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不吼不叫的育儿话术

不吼不叫的育儿话术

1星价 ¥15.9 (3.2折)
2星价¥15.4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7189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2cm
  • 页数:162页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2718937 ; 978-7-5127-1893-7

本书特色

日本人气教育家的轻松育儿理念 广受日本妈妈喜爱的育儿沟通术 立即见效,轻轻松松养出好孩子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遇到的育儿难题,总结出21条非常实用的育儿方法。这些方法告诉父母,如何在不斥责孩子的情况下“解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有效提升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浓浓的爱意以及家庭的温暖。

目录

目 录

Part 1??“温柔教育”的技巧,现在教给你

1??不要因为房间乱而焦虑,对小宝宝来说

????“弄乱=学习” 2

2??孩子的叛逆其实是在求关注 7

3??想轻松就不要攀比 13

4??你的焦虑或许不仅仅因为孩子 21

5??让祖父母成为你的队友!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并告诉他们“育儿方法和以前不一样了” 24

6??想发脾气时先缓一下,做做“尾木妈妈拍打” 31

7??“快点!”是育儿中的禁语 34

8??“怎么了?”是能让孩子敞开心扉的魔法咒语 39

9??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吓人呢 44

10??不要站着和孩子对话,蹲下,和孩子保持“平视”

???? 是相当重要的 48

11??设定两小时的“妈妈停业”时间,如果太难,20分钟

???? 也可以 52

12??养育两个孩子的基本原则是“用近乎夸张的程度温柔

???? 对待老大” 56

13??兴趣班是不是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父母和孩子的

???? “负担” 61

14??孩子说“不想去”幼儿园或托管班时,一定有

???? 他的理由 65

15??让爸爸成为妈妈的解说员 72

16??“好疼吧”“伤心了吧”——妈妈的共情能让孩子

???? 变得强大 76

尾木妈妈专栏

各年龄的共情技巧 80

Part 2??如何做到“温柔育儿”

温柔育儿实例A??把小朋友咬了 88

温柔育儿实例B??动不动就“爬高上低”,危险动作接连

????????????????不断 94

温柔育儿实例C??不管说多少遍就是不整理 100

温柔育儿实例D??去超市会因为不想回家而躺在地上

????????????????不起来 106

温柔育儿实例E??浪费食物!吃东西的时候还到处溜达

???????????????? 112

温柔育儿实例F??兄弟俩吵架,哥哥把弟弟打了 118

尾木妈妈专栏

妈妈的过分干涉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吗?妈妈们要认识到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重要性 124

Part 3??妈妈们,你们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17??谁都是从“新手妈妈”成长起来的!失败是

