舆论场的三把钥匙
——杨禹谈网络舆论… ………………………………………………… 079
第10 讲 网络舆情特征与新动向
——段赛民分析当前国内网络舆情… ………………………………… 088
第11 讲 官员大V 的新媒体观
——杜少中谈政务新媒体与公共传播… ……………………………… 098
第12 讲 网络传播:学术挑战与发展机遇
——严军琦谈复杂网络与网络动力学… ……………………………… 106
第四部分 社交媒体 智能时代
第13 讲 传播格局的颠覆
——叶铁桥谈社交媒体对传统新闻的影响… ………………………… 121
第14 讲 耳朵的延伸:风从视频吹到音频
——郭亮谈互联网语境下的音频产品… ……………………………… 132
第15 讲 短视频红利
——刘通谈移动时代的直播和视频新趋势… ………………………… 142
第16 讲 再一次,让电视起飞
——赵蕾谈TV+ 时代如何玩转电视… ………………………………… 152
第五部分 传播范式 跨界探索
第17 讲 媒介如何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周树华谈如何理解传播过程与效果… …………………………… 165
第18 讲 大众传播到尽头了吗?
——孙志刚分析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新发展… ……………………… 175
第19 讲 美学与传播学的交相辉映
——宣明栋谈数据可视化的理解与运用… …………………………… 187
第20 讲 数据新闻教学与应用
——杜英谈香港高校的数据新闻教育… ……………………………… 196
第21 讲 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化故事叙述
——周柳宁谈可视化产品的创作… …………………………………… 203
第六部分 视觉传播 纪实影像
第22 讲 获奖只是人生“逗号”
——黄文解读第十二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获奖作品… …… 215
第23 讲 蹲守的力量
——秦博谈纪录片、新闻报道的创作要素和经验… ………………… 227
第24 讲 中国纪录片如何拥有国际视野
——李侠谈创作得与失… ……………………………………………… 238
编者的话
课堂在线下 交流在云端…………………………………………………… 249
节选
第9讲 打开中国复杂舆论场的三把钥匙 ——杨禹谈网络舆论 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中国舆论场日趋复杂,政府、企业、大V、网友等众多声音聚集其中。一个职业媒体人应该如何保持理性的思考,找到揭示真相的正确方法,形成有效的舆论引导?央视评论员杨禹给你三把钥匙,教你正确解读中国舆论场。 ◤◤主讲人简介 杨禹,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特约评论员。曾先后就职于清华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中国经济导报》、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作品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从2009 年起,杨禹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担任特约评论员,评论领域为时政、经济,参与评论的节目包括《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他是《新闻联播》40 多年历史上引入的**位新闻评论员,参与了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期间大会开幕会、闭幕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时政直播评论,以及2009 年以来历次全国两会、中共中央全会的评论工作。担任“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党教育片主讲人,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总撰稿。 对网络舆论场里五个流行说法的再思考 1. 网上*大声音就是主流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网络上面当然反映着民意,可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还不习惯,甚至不会通过网络了解民意。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多熟悉网络。此外,领导干部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三个“深入”,不能只是在网上完成,领导干部们还要保持“两脚泥”的好传统。判断网上民意,需要审慎全面,避免简单地用分贝的高低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是非曲直。有时候,针对某一事件的一时的网上*大声音,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主流民意。 2. 人人都是记者? 今天我们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权的时代。虽然数亿人有微博微信,却不见得人人都是职业记者。在我看来,“记者”这一名词只属于职业记者。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候,对职业记者的要求更高。网友可以只传播自己感兴趣的碎片化信息,但职业记者要努力传播系统信息;网友可以只提供自己的视角,记者要有更广阔的社会视角;记者要坚守职业纪律、职业准则、职业操守、职业伦理,做好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瞭望塔。 3. 网上什么都有,网友什么都知道? 互联网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网上什么都有。其实不然。很多社会群体的声音,并没有充分出现在互联网上。比如,各级党政干部是国家治理的中坚群体,但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还没有全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在网络受众面前。很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活跃在网上,但如果用户只关注这些“网红型”专家学者,那些在网上并不活跃、但仍然在以相对传统的方式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就会消失在网民的视野里。