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夏书系语文课就该这样教(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中学卷)/大夏书系

包邮大夏书系语文课就该这样教(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中学卷)/大夏书系

¥39.5 (7.2折) ?
1星价 ¥39.5
2星价¥39.5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81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0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76008173 ; 978-7-5760-0817-3

本书特色

《语文课就该这样教——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中学卷)》 云集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余映潮、黄厚江、程翔、程红兵等名师的高品质语文课堂实录,又配以品析为读者指点迷津,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将朴素的教学经验之“术”上升至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来自名师实践领域的鲜活经验,散发着课堂田野气息的教学案例,为课堂教学实践带来新观念、新经验、新手段、新方法。 编辑推荐篇章: 03望“言”生义,拨云见日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片段品析/17 07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于漪《卖油翁》教学片段品析/44 14举重若轻,行云流水 ——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片段品析/97 29打上回忆色彩的鸭蛋 ——李华平《端午的鸭蛋》教学片段品析/218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语文教育方向个“重量精品课程”配套用书,是“国培计划”生成性课程资源,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正道语文:百年语文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坚守”、四川省哲学社科学重点课题。“基于‘关键事件’双重聚焦的教师培训范式研究”、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文思维学建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按照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精选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精彩片段,进行精要、精当的品评赏析,力图在研习名师语文教学艺术的同时,揭示各项教学内容的基本教学规律,为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提供教学范例。本书可用于语文骨干教师重量、省市级培训和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师范生教学,也可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参考。

目录

**章 掌握重点字词
01 练习检测中的门道
——秦晓华《荔枝蜜》教学片段品析 / 3
02 匠心独运,彰显智慧
——余映潮《口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片段品析 / 8
03 望“言”生义,拨云见日
——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片段品析 / 17
04 老老实实教学生解词
——孙晋诺《乡土情结》教学片段品析 / 25

第二章 理解文本内容
05 巧拟副标题,整体把握内容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教学片段品析 / 33
06 巧妙设疑,整体把握
——程红兵《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片段品析 / 38
07 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于漪《卖油翁》教学片段品析 / 44

第三章 分析文本形象
08 暗流汹涌于平淡中
——曹勇军《守财奴》教学片段品析 / 55
09 紧扣对话,分析矛盾
——程翔《雷雨》教学片段品析 / 63

第四章 把握文本主旨
10 因势利导,模拟创新
——胡明道《狼》教学片段品析 / 71
11 人物命运:主题的面纱
——曹勇军《守财奴》教学片段品析 / 76
12 挥主题利剑,开思维新篇
——张玉新《阿房宫赋》教学片段品析 / 82

第五章 理解作者情感
13 因声传情,情以声达
——余映潮《马说》教学片段品析 / 91
14 举重若轻,行云流水
——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片段品析 / 97
15 返璞归真,回归传统
——吴泓《陈情表》教学片段品析 / 103

第六章 解读文本形式
16 “一字立骨”理思路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教学片段品析 / 111
17 巧分层次,主次分明
——高润华《*后一课》教学片段品析 / 119
18 以生为本,循循善诱
——魏书生《统筹方法》教学片段品析 / 124
19 抽丝剥茧,因文悟法
——刘永康《简笔与繁笔》教学片段品析 / 128

第七章 品味文本语言
20 上下求索取“真金”
——钱梦龙《论雷峰塔的倒掉》教学片段品析 / 143
21 聚焦于文本语言的品味
——郑桂华《安塞腰鼓》教学片段品析 / 149
22 教出小说中的诗味
——程少堂《荷花淀》教学片段品析 / 158
23 传韵味,养语感
——李卫东《陋室铭》教学片段品析 / 164
24 尺水兴波,跌宕生姿
——刘静《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片段品析 / 169
25 以问导学,语感思辨
——洪镇涛《乡愁》教学片段品析 / 178

第八章 习得阅读方法
26 引导:掘开文体的大门
——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片段品析 / 191
27 筛长篇之精华,炼学习之技巧
——余映潮《神奇的极光》教学片段品析 / 198
28 回归散文解读与教学的正道
——黄厚江《老王》教学片段品析 / 206
29 打上回忆色彩的鸭蛋
——李华平《端午的鸭蛋》教学片段品析 / 218
30 朗读的魅力来自哪里?
——余映潮《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片段品析 / 228
31 慢慢读,细细品,深深问
——肖培东《锦瑟》教学片段品析 / 233
32 给文本细读插上翅膀
——王君《荒岛余生》教学片段品析 / 242
33 以“问题”导路,教出“语文”味
——周丽蓉《汉家寨》教学片段品析 / 249
34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李华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片段品析 / 256

第九章 尝试创意写作
35 紧扣材料,发散思维
——曹公奇《给材料作文立意》教学片段品析 / 265
36 创意:摇荡性灵,摇动笔杆
——卿平海《纸随心飞:练笔指导》教学片段品析 / 274