???? 理所当然的 130

18??上班族妈妈也无须担心!孩子感受到的爱与父母

???? 陪伴他的时间并不成正比 134

19??“男女的大脑结构是不同的!”只要能明确这点,那

???? 妈妈也就能够和爸爸和睦相处了 140

20??妈妈也是普通人!若是批评孩子有些过分,真诚地

???? 道歉即可 146

21??绽放在现在!“现在是为了将来”其实并

???? 无意义 149

尾木妈妈再教教我!Q&A 155

结束语

无论怎样都做不好啊 160


展开全部

节选

Part 1??“温柔教育”的技巧,现在教给你 不要因为房间乱而焦虑,对小宝宝来说“乱”=“学习” “不管怎么收拾,客厅总是乱糟糟的。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叹气。” 这种情况经常会在有小宝宝的妈妈们身上发生。自己好像一整天都在收拾屋子的那种心情,我真的很理解。 但是对孩子来说,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是他们现阶段的工作,也是游戏。尤其对于2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这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孩子们喜欢把纸巾从纸巾盒中全部抽出来,喜欢把刚刚收拾好的积木又扔得到处都是。这些行为在妈妈们看来可能只是在捣乱。但实际上,小宝宝们正是通过这些动作,在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呢。这些行为不但能使宝宝得到锻炼,并且会为他今后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奠定基础。 我听说,很多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会让孩子去看电视。但是,在小宝宝们还无法区别现实与虚拟世界时,长时间接触电视这种无法与之进行互动的媒体,对他们来说是很危险的。而且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对小宝宝所造成的刺激也过强了。 有研究数据显示,小时候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可见电视对孩子的危害有多严重了。 我的妻子在生下我们的大女儿后,曾经有一段时间身体很差,几乎每个月都需要住院。在此期间,家务和带孩子都是由我负责的。即便如此,在女儿4岁以前我也几乎没有让她看过电视。 家中有小宝宝的家庭,房间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没有什么可难为情的。妈妈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个现实,尽可能让孩子随意去玩、去探索,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学习”。换个角度讲,不管你怎么批评,小宝宝也是学不会主动收拾东西的。如果真有会自己收拾东西的宝宝,反倒有些吓人呢(笑)。 而且,若是家长能够意识到放手让孩子乱扔东西有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应该就不会再去批评孩子了吧。 如果要教孩子整理物品,*早也要等到孩子2岁左右,而且要以和孩子做游戏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由妈妈做示范,并配合语言引导宝宝:“我们把这个玩具放进那个箱子吧。”若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整理、收拾物品,至少要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所以在此之前,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 孩子的叛逆 其实是在求关注 不管是衣服、书还是零食,只要是妈妈选的一律“不要”;不管在哪儿,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躺在地上打滚,妈妈怎么哄都不听。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这一时期甚至有一个专有名字——可怕的2岁,可见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多令人头疼。 我的外孙女和我住在一起,这使得我亲历了她的整个叛逆期。所以妈妈们的辛苦我十分理解。真的,你们太辛苦了。 孩子一般会在2岁左右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这个时期,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的内心开始产生冲突。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的叛逆虽会令妈妈们格外辛苦,但也恰恰说明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很顺利,其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孩子叛逆的程度及叛逆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孩子在3岁以后会有所好转。这段时间对父母来说其实是加深亲子关系的一个绝佳时期,希望父母们能够把握机会,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引起孩子叛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苦于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妈妈的关注。因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妈妈是他们*喜欢,也*想亲近的人。他们并不是想让妈妈头疼。相反,头疼的其实是孩子们自己呢。 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都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这让孩子感到很烦躁。这时就需要妈妈在身边,给孩子陪伴、包容与理解。如果妈妈每次都能及时给予孩子正面回应,不但能够平复孩子的情绪,还能够使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获得提升。 举个例子。正在公园玩的孩子闹着说:“不要回家!不嘛!”并拒绝离开的时候,妈妈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孩子,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回家呢?是还没玩够吗?”有些孩子可能会很明确地说:“因为我在排队等秋千啊,还没轮到我呢。”也有些孩子可能还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说:“我就是不想回家!” 这个时候*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很关心我”“我可以跟妈妈撒娇”。即便当下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要不问缘由,只以一句“不行!已经到时间了,快点走!”来生硬地拒绝孩子。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去理解孩子的心情。如果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妈妈一定要耐心地倾听。 