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2851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2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117285124 ; 978-7-117-28512-4

本书特色

本书是小儿外科裴医生裴洪岗6年育儿科普文章的集结,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育儿问题,其中不乏专门针对中国家庭养育中的焦虑和困惑。和大多数育儿书只告诉读者“怎么办”不同,裴医生的文章同时也会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么做、其他的方法为什么不推荐。 裴医生不仅讲述了常见儿童问题的处理方法,更是在行文中体现出了科学思维在育儿问题上的实际应用,使家长能够举一反三,从容、理智的面对层出不穷的育儿谣言。如果通过阅读这本书,家长能够以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这将比掌握了具体的育儿方法更有意义,相信本书是更适合中国家庭的育儿百科。

内容简介

修订版计划在原版图书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内容的组织,加入作者的新文章,同时重新进行相关插画的绘制及版式设计。修订版计划在原版图书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内容的组织,加入作者的新文章,同时重新进行相关插画的绘制及版式设计。

目录

目 录

发热

当医生遇到自己的孩子发热(1)

发热会把什么烧坏

孩子发热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孩子发热应该首选物理降温吗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

灌肠退热有多神奇

孩子发热到底应该怎样穿衣服

退热药的是是非非

退热药到底要不要交替使用

不用退热药体温会不会越来越高

打针能快些退热吗

当医生遇到自己的孩子发热(2)

发热要不要用抗生素

发热抽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孩子发热能不能等自愈

夏天孩子发热,会不会是中暑

孩子发热的十大误区

总结帖:如何应对孩子发热

咳嗽、感冒和肺炎

孩子咳嗽怎么办

孩子咳嗽有什么不能吃吗

孩子咳嗽的 7 大误区

如何应对孩子感冒

感冒不注意,会不会拖成心肌炎

孩子感冒不用药会怎样

孩子感冒的八大误区

区分不了感冒和流感怎么办

关于 13 价肺炎疫苗,你需要知道这些

孩子有黄鼻涕,需要吃药吗

雾化比输液危害还大吗

家长应该具备的抗生素使用常识

担忧

囟门问题,看这篇就够了

竖抱会影响孩子的脊柱吗

宝宝几天不拉臭,有问题吗

宝宝“挣”大便,有问题吗

大便里有未消化的食物,是消化不良吗

孩子边吃边拉有问题吗

总用开塞露,会有依赖吗

关于孩子肚脐的烦恼

肚子会着凉吗

孩子能喝冰东西吗

婴儿喝奶要不要喂水

孩子尿路感染是因为喂奶不喂水吗

孩子溢奶应该怎么睡

孩子出汗和尿床要紧吗

孩子站得早,会变“O”“X”形腿吗

孩子大腿皮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孩子的淋巴结要不要紧

如何维护孩子的骨骼健康

纠结

医生说法不一样,到底该听谁的

打疫苗会不会导致川崎病

孩子黄疸能不能打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打完疫苗的洗澡问题

问题疫苗,该想清楚的问题

如何挑选湿疹膏

孩子需要吃打虫药吗

肋外翻需要补钙吗

天气热出汗,能不能马上洗澡

孩子可以不穿袜子光脚玩吗

夏天孩子要喝藿香正气水吗

孩子包茎,需要切包皮吗

孩子一天睡多久*合适

给孩子拍背排痰,用实掌还是空掌

检查,做还是不做

手术时机的选择,医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应对

如何应对宝宝黄疸

幼儿急疹 — 育儿路上的纸老虎

孩子肚子痛怎么办

让家长头痛的婴儿肠绞痛

孩子呕吐怎么办

孩子便秘怎么办

孩子排便少,便秘还是巨结肠

孩子便血有哪些问题

孩子拉肚子,要不要吃“腹泻奶粉”

了解这个病,或许可以避免一些悲剧

防不胜防的肠套叠

一次沉重的选择

肛裂,被忽视的常见病

肛周脓肿和肛瘘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孩子打鼾,父母怎么办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需要避开哪些坑

如何应对“秋季腹泻”

