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小传福柯传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80624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8062466 ; 978-7-5680-6246-6
本书特色
在当代法国哲学的全景之中,福柯显得特立独行,更具冒险家的特质。他成长于富裕之家,获得了精英的教育,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明星,拥有令人羡慕的学术和社会地位,但是他更激进,更颠覆,更放浪形骸。
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却不是一个分裂的人。他深刻揭示了权力的机制问题,知识与权力的交互关联,他为一切他者代言,奋不顾身追求正义,执着于生存与真理的新伦理。
他的思想和生活昭示出一个哲学冒险家的终极使命。
内容简介
按照德勒兹的说法,福柯的世纪已经到来。福柯的影响跨越了学科的藩篱,遍及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其早期思想消解主体,提出人之死;晚期思想又回归主体,大谈伦理效应,被视为古典德性伦理的现代复兴。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福柯的思想,一生多变,光怪陆离。他思想犀利,妙笔生花。这些迷人的外表掩盖了对他思想来源本身的追问。本书试图从思想史角度,考察福柯的生平经历。虽然以思想史为考察背景,但更多的则是试图从福柯的生活、工作和经历入手,来揭示他自己走过的路。他的人生旅途本身就是其思想轨迹的一部分。
目录
布尔乔亚少年(1926—1954)
一、故乡普瓦捷? //002
二、外省青年在巴黎? //011
三、考取巴黎高师? //019
四、巴黎高师的师友? //025
五、哲学家的朋友? //033
六、心理学研究与拉康时代? //050
第二章
哲学浪子(1955—1970)
一、北欧与中欧的游历? //062
二、博士论文完成时? //073
三、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082
四、在克莱蒙-费朗的日子? //091
五、《词与物》的诞生? //101
六、从突尼斯到万森? //109
第三章
法兰西学院教授(1970—1984)
一、“系统思想史”的新教席? //126
二、对监狱的批判性考察? //170
三、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179
四、世界性的学术影响? //188
五、性经验史? //206
六、启蒙问题的再思考? //219
尾声:哲人其萎,谁是福柯?? //225
福柯年谱表? //231
节选
五、哲学家的朋友
1. 尼采门徒:巴塔耶、克洛索夫斯基和德勒兹
巴塔耶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哲学、艺术领域,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等哲学流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尼采的思想在法国思想界产生影响,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而且,首先是通过文学领域传入法国。其中一位得力干将就是乔治·巴塔耶。
乔治·巴塔耶出生于1897年,完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22年从巴黎的国家文献学校毕业后,巴塔耶前往马德里学习西班牙语,并准备环球旅行。两件事改写了他的生命轨迹,**件事是他在马德里的斗牛场目睹斗牛士曼努埃·格兰诺被一头名叫Pocapena的公牛杀死。锋利的牛角刺入斗牛士的右眼,其头骨当场被刺穿。这是他后来创作的**部小说《眼睛的故事》的重要来源。第二件事是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获得了一个职位。回到巴黎后,他结识了流亡在巴黎的苏联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舍斯托夫是犹太人,十月革命后即流亡法国。巴塔耶深受他的影响并在其推荐下开始阅读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舍斯托夫式的绝望哲学与一战的惨烈阴影,导致了巴塔耶思想和生活的放荡不羁和颓废绝望。
巴塔耶并没有受过职业的哲学训练,他*初走上哲学道路完全是舍斯托夫的功劳。虽然他后来极力消除舍斯托夫在他思想中的痕迹,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他对尼采的理解完全是舍斯托夫指导的结果。不仅如此,巴塔耶后来的“内在体验”思想,也完全可以在舍斯托夫的思想中找到原型。1928年巴塔耶与马克莱家族的小女儿、女演员席尔维亚·马克莱结婚,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小圈子。后来他又旁听了亚历山大·科耶夫的黑格尔研讨课,深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影响。1936年,巴塔耶开始阅读萨德的作品,进而把萨德从法国图书馆禁书区解放出来,大胆揭示人的禁忌体验。而这些经历都将成为在未来他与福柯产生交集的契机。