网上充斥着海量信息,反倒会淹没一些跟一个人、一群人真正有关联的信息。 4. 有谣言没关系,网络有自净功能? 虽然网络对谣言有自净功能,但谣言往往是极端信息,跑得比较快。即使*后辟谣了,但在之前的传播过程里,谣言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遏制谣言滋生:一是要让网络自净功能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要依法严惩故意造谣传谣者,三是各级党政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四是主流媒体更加主动有效地做好报道工作。 5. 新媒体凶猛,传统媒体办不下去了? 多年来,一种又一种新兴媒体出现,传统媒体消亡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历史证明,传统媒介形式并不会随着新兴媒介的产生而消亡,反而会促进媒介融合,实现新的发展。未来只会有两种媒体:一是有竞争力的媒体,二是无竞争力媒体。 打开中国复杂舆论场的三把钥匙 网络舆论场逐渐变得风清气正,但也经常出现三种脾气:暴脾气、急脾气和怪脾气。如何化解这些“坏脾气”,我认为可以拿起“三把钥匙”。 1. **把钥匙:让法治思维成为*习惯的起点 中国社会是法治社会。要想看清各种复杂舆论,并发出自己理性冷静的声音,应该铭记法治思维是一切思考和话语的起点。法治思维其实就是规则思维。其中普遍规则高于特殊化规则,非人格化权威高于人格化权威。非人格化权威指无须执法者监督,自己可以自觉遵守;人格化权威则指不会自觉遵守规则,只有执法者强制才能遵守。查酒驾就体现了人格化权威。一开始总有些司机躲着查酒驾的警察,他只服从人格化权威。随着对酒驾危害的认识逐步增加,大家习惯了酒后找代驾,不再破坏规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就养成了服从非人格化权威的习惯。非人格化权威逐步树立,可以大幅降低执法成本。 法治思维还是程序思维、均衡思维、建设性思维。体现了这些思维,都是在体现法治思维。 2012 年12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公正的司法判决,不见得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但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公平。某些媒体报道曾出现过误区,渲染司法审判的结果没让当事者满意。当事者满意不满意,不是判断司法判决公正不公正的标准。判断公正不公正,自有专业标准。在舆论场上还要防止出现一种逻辑,就是认为贫穷是违法的理由,贫困者违法就可以得到谅解。这是缺少法治思维的表现。不能把正常的司法救济,混同于贫困可以逾越法律。 2. 第二把钥匙:“谁在说”比“说的是什么”更关键 很多人关注舆论场,只关注某某“说的是什么”。其实比这更关键的是“谁在说”。同样的一段话,可能群众能讲,党员就不能讲;单位里普通员工能讲,领导不能讲;在家能讲,但放在公共舆论平台上就不能讲。对于党员来说,有些话在哪里都不能讲,因为党员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不能忘了党的纪律要求。 其实,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里也有这个准则。曾经有位公司董事长,在一个论坛上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大骂本企业的商业合作伙伴。一些网友给他叫好。结果,他自己公司的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对董事长处以高额罚金。为什么?因为两家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你公开骂自己的商业伙伴,不仅可能造成商业伙伴的股价波动,也可能影响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终影响本企业广大投资人的利益。所以,董事会按照商业规则也不允许这样做。 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一个角色,就意味着一种话语的边界。边界清楚,空间才清晰。时刻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谁。媒体人不要忘了自己所在媒体的属性是什么。 3. 第三把钥匙:用均衡的眼光看待不均衡的中国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还会长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可以在舆论场上,构建起更多的均衡眼光,来看待不均衡的中国。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六组重要关系。 (1)政府+ 市场 政府与市场是“两只手”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前后两句话,是一个整体。 (2)发展+ 保护 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均衡,也很有必要。比如,我们越来越关心“蓝天”问题,也要继续解决好“肚子”问题。环境要保护好,经济也要发展,破解的钥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发展与保护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找到并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曾经作为新闻记者去广西,采访近年来致力于研究保护珍稀物种——白头叶猴的著名生物学家潘文石教授。潘教授十几年前到广西崇左时,那里只剩下全世界*后的一群白头叶猴,一共只有87 只。他经过多年追踪研究发现,影响白头叶猴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当地村民上山砍柴、背水、摘果等行为。老教授得出一个判断:保护猴,人发展,二者是一体的。他带着学生们下山,帮助当地村民建沼气池,通自来水,改良土壤种甘蔗。人的问题解决了,不再去与猴争水争果争树林,几年过去,猴的数量也开始回升。由此可见,发展与保护,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3)快速前进+ 前进中暴露问题 今天的中国在快速发展,但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发展路途上,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在舆论场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偏颇看法:只要还存在问题,就把整个发展进程“一棍子拍死”;看到某个领域的改革还没有解决所有难题,就简单地把这项改革全盘否定。