如何应对孩子湿疹

从梅克尔憩室看医学的局限性

一次离奇的肠镜

如何给孩子选用驱蚊剂

牙齿,别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当医生遇到自己孩子手术

讲究、传言与谣言

小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你为什么还是好好的

把便(1):国内外都存在的问题

把便(2):到底有多少危害

把便(3):把,还是不把

海淘退热药有必要吗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吗

在洗澡水里滴去痱水有用吗

枕秃不是病,全民补钙才是病

医生让你“忌口”背后的真相

绑腿可以让孩子的腿变得又长又直吗

我们为什么更愿意相信外人而不愿意相信家人

要不要让老人帮忙带孩子

看病要不要找熟人

现在不讲究,以后要吃亏

伤害

警惕夺命的气管异物

警惕祸从口入 — 消化道异物

好心给孩子吃补品,却可能让孩子丧命

不要再给孩子喝酒了

血的教训:伤口出血,先按压止血

把孩子独留车内,到底有多危险

摇孩子会不会把孩子摇傻

被动操,玩不好真的很被动

打与被打的背后

婴儿戴脖圈游泳安全吗

保护孩子,远离学步车

宝宝生后要挤乳头吗

警惕滥用的利巴韦林(1)

警惕滥用的利巴韦林(2)

父母病了,孩子吃药

非处方药里的处方药

没用还可能有害的儿科用药

孩子病了到底用什么药

育儿强迫症之喂食强迫症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进食

育儿强迫症之穿衣强迫症

后记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展开全部

节选

当医生遇到自己的孩子发热(1) 去医院看病时很多人会想,家里要是有个医生就好了,起码看病就不用发愁了;有孩子的家长想,家里要是有个儿科医生就更好了,孩子生病就不用发愁了。确实,和普通家庭相比,有医生的家庭看病要方便很多,但医生在面对自己家人生病时,却承受着大家想不到的压力。每次同事们说到自己孩子生病的事,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有个同事说,每次孩子发热,老婆就问:“病毒是不是你从医院带回来的?”外婆说:“你是儿科医生,连自己孩子的发热都治不好。”另一个同事说:“儿子拉了一天肚子,我说在家多喝点水观察一下,外婆却问要不要到医院找个老医生看看?”对比自己的经历,我对同事们的苦衷也是感同身受。 在女儿还不到1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突然出现发热,体温迅速窜到39℃多,平时活泼可爱的她突然一下就萎靡不振了,小脸红彤彤的,趴在大人怀里昏昏欲睡,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 自己虽然在医院里主要做外科,但自负对腹泻、感冒之类还是应付得来。看孩子除了有点流鼻涕,并没有其他症状,听了听肺部,看了看喉咙,也没发现什么异常,看体温上升得这么迅速,感觉还是像病毒感染多一些。所以我也没特别在意,嘱咐家人多给她喝水,体温太高了就给她喝点布洛芬。 家里当时还有两个医生,外婆是退休的中医,妻子是超声科医生,相对于她们,我的专业肯定更对口。发热第1天,她俩虽然也紧张,但基本还是听从我的安排。到了第2天,孩子没有好转的迹象,如果不吃退热药,体温基本维持在38.5℃以上,一吃退热药,体温降下来,她又有精神玩闹了,药效一过,体温又往上蹿。 我密切观察着女儿的情况,好在除了发热,其他都挺好,能吃能睡。但家里人有点扛不住了。外婆说:“孩子总这样是不行的,会烧坏脑子,不能总是在家自己喝点红药水(布洛芬),还是去医院打一下针吧。”妻子从没做过临床,**次看到孩子生病本来就紧张,听外婆这样一说就更紧张了,跟着说,“你自己是搞外科的,孩子发热的情况你也看得不多,还是去找个内科医生看看吧。” 拗不过她们的轮番轰炸,我妥协了,跟她们说那就去医院查个血吧,如果没事的话还是得回家继续护理观察。带着女儿到医院检查了血常规,白细胞不高,比正常值还低一点,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不高。我跟家里人说,“看吧,还是**考虑病毒感染,发热得有个过程,除了等待没什么好办法。”但妻子还是不放心,说:“既然到了医院,你就找个内科医生给看看吧。” 来医院前就算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无奈,带着妻子和女儿找了个内科医生,医生看了看说,“喉咙不红,肺部听起来也没事,应该还是病毒感染……发热会有个过程,再继续观察就好了。”听到这样的话,家人坦然多了,虽然这些话我在家说过无数遍,但内科医生说一遍似乎抵我说十遍。 回到家女儿还是发热,但血常规也查了,内科医生也看了,家人也安宁了一天。到了第4天,孩子仍然是高热不退,外婆再也不能保持淡定不住了,说不能再拖下去,一定要带女儿去打针。我说再耐心一点吧,孩子虽然发热,但一般情况还好,很多病毒感染都要发热三五天,打针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她看到孩子发热的样子,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争吵一番后,我以我对孩子有监护权为由坚持住了,就差没签字表示后果自负了。 到了第5天,孩子依然高热,妻子和外婆已经不和我说话了,在她们眼里,我俨然已是个残害自己孩子的罪人。我自己倒没有动摇,因为看着孩子仍然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坚信发热总会有个尽头。 果不其然,还没吃退热药,到了中午,孩子体温就逐渐趋向下降了,到了下午就已经恢复正常了,然后全身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疹子。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的典型症状。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妻子不言语了,外婆幽幽地说:“没想到幼儿急疹能烧得这么厉害。” 回头想想,都是一家人,大家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谁都不可能在孩子生病的问题上存私心。家人之间本该信任无间,但三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差异,所以还是产生了分歧和矛盾。 