主要参考文献 / 283
后 记 / 285
展开全部

节选

匠心独运,彰显智慧 ——余映潮《口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片段品析 品析者:许蜀忠 李云 【教学篇目】《口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说明】《口技》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言文都是余映潮老师借班上课的,是两篇板块清晰、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口技》在继承传统的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以语言积累为主要方法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朗读、积累、欣赏”文言文三步阅读教学法,此处截取“积累”部分。《邹忌讽齐王纳谏》以“简说故事,巧编练习,深思话题”的模式进行教学,此处截取第二环节“巧编练习”部分。 【品 析 点】智能作业,巧编练习 【关 键 词】朗诵;练习;积累 一、《口技》教学片段 师:好!就读到这里吧。再来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作业”,分组练习。(同学们拿出教师下发的“课堂智能作业”。) 《口技》课堂智能作业 这是一份词语方面的“智能作业”。在练习题中,有的是对课文预习的检查,有的需要在课文讲析过程中完成,有的则需要你去发现,去探求。不管它们的要求如何,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板块”。因此,你将学会一种积累文言词语的方法——(  )法——它将激发你的兴趣,让你联想,让你搜寻,让你组合…… 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及其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2.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着说说。 但(  ) 觉(  ) 目(  ) 少(  ) 虽(  ) 名(  ) 是(  ) 股(  ) 走(  ) 毕(  ) 4.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题中的五个词属于什么现象?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指出用法特别的词,哪位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一般是擅于的意思。 师:“善”,擅于,擅长。 生:“会宾客大宴”,“宴”是“用酒菜款待客人”的意思。 师:具体指宴请。 生:“妇抚儿乳”,“乳”是“喂奶”的意思。 师:动词。 生:“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一个。 师:一张,一把,一块。 生:“口中呜声”,“呜”是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师:还有一个另外的意思,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你看大人哄小孩入睡,(师摹仿,做手势)呜,呜……,对不对?好,谢谢你。 师:第二题:你一定能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哪一位来? 生:少顷,当是时,未几,忽,俄而,既而,忽然…… 师:还有没有?(生埋头找)还差一个,是吧? 生:一时。 师:对!“一时齐发”,“一时”是同时的意思。还有一个“忽”,一个“忽然”;这两个词很有意思呀!在文中表示事情突然地发生,时间极为短暂。老师还给你们补充几个,记到材料的旁边:瞬息,刹那,霎时。加起来,是11个常用的时间词语。 师:好,第三题: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着说说。老师选了12个词,是这一课学习的重点,好,哪位来交流一下? 生:“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就是只,表转折。 师:“但闻屏障中”,就是“只听见屏风后面”。只,表限定范围。 生:“觉”,睡醒,现在表示“感到”。 师:也有表示觉醒的意思。 生:“目”,原来指“视”,现在指眼睛。 师:我觉得这个“目”,要把它当成“看”,有一个成语叫“一目了然”,“目”,就是“看”的意思。“目”,原来指人眼,现在保留了这个意思。 生:“少”原来指稍微,现在表示数目比较少。 师:稍微。 生:“虽”,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 生:“名”,是“说出”的意思。 师:有一个成语“莫名其妙”,说不出它的妙处。 生:“是”是这;“股”是大腿;“走”是离开;“毕”是全、都。 师:好!这几个词,“但”是“只”的意思;“觉”是“醒”的意思;“目”,看;“少”,稍微;“虽”,即使;“名”,说出;“是”,这;“股”,大腿;还有“走”,跑;“毕”,全、都。这些词都是本课的重点词。 师:好!第四题,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其中的五个词,属于什么样的现象? **个词,“妙”字,“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生:**个是“妙处”;第二个“非常”。 师:不是“非常”,是“好”“神奇美好”,如“巧妙巧妙”。(一生坐下,指另一生)你说,“以为妙绝”“群响毕绝”这两个“绝”,(生站起)先说“以为妙绝”的“绝”。 生:(思考片刻)极。 师:猜对了!“群响毕绝”呢? 生:(又思考)消失,完了。 师:“停止”的意思,断绝断绝嘛。(示意学生坐下。) 生:“稍稍正坐”,就是坐。 师:“稍稍正坐”,就是坐,好!那“满坐宾客”的“坐”呢? 生:座位。 师:嗳,满坐寂然,“坐”与座位的“座”是一个意思。(回讲台引导学生看黑板)第四组同学,我们说既要翻译出,还要指出是什么语言现象,应该怎么说?(生杂言,有的说是词类活用)不对吧?这是一词多义。 ……

作者简介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我国语文教育方向“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曾先后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任教,现常年行走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致力于“语文人”的培养和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及其研究工作。系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国培专家人选评审专家,国家教学成果评审专家,国家教学名师评审专家。担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出版著作13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十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近年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执教示范课200多次(堂),首倡的“正道语文”活动具有全国性影响。被《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作为“封面人物”,入选《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中学卷,20人)。 刘敏,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宗教美学、审美教育、语文教育,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