福柯对尼采和萨德的发现和理解,得自巴塔耶的圈子。后来在给伽利玛出版社推出的《巴塔耶全集·**卷》(1970)所写的序言中,福柯给予巴塔耶高度的评价,说他是20世纪*重要的作家之一,我们亏欠他良多云云。福柯全方位深受巴塔耶的影响,其所说绝非过誉之辞。晚期福柯基本上就是一个复活了的巴塔耶。巴塔耶所提倡和奉行的情色与纵欲的思路将在福柯身上延续。当然,也正是福柯在战后重新发掘了巴塔耶的思想,使巴塔耶重新进入后现代的学术视野之中。
此时的福柯,主要的思路还停留在巴塔耶的尼采阐释方面。因为福柯读了尼采,才变成了后来的福柯。后来福柯声称,读尼采,是因为读了巴塔耶;读巴塔耶是因为读了布朗肖。巴塔耶则是尼采和萨德思想的传人。1953年,福柯在意大利度假,他在西维塔维西亚海滩上阅读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他明确地说,这是一种对当下的逃离。
福柯认为,对尼采或巴塔耶的兴趣并非体现为某种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背离,而是恰恰相反,这是连接并通向共产主义的唯一道路。彻底摈弃我们本应生活的世界,这个要求,是黑格尔哲学不能满足的。所以,我们正试图寻找其他的思想途径(即共产主义),来准确达到这一要求。福柯说,自己是在还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完全拒斥黑格尔学说,并且对存在主义的局限抱有种种疑惑的情况下,在他的老师路易·阿尔都塞的引导下,加入法国共产党的。总而言之,福柯在1950年,要成为“尼采式的共产党员”。所以,在当时的情境下,福柯借助尼采和巴塔耶的思想,以及加入共产党,说明的是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试图摆脱黑格尔哲学和现象学为主流的传统思潮的努力。
福柯1950年入共产党,1953年退出共产党。其原因据说有二,一是福柯的同性恋身份,在党内受到无形的压力。考虑到当时的社会风气,他的同性恋身份是使他焦虑的主要原因。正如阿尔都塞说,福柯离开法国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同性恋。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斯大林临死前炮制的反犹事件“医生案件”(Doctors’plot)的影响。1952年冬天,斯大林的九位医生被指控密谋杀害斯大林,其中有六位是犹太人。这个极权主义夹杂着反犹主义的消息于1953年初公布,瞬时引起轰动。按照苏联方面的要求,法国共产党对此事件的宣传不遗余力。当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之后该案迅速得到了平反。法国共产党员随即要求法国共产党官方给出解释,但是*终也没有答复。不久之后,福柯就退出了法国共产党。
福柯在法国共产党内停留了大约三年。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持续在福柯思想中构成影响。这个时间应该更长。对此,福柯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哲学,而是通往哲学的道路上的一种体验。”
克洛索夫斯基
福柯在转向尼采的过程中,深受作家、翻译家和画家皮埃尔·克洛索夫斯基的影响。
皮埃尔·克洛索夫斯基1905年生于一个文艺世家。他的父亲埃利希是画家兼艺术史家,波兰贵族后裔;母亲巴拉蒂娜则是著名的画家,1919年她遇见诗人里尔克,与之保持长久恋情,直到里尔克去世。克洛索夫斯基的弟弟,就是在里尔克的鼓励下自学成才的著名画家巴尔蒂斯。克洛索夫斯基家与安德烈·纪德家交好,克洛索夫斯基18岁就成为安德烈·纪德的秘书。1933年,科耶夫讲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时候,他也是在座听众之一。1935年,克洛索夫斯基结识乔治·巴塔耶,于是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社会学家的圈子,进而认识了安德烈·布列东、莫里斯·海涅以及画家安德烈·马松。1936年,克洛索夫斯基参与巴塔耶所创办的《无头者》杂志的编辑工作。两人共同研究尼采和萨德,志趣相投,相见恨晚,其友谊保持了终生。
如前所述,福柯也因为其家族与让·彼尔的缘故,与巴塔耶和安德烈·马松相熟,进而认识了克洛索夫斯基。20世纪30年代,克洛索夫斯基就开始研究尼采思想,深受巴塔耶和布朗肖的关注;1954年即翻译了尼采的著作《快乐的科学》,其对尼采的翻译和研究使尼采成为战后法国哲学讨论的核心焦点,这同时影响了后来的福柯和德勒兹。
于是,尼采后来成为福柯走上自己道路的重要手杖。
另外一个隐蔽的影响人物是萨德侯爵。20世纪以来,萨德的影响越来越大,直到二战之后达到顶峰。作为国家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乔治·巴塔耶把萨德的著作挪出禁书区,为因为出版萨德小说而遭到起诉的出版商鲍维出庭辩护。随着克洛索夫斯基(1947)、波伏娃(1951)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等工作的推进,萨德思想得到解禁,他作为启蒙思想家的地位也得以确立。1953年,萨德侯爵写于1813年的书《法国女王秘史》在法国正式出版。1962年,拉康的研讨会就专门讨论康德与萨德。将这两个人物做一勾连,福柯在前一年出版的《古典时代疯癫史》就已经做过。20世纪70年代之后,萨德问题连同巴塔耶一起,成为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德勒兹等重量级哲学家讨论的焦点,而这股热潮一直持续至后结构主义时期。