面对疾病,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更何况医生和没有医学知识的孩子父母之间,因为紧张和担心,家人之间都会产生质疑,更何况本为陌生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 孩子一发热,大部分家长的愿望都是孩子早点退热,觉得热度退下来,孩子就恢复健康了,自己就安心了,所以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给孩子退热。不论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在很多人眼里打针才是真正的治疗,打上针家长心里才踏实,不打针就是医生不负责任,由此引发的医患矛盾不胜枚举。 我想说的是,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几代人的关爱,我作为一名儿外科医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作出的医疗决策,在有儿内科医生认同的情况下,都会被自己家人质疑。 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陌生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陌生的医生,面对这样的质疑,还会愿意这样坚持原则吗? 发热会把什么烧坏 孩子发热往往昏昏欲睡、满脸通红。一摸孩子浑身发烫,很多家长都是心急如焚,搞不清楚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即便知道是自愈性的病毒感染,也会担心烧得太厉害会不会导致哪里出问题。 事实上,发热虽然会让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能证明发热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相反,目前还有证据说,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发热对孩子病情恢复其实是有利的。 一个民间流传很广泛的说法是发热会烧坏脑子,所以孩子一发热,家长就很担心,又是退热药,又是冰敷,又是洗温水澡,还有煮绿豆汤来驱寒等,中西结合无所不用。即便在美国,也有1/4的监护人会在体温不到37.8℃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使用退热药,这些都属于“发热恐惧症”的表现,国内的父母更是如此。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家长会作出很多不理性的事。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还有的非要去医院让医生给孩子输液或者打退热针,个别家长甚至因为用药后体温没有立即下降而迁怒医生。 恐惧,一部分源自未知的危险。儿童发热大部分是由普通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确实也可以是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对一些未知风险的担心、焦虑是正常的。就算是儿科医生面对自己的孩子发热,绝大多数也一样会焦虑。对于孩子发热,医生反复强调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发现不对劲要及时就医。 但恐惧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误解,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发热会烧坏脑子,发热可能会让心脏坏掉,这些误解会进一步加大家长对于发热的恐惧。 为了规避一些未知的风险,跑医院、做化验、做检查是家长付出的代价,但这样的代价如果可以换来一些风险的降低,则并非完全没有意义。但如果是因为一些误解引发的恐惧,让很多家长作出不理性的选择,让孩子多吃了一些不该吃的药,让孩子冒一些不必要的毒副作用的风险,甚至引发一连串的错误,命悬一线,那就真是追悔莫及了。 为了消除对孩子发热带来的恐惧,家长需要记住的是,发热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发热。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热也不会烧坏脑子。有些颅内的感染,比如化脓性脑膜炎会发热,也可以引起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但脑子坏了不是发热本身引起的,而是感染引起的,脑子坏了和发热都是感染“惹的祸”。 那发热会让心脏坏掉吗?发热的确会加快代谢,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增加心排血量,加重心脏的负担。但这点负担对健康的孩子几乎不构成威胁,更不会让心脏坏掉。但对于心脏本身有问题,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贫血的孩子,这些增加的负担的确有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所以,对存在这些基础疾病的孩子,我们要更积极地退热;对于健康的孩子,完全不用担心发热会让心脏坏掉。 当然,一些心脏的疾病,如心内膜炎,或者一些可能损害心脏的炎症,比如川崎病,也会导致发热。但还是那个道理,造成心脏受伤的是疾病,而不是发热。 所以请记住,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者其他器官。如果发热烧坏了家长的理智,倒是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简介

裴洪岗 儿科学硕士,怡禾健康创始人,拥有300余万粉丝的育儿科普大V。曾任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5年。在工作之余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撰写了大量的科学育儿文章,因为有理有据,得到了广泛传播。他倡导的科学育儿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学习型家长的认可,改变了很多人的育儿观念。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