这都不是看待事物发展的正确方法。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要认准方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舆论应为此助力。 (4)改善民生: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这个平衡,也需要把握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言下之意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要着力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天,改善民生特别重视补短板,强调可持续。政府肯定应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我们的各级政府都是“有限政府”,权力有限,财力有限,不可能也不应该大包大揽。在民生上,主要是负责兜底保障,而不是撒胡椒面一样地改善民生;也不能为了某一年取得改善民生大突破,就不顾及财力的可持续性,去透支未来。 从舆论场来看,大家对政府在改善民生上的“尽力而为”的关注比较多,对如何做到“量力而行”的关注相对较少。其实这八个字是一个整体。一个法治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群众四件事:我能为群众做什么;客观条件所限,我目前还做不了什么;我不该做什么;政府和民众要一起做什么。 (5)公共决策:政府主导+ 公众参与 今天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多的公共决策需要政府主导、专家提出意见、公众共同参与。政府主导提高决策效率,专业意见提供科学判断,公众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很多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都有跟公众互动、征求意见的制度性安排,既不能单纯由政府关起门来决策,也不能简单由公众看哪种意见“声音大”来决策。舆论是多种力量的粘合剂,而不是只取其一。 (6)追求公平+ 没有绝对公平 公平是亿万人的共同追求。然而在复杂的舆论场上,还需要把握好一种平衡,那就是一方面努力地追求公平、构建公平,另一方面要看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很多舆论冲突,其实源于对公平的认识有偏颇,要么就是追求绝对公平,要么就是不重视公平。“公平”二字说来容易、写来简单,真做起来,并且能把握准确,并不容易。 职业新闻人在复杂舆论场上的生存体会 首先,不忙于“秀姿态、秀良心”。在今天的舆论场上需要定力,要成为舆论场上冷静生存的人。 其次,不要指望一语惊人、一夜成名。如果抱有“一夜成名”的想法,就会破坏很多均衡原则。 再次,不试图讨好所有的网上公众。要经得了夸,挨得了骂,知道怎么看待骂声。如果被立场、价值观完全相反的人骂,则无须在意。 *后,不恣意表态,不跟风起哄,不选择性失明。 做一个能驾驭“三把钥匙”的新闻人 1. 在主观工作中尽力接近客观全局真实 新闻工作是一种不断接近客观真实、不断揭示真相的工作,但工作过程中又包含很多主观因素。比如,一件完整的事情里,有100个信息点。你尽力采访到了其中50个信息点,而版面、时长等因素,又使你只能选择20个信息点组成报道。那么,你从这50个信息点中选择哪20个写进报道,这是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跟你的立场、价值观、职业素养、知识水平等都息息相关。同样一篇报道,编辑部把它放在头版头条,还是第4 版右下角,传递出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条新闻,滚动播出、档档播,还是只播一遍,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不同的。新闻人实际上是在一个主观工作的过程中努力去揭示、传播尽可能全面的真实。 2. 在复杂舆论环境下力戒各种浮躁病态 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观点跑到事实前面,新闻价值让位于生产价值等,是新闻报道中应竭力避免的问题。 3.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积累丰富认识体系 新闻人还需要建立尽可能丰富的认知体系。我在大学里学的不是新闻,而是经济学。经济学为我做新闻提供了一种“横向坐标”,因为经济学的逻辑是看任何事物都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而要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判断体系。我自己从小到今天,*爱读的书是历史书。年轻时觉得这种读书爱好跟新闻工作没啥关系。做新闻工作越到深处,越觉得新闻人有丰富的历史认知是多么重要。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把历史认识得越清楚,越能看清眼前那些*新发生的事情。 而新闻工作本身,又教会了我很多捕捉、观察、思考方法,让我养成了到一线跑的习惯,不断增加我对国情的认识。可以说这三种认知力量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我的认知体系。今后,我还要继续丰富它,这是永无止境的事情。
作者简介
涂凌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二等奖等荣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传播思想史等。 丰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电视摄影系副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导演的纪录片《走进和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营生》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佳新人奖;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以主要参加者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片、影视人类学等。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