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71655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20716550 ; 978-7-5207-1655-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关注社会热点的读者;2.青年读者、大学生群体;3.关心经济发展、就业问题的读者。“蛰居族”“啃老族”为什么越来越多?青年人为什么越忙越穷?是千禧一代太娇气,还是“996”太残酷?新经济背景下,“工作”是否可以被重新定义?本书内容直击青年人生活痛点,关注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与心理健康,引用大量调研报告与研究数据,对与就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抢先发售把“工作倦怠”列入《靠前疾病分类》,揭示了一个久被遮蔽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青年人对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而这种倦怠感有逐步扩散的趋势。本书聚焦于“倦怠”,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等,进而对优选范围内存在的各类青年就业问题进行考察,并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进行探讨:新经济背景下,“工作”被重新定义,工作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有效解决倦怠等就业问题?
目录
前言 我们并非孤独地倦怠
第1章 迷失:不工作的一代
“窃·格瓦拉”:“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的背后
“三和大神”:“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大神”
韩国“尼特族”:灰尘一样的人生
日本“蛰居族”:永不结束的青春期
朝阳蒙尘,青年脱轨的危险
“垮掉一代”也能站起来
第2章 怪圈:越年轻越穷,越忙越穷
青贫:从房车蜗居到债务大山
更迭:消失的工作和全新的工作
穷忙,勤奋的悖论
“两怕”:不平等与阶层固化
第3章 闪辞:千禧一代的工作与心灵
职场新人用脚投票
快进人生的必然
别了,铁饭碗
一毕业未必就工作
别让间隔年变味
象牙塔失衡
第4章 倦怠:职场隐形杀手
八小时里被忽略的和被压抑的
都是压力惹的祸?
千禧一代,更易倦怠的一代
永远在线,温柔的数字化杀手
坠入深渊,从倦怠、抑郁到自杀
走出迷城
第5章 反抗与陷阱:青年社畜大逃杀
“996”:数字时代的奴隶制?
零工经济:新型雇佣关系的坍塌
共享员工:共享经济的余晖
斜杠青年,不得已的跨界
居家办公,看上去很美
数字游民的理想与现实
逃离朝九晚五,一个美国青年的乌托邦试验
第6章 未来:新技术和新青年共同塑造的明天
办公室还有未来吗?
人工智能:工作的朋友还是敌人?
消失的边界:数字时代的工作、生活与身份
在不确定世界,稳住自己
节选
前言 我们并非孤独地倦怠 2019 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揭示了一个久被遮蔽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工作中燃尽自我,以至于精力耗竭、消极厌世、效率崩塌,以及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工作、讨厌上班,希望一劳永逸地“家里躺”。 工作倦怠并非只是一个在办公场所才存在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员工自己的问题,它是由落伍的教育体系、畸形的经济增长、不公正的财富分配、薄弱的社会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所共同鞭挞出的现代文明的伤疤。工作倦怠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学校迈向社会的**步就开始了。 设想,当你拥有一份大学文凭,在投出一百多份简历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一个面试通知时,你会把原因归咎于何处?是自己不够勤奋,还是家境平常无力“拼爹”,抑或学校所传授的知识脱节社会需求太多,还是经济形势太差企业缩招了? 生活在21 世纪20 年代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有史以来*具挑战的就业环境:高校扩张,导致整个就业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于是,博士毕业去当高中教师, 名校毕业卖猪肉,“海归” 回国成“海待”,这些十年前媒体曾经刊登的新闻人物,如今都不足以吸引记者们的关注。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也是文凭去魅的过程。 毕业生可供挑选的职业,不是变多了,而是变少了。随着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从平炉工到胶片冲洗工,许多父辈们引以为傲的职业岗位,如今只存在于档案文字中;人们对于职业的想象力也日渐趋同和贫乏,从美国到中国,当一名大红大紫的视频博主,几乎成为了全球青少年共同向往的职业。这也是人类从生产社会走向消费社会的必然。 繁荣的服务业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轻盈未来,从旅行预订网站的试睡员到外卖平台的配送小哥,在平台经济中,更多人奉献出的是比传统岗位更多的汗水和时间,以至于996 成为今天科技行业的普遍工作时制。相比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给你一个加班的机会,似乎也成为一种可以炫耀的烦恼。 相比70 后、80 后,2000 年后出生的一代人,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富裕的一代人,他们所处的中国早已不是“人口多、底子薄”,而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超级经济体,既是能够生产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产品的世界工厂,同时也是全球各大奢侈品牌万般不愿开罪的世界商场。 更富裕的结果是,毕业之后,工作并非年轻人唯一的选项,于是间隔年(Gap Year) 也西风东渐,在中国流行开来,只不过人群从美国的高中生变成中国的大学生,从去公益组织做义工变成环球旅行,从思考人生的意义变成享受人生的乐趣。变味的不止是间隔年。在消费主义和互联网两股大潮的冲击之下,传统的工作伦理已然分崩离析。不工作非但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相反还是家境优渥、人心豁达的表征。在一个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传统的工作场景和内容早已千变万化,以至于人们对于工作的定义也在变化、工作的伦理也在蜕变。
作者简介
波波夫,《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31.9¥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6.1¥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8.7¥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17.8¥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9.5¥5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32.0¥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乡土中国
¥19.2¥26.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
¥2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