德勒兹
德勒兹在福柯思想形成期无甚影响,但是对于福柯成熟期的思想而言,德勒兹无疑如影随形。德勒兹比福柯大一岁,1944年入索邦大学,师从康吉莱姆、伊波利特、阿尔奎和冈迪亚克,1948年获得大中学哲学教师资格证。福柯和德勒兹的交集,始于两人对尼采的兴趣。1962年,德勒兹发表《尼采与哲学》,福柯甚为欣赏,此时福柯也正转而研究尼采。后来两人在克莱蒙-费朗相识。1964年,德勒兹作为召集人召开的鲁瓦约蒙尼采会议,成为两人友谊的真正起点。三年后,尼采全集法文版的编辑出版工作又将两人的友谊继续深化。
德勒兹给福柯写过很多书评。他为《词与物》撰写书评,赞其为“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充满了新思想”,其后又为《知识考古学》撰写评论文章《一位新的档案学者》,为《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以下简称《规训与惩罚》)撰文《一位新的地图绘制学者》。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两人持续走近,福柯受命筹建万森大学哲学系,德勒兹正是他需要延揽的教授之一。1970年,福柯撰写了《哲学剧场》一文,正是为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1968)和《意义的逻辑》(1969)撰写的评论,开头即盛赞这个世纪将是德勒兹的世纪。1971年,德勒兹参加了福柯和伴侣德菲尔发起的监狱信息小组(GIP),其后两人在诸多政治活动中都保持一致,共同进退,但同时,两人的友谊已经出现裂隙。
1972年,德勒兹和瓜塔里的新书《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和精神分裂》(以下简称《反俄狄浦斯》)出版。此时福柯在法兰西学院已经完成了一篇自己对俄狄浦斯的解读,即《俄狄浦斯的知识》。1976年,福柯给《反俄狄浦斯》英文版撰写了序言,虽然依然是一片溢美之声,但是实际上已经有所批评。德勒兹和瓜塔里还是在进行精神分析式的解读,然而,这在福柯看来需要深入到权力和性真理的生产中去思考。于是,福柯在后来撰写《性经验史》时,就走上了与德勒兹完全不同的道路。此外,两人对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的恐怖军事组织a的态度完全不同。由于瓜塔里的原因,德勒兹对这些激进的极端组织持一种支持的态度,大肆接待来自意、德两国的恐怖组织成员,进而批评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都是“法西斯国家”。直到1975年,联邦德国律师克罗伊桑为“红军派”辩护而遭政府起诉,福柯不愿意在声援克罗伊桑的请愿书上签字,而德勒兹已经签字,于是两人彻底决裂。福柯对这种极端思想及其政治实践始终保持批评态度,他不愿意像德勒兹一样为其背书,从此两人不再联系。
1984年5月,福柯病逝前,两人重新开始通话,德勒兹甚至到医院看望了他。福柯去世后,德勒兹非常伤感,写下悼词和其他很多纪念文字。1985—1986年间,德勒兹甚至在巴黎第八大学(即万森大学)开设福柯的研讨班,后整理了专论福柯的专著。
后来德菲尔回忆说,德勒兹和福柯的关系对理解两人的思想非常重要。虽然两人立场和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两人相互欣赏,算得上唯一能相互倾诉的对象。他们在哲学思想方面相互影响都很深。福柯思想中有强烈的黑格尔色彩,一种强烈的否定性,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勒兹为了走出黑格尔的否定性阅读,开始对尼采进行创作性的积极阅读,福柯对尼采的肯定性的兴趣,或者正来自德勒兹的启发。而福柯去世后,德勒兹从褶子(pli)和机制(dispositf)角度对福柯思想的总梳理,也一度成为福柯阐释的重要向度。
作者简介
王辉,西安交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AU)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已在CSSCI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
-
小说家的假期
¥21.8¥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4.7¥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14.4¥48.0 -
三毛传
¥8.0¥38.0 -
梁晓声自述
¥15.4¥48.0 -
陶渊明传论
¥9.6¥26.0 -
民国漫画风范
¥13.3¥39.0 -
两宋人物
¥9.8¥19.2 -
最后的军礼-忆孙立人将军
¥10.0¥28.5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胡适:努力人生
¥12.2¥3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李白传
¥1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