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学校:现代职业学校的文化逻辑

匠心学校:现代职业学校的文化逻辑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78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78页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76007862 ; 978-7-5760-0786-2

本书特色

《匠心学校:现代职业学校的文化逻辑》从“由规模到质量”“从读书到做人”“从学技到素养”“从想象到现实”“从管理到赋能”“从参照到类型”七个方面,阐述上海特级校长对匠心学校的理解,主要针对“工匠学校”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的探讨,以及职业学校如何面向未来的实践行动。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由规模到质量”“从读书到做人”“从封闭到开放”“从学技到素养”“从理想到现实”“从管理到赋能”“从参照到类型”为切入口, 选择了七个横切面, 阐述了作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对匠心学校的期望, 融合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技术、教育与人文。

目录

序 徐国庆/1

前言 打造面向未来的“匠心学校”/1

**章由规模到质量: 办“小而美”职业学校/1
好学校不在于它的大小,在乎的是其内在的教育品质。用“匠心”凝集学校的精气神,为每一个师生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所有的人都能向往美好、感受美好、追求美好,成为“有能力的好人”,*终成就美丽人生、实现美好梦想、享受美好生活,是我们的价值追求。
01通达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2
02让教育充满情怀/4
03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匠心文化/8
04办学生喜欢的现代化精致学校/11
05纵向衔接、贯通培养,在专精特新上做文章/15
06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18
07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23
08学校发展的“平台思维”/27
09未来学校是真善美的化身/31
10编制两张“清单”,推进依法治校/33

第二章从读书到做人: 培养“有能力的好人”/37
德育不是慷慨激昂的话语,不是响彻校园上空的口号,不是堆砌如山的标语。立德树人需要“人师”旷日持久的慢养,培养“有能力的好人”是发乎自然、集聚内心的生命再造。“美好教育”是一种生命信仰,是学校教育哲学和文化基因,因而也是学校的个性和精神。
01传递信仰: 做有能力的好人/38
02让学校涌现更多好人/41
03成为平凡而高尚的人/43
04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粒扣子”/47
05“商旅好人”德育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52
06坚持“知行合一”培养“有能力的好人”/56
07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9
08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62
09聚焦全体师生身心健康/65
10建立健全防治校园欺凌综合治理长效机制/70
11学校是你应该敬畏的地方,教师是你应该敬畏的人/73
12用志愿精神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77
13让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80
14危机时刻正是教育的宝贵时机/82

第三章从封闭到开放: 推动产教跨界深度融合/85
产教融合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新技术带来产业变革,由此必然改变相应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打破现有办学格局,打通有形无形边界,加速专业转型升级。育训结合,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持续动态匹配,是学校变革的难点。
01筑牢专业特色根基锚定未来阔步前行/86
02把“融合”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90
03新专业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93
04“破”与“立”同时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97
05推动产教跨界融合,增强创新驱动作用/101
06奋力创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传奇/103
07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05
08学会“换道”/108
09“新商科”建设的思考/110
10由“乔家大院摘牌”想到的/115

第四章从学技到素养: 形成“三全”综合实践育人体系/117
建设T型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经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综合实践育人体系,是学校课程变革的使命。
01基于核心素养构建T型课程/118
02推进“科学素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121
03建设博物馆课程中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4
04为什么要建设商业博物馆/128
05把图书馆做成创新文化空间/132
06“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意义/135
07让优秀传统文化重现生机和活力/138
08以“文化雅集”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142
09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新使命/145
10“研学”“旅行”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48

第五章从理想到现实: 培育匠心匠艺的教师团队/151
打造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工匠之师,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坚守“工匠精神”,用匠心去打破传统与创新的边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从探寻“匠艺”到发现“匠心”,从凝聚“匠心”到提升“匠艺”,给足“阳光雨露”,助力“茁壮成长”,“工匠精神”正在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
01打造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工匠之师/152
02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找到内生动力/155
03教研组建设的一点思考/159
04基于“任务引领”的“学评用”教学模式/163
05在线教学促动职业教育变革/170
06指向单元教学设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174
07走出过度辩护效应,永葆学校内部活力/178
08学习工匠精神,追求教育梦想/180
09做一名具有匠心匠艺的“四有”好老师/182
10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84