在一次次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不但能够体会到来自妈妈的爱,更能让孩子坚信自己有被爱的价值,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而自我肯定感高的人,才能够给予他人信任,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与对方建立起较深的信赖关系。 所以“叛逆期”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成长期”,也正是需要妈妈们为之做出努力的一段时期。 若妈妈们在这一时期能够正确处理孩子的情绪,就相当于给孩子打下了心理基础,有助于他将来拥有良好的人脉,以及独立的人格。当妈妈再面对孩子的“叛逆期”时,想想孩子的将来,是否就能够比以往更从容一些呢?孩子叛逆期的长短,个体差异会很大,有一种说法是女孩大约5个月,男孩大约7个月。其实这是一个很短暂也很重要的阶段,希望妈妈们能够用心去体会。 想轻松就不要攀比 “我家孩子都1岁半了还不会走路。可其他像他这么大的孩子都已经会走了……” 是不是有些妈妈会因为类似的事情而烦恼?对照着育儿书上写的“大部分孩子到1岁2个月就会走路了”等类似内容养育孩子,那焦虑是免不了的。所以这些妈妈们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希望妈妈们不要为此就抓着宝宝的手逼着他走路,或是一脸焦虑地看着刚能扶着墙走路的宝宝。宝宝都是很敏感的,妈妈的不安、焦虑和急躁他们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所以妈妈的这些情绪不但会使宝宝的情绪也变得不稳定,还会让他们失去挑战的欲望。 走路晚的孩子一般性格都会比较谨慎,这些孩子只有在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也就是他在感受到自己是被保护的,是被允许失败的情况下,才会去挑战那些未知的事物。所以妈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微笑着告诉孩子:“不用勉强自己。”这样孩子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迈出自己人生的**步。 当孩子的发育水平未达到妈妈的预期,或是低于育儿书中所列出的参考指标时,妈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焦虑而去批评孩子。但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发育速度是因人而异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过高,反而导致孩子的发育迟缓。尤其是有些父母,当孩子还处在哺乳期时,他们就经常会拿自己孩子的发育水平与育儿书中给出的数据做对比,这其实是不对的。 如果妈妈能够面带微笑地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那就会激发孩子的挑战欲,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发育。所以与其在攀比中焦虑、不安,不如以平和的心态去照顾、守护孩子。 另外,在我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感受到不仅仅是妈妈,也有相当多的孩子是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的,甚至不少大学生也是如此。 有一项国际调查表明,日本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是相对较低的。这项调查主要针对年龄在12~30岁的年轻人。其他国家有七八成的调查对象能够大大方方地回答“我对自己很满意”,而在日本,这个比例仅有四成。可见大家对自己的评价是相当低的。 在北欧国家,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不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对孩子做出评价,而是让孩子与去年的自己做比较,看自己是否“取得了进步”。在日本,来判断自己是否优秀的方式则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我们在培养孩子时没能让他们“喜欢现在的自己”,没能让他们认识到“做真实的自己就挺好”,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与学校教育中的“分数至上”这一观念脱不开关系。如果不从学校这种学习是唯一任务,分数是唯一评判标准的评价体系与价值观中脱离出来,那么就无法培养出拥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孩子。 我在教育界任职多年,但对于我们的教育现状,真的感到非常遗憾和抱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很难改善,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够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妈妈们,请你们一定要去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并给予他肯定。这样做“能够*大限度地提升孩子的能力”。 你的焦虑或许 不仅仅因为孩子 其实有很多时候,妈妈是因为自身的其他潜在原因才会对孩子发脾气,比如和丈夫吵架、被婆婆抱怨孩子带得不好、工作太累等,这些都会给妈妈造成压力,令她们耐心下降。 下列选项有符合你情况的吗? □产后一年以内 □关于教育孩子,丈夫给不出好建议 □过于在意父母/公婆的态度 □回家后也会一直想工作的事 □经济方面有顾虑 □睡眠不足,体力不支 □与其他妈妈发生矛盾 如果其中有符合你的情况,那它可能就是给你造成压力、令你失去耐心的原因。产后的一段时期,妈妈会因为激素的变化而常常感到情绪不稳定。同时,由于小宝宝时刻需要陪伴,这也会令妈妈随时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所以有时即便是一点儿小事,也会让妈妈感到很烦躁。对此我们也确实无计可施。 但只要妈妈能够意识到自己焦虑的真正原因,那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由于一时情绪失控而严厉斥责孩子的情况应该就会减少。很多时候孩子的言行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导致妈妈批评孩子的,其实还是妈妈自身的问题。 “孩子没有错,是我太累了。” 默念这句话,或是试着说出来。另外,*好能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即便是短时间也好,让身体休息一下,转换一下心情。 让祖父母成为你的队友! 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并告诉他们“育儿方法 和以前不一样了” 在技巧4中我提到,妈妈之所以会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以外的因素给妈妈造成了压力。而很多妈妈的压力来源,则是孩子的祖父母。 “虽然回娘家挺好,但父母总会对我的教育方法指手画脚。我实在受不了,只能改变计划提前回家。” “孩子明明正在哭,婆婆却在一边说‘总抱着会让孩子养成习惯’,让我压力好大……” 有这样体会的妈妈相信不在少数吧。 随着职业女性数量的增加,祖父母作为育儿的帮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帮助而特意把家搬到父母家附近。即便是妈妈无须工作的家庭,也有很多人选择将家安在孩子的祖父母家附近,以便可以随时去串门。 但是,祖父母搬出多年前的育儿常识的行为,也确实令很多妈妈们感到很苦恼。 若想与这类祖父母融洽相处,就必须明确地告诉他们“现在的育儿方法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变化”。 