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王兴华/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包邮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王兴华/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25.0 (7.8折) ?
1星价 ¥25.0
2星价¥25.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2821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2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00282121 ; 978-7-300-28212-1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为导向,以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为线索,以培养具备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学前教师队伍为核心,突出以下几点特色:一是明确指向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帮助未来教师更好地围绕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目标;二是突出“幼儿本位”,强调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不是从科学概念出发,而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去探究幼儿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三是强调基于证据的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系统介绍了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框架和常用评价工具、方法,帮助未来教师客观评量与分析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基于证据改进科学教育质量。

目录

目录
**章 幼儿科学教育导论

**节 什么是科学
第二节 幼儿的科学学习
第三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节 皮亚杰有关幼儿科学学习的观点
第二节 维果斯基关于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
第三节 儿童朴素理论
第四节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第五节 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思想

第三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原则

第四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节 科学情感与态度
第二节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技能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关键经验

第五章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节 集体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二节 区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 科学探究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 生活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 园外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节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评价指导框架
第二节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方法
展开全部

节选

前言当今世界的发展深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具备科学素养的人。从大的方面来看,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保障。 从小的方面来看,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手段, 也日益受到重视。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石,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要从学龄前开始。学前阶段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学前科学教育长时间以来偏重知识经验。“科学”的知识过早占据了幼儿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却未能真正进入幼儿的心灵。2001年,教育部正式发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描述, “科学” 从此取代了过去的“常识课”,正式被列入幼儿园教育内容中。2012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了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知识和经验的三维目标,成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依据与框架。但是在实践中,以“科学探究”为名,以“知识讲授”为实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对究竟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到底应该怎么做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存在着偏差。提高学前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迫在眉睫。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围绕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为线索,以培养具备从事幼儿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学前教师队伍为核心,力求突出以下几点特色: **点是科学教育目标与内容都明确指向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探究技能、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与关键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围绕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技能方面,本书不仅把科学探究作为幼儿科学学习、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更把科学探究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前阶段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并通过实例来阐述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技能。 第二点是变“学科本位”为“幼儿本位”,强调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不是从科学概念出发,而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去探究幼儿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选择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一是因为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二是因为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日常概念和经验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基础。比如10年前可能很少出现在科学教育中的诸如雾霾、机器人等内容却是今天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应该成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同时,本书还介绍了幼儿在园内生活各个环节以及在园外日常生活中如何设计、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第三点是强调基于证据的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幼儿的评价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框架和常用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帮助教师客观评量与分析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依此制定改进措施,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后,除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外,我们也希望学前阶段的科学启蒙教育给幼儿的一生留下印记。就如爱因斯坦在他晚年的 《自述》中曾提到的,他年幼时看到父亲给他的一只罗盘针总是指定一个方向,感到巨大的惊奇。这种惊奇保持了一生:“……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背后……”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个普通人若能回想起童年的几次科学经历,或是捉蚯蚓、养蚕,或是放风筝、玩镜子迷宫,就会意识到这些“顽皮”的经历以及那些对世界的天真幻想和幼稚解释,给我们带来多少发现的喜悦和满足! 它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乐趣甚至是人生的乐趣,让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奇妙、学会了关爱生命,这正是早期的科学教育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毕生财富。 我的研究生杨佳伶、许丹莹、丁雪梅、刘欣、王超然、石智能积极参与了资料的搜集、翻译、整理,在此深表感谢! 感谢本书的编者之一王智莹提供的实践案例及对文字的编撰润色。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努力! 对于书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 笔者 2020年1月

作者简介

王兴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童科学教育、儿童学习心理与儿童心理发展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在中英文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主持了“幼儿园科学素养园本课程研究”等课题,编写、翻译了《有效早期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成为终身学习者》、《儿童生活中我是谁——学前教育导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多部专业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