第六章从管理到赋能: 激发团队创新活力/189
变革是需要激情的,传递激情是校长的重要职责。用美好的眼光、专业的态度、微笑的方式来处理矛盾,为学校团队的每个人赋能,是学校管理的中心议题。以合理的价值管理来撬动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发“英雄辈出”的学校发展格局,是“美好教育”的常态运作。
01践行初心使命,涵养胆识功力/190
02善学善思,善作善成/197
03努力攀登,寻找更好的自己/200
04做好教职工的期望管理/202
05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应对/205
06做校长无需拼命展示你的成功/207
07不必样样追求完美/211
08管理要回归常识/213
09少一点狼性,多一点和乐/215
10心存正能量,把人和事往好的方面想/220
11沉下心来享受美食,喝茶看书/223
12等待/226
13系统思维,辩证施治/229

第七章从参照到变革: 走向公共空间的未来学校/233
未来职业学校不仅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场所,也是社区居民可以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社交空间。让学校成为开放的社区公共空间,成为重塑人际关系的公共场所,具有独特的意义。未来学校不仅要考虑年轻人的需求,还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如此,打造“匠心学校”、弘扬工匠精神就会透过围墙,超越学校、甚至跨出教育领域。
01突出类型教育特点,教育培训并举并重/234
02依法治理合规办学,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238
03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的再思考/242
04孕育精致脱俗的非遗文化/245
05海派餐饮,世界表达/248
06深度跨界融合弘扬中国文化/250
07举办“上海蓝带”的办学思考/254
08传承匠心,触摸未来/258
09打造社区“文化客厅”,培养“中国故事”讲述者/260
10投入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设计中/265

附录让子弹飞一会儿/269

后记/277
展开全部

节选

后记 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工作的十三年对我来讲是非常宝贵的,不仅让我尽己所能把智慧和汗水倾注在挚爱的教育事业上,也让我对教育、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以彻底无畏的态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永远感激这个优秀的群体!永远感激商贸旅游学校的各位学生、家长以及支持学校办学的各界朋友!2007年7月,突然宣布我到商贸旅游学校任校长,面对领导和组织的信任、学校干部和群众的期待,我没有退路。既然接受,就要力争做到*好。总体上说,我是幸运的,能在争取*大的理解和引起*小关注的状态下完成身份变换和转型,殊属不易。回顾这十三年,对我来讲更是个恩赐,有充分的时间来慢慢咀嚼和细细体味很多知识和道理,完成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的适应和超越,来检验和印证书本上的理论、专家们的宏论。 这几年,奔走于无休止的忙碌和会议,习惯了掌声和笑脸,也经历了很普遍的煎熬和挣扎,看似春风得意、顺风顺水的我却时常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内心滋生了不可抑制的再次突破自我的念头。现代世界是一个技术引领的世界,商贸旅游学校要继续在上海职业教育界生存下去,客观化和理性化的“工匠学校”建设就是必由之路,也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必须把“匠心文化”贯穿在学校依法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事关当下和未来。本书从学校设计的角度,重点呈现我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也算是一家之言。教育是需要理想的,我提出打造“工匠学校”“学生喜欢的现代化精致学校”,希望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回归教育的本源,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按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现代学校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可靠应用、有效执行,形成稳定有序的治理格局。 本书也是我参与上海名师工程“高峰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写作期间,得到各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许多同事的关心和支持。本书虽然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但并不追求全面涵盖,主要是针对“工匠学校”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的思考、感悟,以及职业学校如何面向未来的实践行动。写一本书需要思考、耐心和自律,需要更多的头脑和思考渗透进来,为此,征求、借鉴了专业人士、同事、朋友们的建议和智慧,力图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创造性,形成自己独特的对“工匠学校”“学生喜欢的现代化精致学校”的见解。尤其是这次疫情,少了电话,没了应酬,终于能够享受宁静,脱身诱惑,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写作与修改。为了使本书前后文在内容、风格上能够连贯统一,对一些已发表的文章也作了较大篇幅的删改。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编辑阶段,上海市教科院杨四耕研究员在阅读了本书草稿后就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给出了有价值、有深度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做了精心的编校,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的规划阶段,方方面面的专家也给出了许多有帮助的意见,恕不一一致谢。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有识之士一并致谢。 李小华 2020年6月15日

作者简介

李小华 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讲师。现任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担任校长十四年,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办学智慧,先后参与多项上海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其他多项研究,获国家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