对于现在身为祖父母的这代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当初被灌输的观点是“宝宝哭的时候不能马上抱起来,否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洗完澡一定要给孩子喝点白开水”“两个月的孩子就可以喂果汁了,目的是让他习惯母乳以外的味道”。 而现如今,就连日本的《母子健康手册》中都明确写着“当孩子感到害怕或不安时,应该抱起他并好好安抚”“不需要担心养成孩子一直要抱的习惯”,等等。 关于果汁,厚生劳动省主张,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在婴儿断奶前喂果汁是没有意义的。另外,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即便是处于热带气候环境中的婴儿,也没有必要摄入母乳以外的水分,如水或果汁等。但旧观念根深蒂固的祖父母却会固执地认为:“怎么可以孩子一哭马上就抱啊!”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导致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身大脑及身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育儿方式自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使两代人关系变得融洽的关键,就是要让祖父母这代人去了解这些变化。但是祖父母作为长辈有着值得他们骄傲的地方,所以晚辈不能对他们全盘否定,而是要一边听取他们的意见,一边坦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现状。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一本能够反映当前脑科学发展水平的*新的育儿书籍给祖父母,并告诉他们“这本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哦”。*近,有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开设了针对祖父母的育儿讲座,带老人们去听一听这些专家们的课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顺便说一句,我的两个外孙和我们住在一起,一个4岁,一个不满1岁,我对他们相当溺爱,真的是可以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是个彻彻底底的“奶爷爷”(此词来自“奶爸”)。我出差时喜欢给宝宝们买毛绒玩具回来,为此我女儿还曾对我发火说:“都和你说过不要再买玩具了。” 可见“祖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祖父母的干预”一样令人头疼。很多妈妈也为此找我进行咨询,而我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要求祖父母对孩子严厉”。作为父母,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的义务,所以他们会对孩子比较严格,比如不能看电视、不能吃糖和巧克力等。但对祖父母来说,隔代人就是用来疼爱的,他们对孩子的爱无论形式还是性质,与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完全不同的。 对孩子来说,正好可以从两代人对他的不同态度中学习到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爱有何区别。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爷爷奶奶可能就会同意,这并非是因为大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只是“立场不同所导致的判断不同”而已。孩子若能明白这点,将会更有利于他形成完整的人格。 如今的祖父母们不但身体好,更是能说会道,可妈妈们有时候还是忍不住想对他们发火。但要知道,如果能让祖父母加入你方阵营,那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着诸多好处的,更何况他们可以给妈妈相当多的帮助。 作为一位与外孙同住的“奶爷爷”,我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体会到了很多乐趣。所以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与祖父母们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亲子的亲密关系。 想发脾气时先缓一下, 做做“尾木妈妈拍打” 孩子不听话,每天把妈妈搞得团团转;以为孩子睡着了,可刚往床上一放就像碰到了他背上的开关,哇的一声哭起来;只要去超市就会闹着要买零食;好不容易做好的饭,只因为他吃腻了就弄得乱七八糟。 “啊,我受够了!” 明明想做一位温柔的妈妈,可还是一烦就会忍不住吼出来。这种状态是可以理解的。 当你想要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用哄宝宝睡觉时的拍背手法,慢慢地拍打自己的胸口,同时告诉自己:“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记住要说出来,而且*少重复6遍哦。 这个方法我称之为“尾木妈妈拍打”,它能很快让人心情平静下来,而且效果惊人。不管你有多烦躁,只要通过想象去做这个拍打动作,同时暗示自己“没关系”,心情就会逐渐放松下来,又变回那个温柔的妈妈。另外,深呼吸也是有帮助的。当你觉得快要失去理智,想要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试着用鼻子深吸一口气,再用嘴缓缓吐出来。这样做相当于给了自己一个缓冲,能让人恢复理智,冷静处理事情。 妈妈也是普通人,自然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只要你能够掌握1~2个控制情绪的方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派上用场。 “快点”是 育儿中的禁语 虽然有点突然,但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一天会对孩子说多少次“快点”? “呃……说得太多,数不清了”“至少能有10次吧……”我感觉有人应该会这么回答吧。 孩子小的时候,无论是喂奶还是哄睡,都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即便如此,妈妈也没有催促过孩子“快点”。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说“快点”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在尾木妈妈的理念中,这句话其实是“育儿禁语”之一。 你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不能说吗?因为这句话是大人在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做出指示,而过多的指示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对妈妈言听计从,没有指示就不知道如何去做,这样的孩子*终将成为“候令一族”(译者注:等候指令一族)。 所以不应这样,而是要调动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他学会自己做决定。为此,妈妈就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调动孩子自觉性的技巧。而恰当的说话方式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项。 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需要大家记住,那就是“什么时候”。 举个例子。你和孩子说好了要收拾房间,可他却一直在看电视。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对他说“现在就收拾”或是“快点去做”。那正确的交流方式是什么呢?你可以问问孩子:“电视好看吗?”“好看啊!”“那就好。不过,你准备看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不是说好看完刚才的节目就收拾屋子的嘛。”记住说这些话时要注意语气,不能责问,一定要温柔。 通过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让孩子成为制订计划的主体,这样他也就不得不自己做决定了。对孩子来说,能够“自己做决定”不但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同时由于随之所带给他们的责任感,还能够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在生活中也更加自律。 我小的时候,妈妈对我就是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我妈妈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快点去学习!”而是问我:“直树,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呢?”我则会马上给出回答,比如“看完第三章就去”等。因为是自己刚刚做出的承诺,所以一定会言出必行的。 现代人的生活都很忙碌,妈妈们更是除了工作还要顾及家务,这让她们每天都会感到时间很紧迫。虽然自己也知道不该催促,可“快点”这句话却常常会脱口而出。这个时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为了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试着把“快点”换成“什么时候”吧。 “怎么了?”是 能让孩子敞开心扉的 魔法咒语 “怎么了?”是一句拥有魔力的语言,适用于育儿中的各种场景。 尤其是当父母想要批评孩子时,这句话能够*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举个例子,当孩子不穿鞋就跑出门的时候。 “不行!袜子该脏了!” 很多妈妈都会这么训斥孩子吧。但是,这时候的你需要做一个深呼吸,听听孩子的理由。 “怎么了,为什么不穿鞋呢?” “那里有一只青蛙,万一被车轧了会好可怜,所以我想帮帮它。” 你会发现,也许孩子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的。如果妈妈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批评,那下次孩子无论看到什么,可能都会因为不想被批评而故意视而不见了。 这句“怎么了”,适用于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因为它不光对小孩子有效,对中学生以及成年人也有着同样的效果。 我在做中学教师的时候,为了走进那些误入歧途的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会问他们:“怎么了?”一开始,他们会说我“烦死了”。可渐渐地,这些问题学生给我起了个外号——“怎么了老师”。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向我吐露内心的想法,告诉我说:“老师,其实吧……” “你干吗”和“怎么了”虽然意思上有相似之处,可前者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怎么了”并非是单方面的责问,说话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倾听”的姿态,这会让对方更愿意向你吐露心声。 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或是比自己弱势的人时,一定要认识到对方与你是平等的。当然,对于亲子来说,从身份可以区分为抚养人与被抚养人。但孩子和父母一样,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若是不能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去交谈、去倾听,那么想要了解孩子的心思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除此之外,与孩子交流时还有一种“镜映”方法是很有效的。“镜映”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其中有一种做法就是听话者要像镜子反射影像一样,将说话者的句子末尾复述一遍。 比如孩子对你说,“我玩具被朋友拿走了,不高兴”。你就对他说,“是哦,被拿走了不高兴呢”。有时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只要换个句尾的语气词就好。孩子听到自己刚说的话又从妈妈口中说出,会感受到“妈妈是理解我的”,从而重拾勇气,重现好心情。 所以当你想要批评孩子时,先问一句:“怎么了?”这可是能够打开对方心扉的魔法咒语,一定要记住哟。 孩子不好好吃饭时, 妈妈的表情是不是 很吓人呢 当孩子终于入睡后,妈妈来到厨房,开始把蔬菜切碎、过筛、冷冻……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小宝宝能够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辅食。可孩子从来都是随心所欲的。不想吃的时候一口都不吃,若是吃腻了马上就跑去玩。妈妈对此却无可奈何,只能在一边气鼓鼓地说:“啊——这是我好不容易才做好的啊!” 我知道,妈妈为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希望他们不挑食,从食物中摄取充足、均衡的营养。 但是,当你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饭时,是否从镜中看过自己当时的表情呢?是不是眉头紧锁、表情可怖呢? 吃饭并不是“完成任务”。如果妈妈只是为了让孩子快点接受辅食,或是能把饭都干干净净吃完而去强迫孩子,那孩子也会变得不开心的。其实家长完全不必这么紧张,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让孩子感受到“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这比让孩子不挑食重要多了! 有些人会认为,像吃饭这种费时费力的事情,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就算达到了目的。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当事情越是不能如你期待一般发展时,越是加深亲子间信赖关系的绝佳机会。当日后你回顾这段“不顺利”的时光时,你会感叹“正是因为当初的做法,才能有如今的状态”。 越是计划性强的妈妈,遇到事情不能按计划发展时就越容易烦躁。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告诉自己“算了,没事,这样也挺有意思的”。这样,你的烦躁情绪应该就能够得到缓解,人也会变得轻松起来了。

作者简介

尾木直树,日本人气教育评论家,日本法政大学教职课程中心主任、教授,“虹”临床教育研究所所长。至今著书上百余种,主要涉及儿童教育、校园霸凌、体罚等领域。日本著名育儿杂志《Baby-mo》专栏作者。多档电视节目特邀教育话题评论嘉宾,因谈吐文雅、笑容温柔获得了 “尾木妈妈”之称,深受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爸爸妈妈的喜爱。很多妈妈表示,“尾木妈妈”那温柔的、充满爱的口吻会令她们感到“情绪得到了放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