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榆王讲中国韵文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30649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9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63064984 ; 978-7-5630-6498-4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关于中国韵文史的著作,精要叙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并进行全面探讨,简明扼要,史识丰富,极具可读性。
目录
**章 四言诗之发展与《三百篇》之结集 | 003
第二章 《楚辞》之兴起 | 009
第三章 伟大诗人之出现 | 014
第四章 乐府诗之发展 | 019
第五章 五七言诗之发展 | 027
第六章 五言诗之极盛 | 031
第七章 律诗之进展 | 035
第八章 唐诗之复古运动 | 040
第九章 诗歌之黄金时代 | 043
第十章 诗圣杜甫 | 048
第十一章 唐音之剧变 | 052
第十二章 新乐府之发展 | 056
第十三章 新乐府之极盛 | 060
第十四章 律诗之极盛 | 065
第十五章 晚唐诗 | 070
第十六章 西体及其反动 | 073
第十七章 元体与江西宗派 | 076
第十八章 宋诗之转变 | 080
第十九章 金元诗 | 086
第二十章 明诗之衰敝 | 089
第二十一章 清诗之复盛 | 092
第二十二章 清诗之转变 | 096
下篇 词曲
**章 词曲与音乐之关系 | 103
第二章 燕乐杂曲词之兴起 | 106
第三章 杂曲子词在民间之发展 | 111
第四章 唐诗人对于令词之尝试 | 114
第五章 令词在西蜀之发展 | 118
第六章 令词在南唐之发展 | 123
第七章 令词之极盛 | 126
第八章 慢词之发展 | 130
第九章 词体之解放 | 134
第十章 正宗词派之建立 | 139
第十一章 民族词人之兴起 | 145
第十二章 南宋词之典雅化 | 150
第十三章 南宋咏物词之特盛 | 156
第十四章 豪放词派在金朝之发展 | 160
第十五章 南北小令套曲之兴起 | 164
第十六章 元人散曲之豪放派 | 167
第十七章 元人散曲之清丽派 | 174
第十八章 元代散曲作家之盛 | 180
第十九章 元明词之就衰 | 183
第二十章 明散曲之北调作家 | 187
第二十一章 明散曲之南调作家 | 193
第二十二章 昆腔盛行后之散曲 | 197
第二十三章 清词之复盛 | 204
第二十四章 浙西词派之构成及其流变 | 210
第二十五章 散曲之衰敝 | 214
第二十六章 常州派之兴起与道咸以来词风 | 220
第二十七章 清词之结局 | 225
节选
**章 四言诗之发展与《三百篇》之结集 诗歌伴音乐舞蹈而俱生,为人类发抒情感之利器;世界各民族,其文学发展之程序,盖未有早于诗歌者。《乐记》云:“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汉书?艺文志》所谓“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是也。《诗大序》更畅论其发达之原因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自人类语言开始以来,即有诗歌产生之可能性。沈约所谓“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宋书?谢灵运传论》) 在昔文字之制作,未臻于完善,民间有所讴咏,亦仅口耳相传。《三百篇》以前,所有作品,多出后人伪托,无可征信,且付“阕如”。周代尚文,始立采诗之官。《汉书?食货志》云: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此种制度,虽起自何王,终于何代无可稽考;而《三百篇》中所包涵之三颂、二雅、十五国风,即以近人之考证言之,《周颂》为周代初年作品,《商颂》为宋诗,《鲁颂》为鲁诗,二雅、十五国风,大抵皆作于周代;然论时代则至少亦五六百年,论地域则有雍、冀、豫、青、兖诸州之国,不有专司其事者为之搜集整理,孰全著之竹帛,被诸管弦?且孔子既有“诗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之事,则《三百篇》之结集,殆出于周代之“大师”无疑。 《三百篇》虽间有杂言,如三言之“振振鹭,鹭于飞”,五言之“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六言之“我姑酌彼金罍”,七言之“交交黄鸟止于桑”,九言之“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挚虞《文章流别论》)。三五言调之“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二四言调之“鱼丽于罾,鲿鲨”,六七言调之“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药园闲话》)之类,然率以四言为主。其形式之由散趋整,亦足见其曾经润色,匪尽里巷歌谣之真面。所谓“风”“雅”“颂”之区别,据《诗大序》: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雅者,正也,言王政所由废兴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朱熹《诗经集注序》则云: 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近人则以“风”属之民众文学,“雅”属之朝廷文学,“颂”属之庙堂文学(陈钟凡《中国韵文通论》)。而“风”有十五国:其周、召二南及王、豳同出于周,邶、鄘并于卫,合之桧、魏、陈、齐、卫、唐、曹、郑、秦,又各因其地势风俗之不同,而异其风格。约而言之,秦地于《禹贡》时跨雍、梁二州,诗风兼秦、豳两国,多言农桑衣食,车马田狩之事。唐、魏居河东,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其诗皆思奢俭之由,念死生之虑。郑土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 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齐居海滨,其诗舒缓(说详《汉书?地理志》)。以人民生活状况,反映于诗歌,其作风上之差别乃如此;而诸国风除助词顺各方之语气,稍有变化外,其语言文字,仍归一致;则风诗之曾经润色,殆无可疑。 风诗既出于里巷歌谣,其作者多不可考。惟毛传以《豳风》中之《七月》《鸱鸮》《东山》三篇为周公旦作,其描写技术,实较其他国风为精进。吾人苟承认雅颂为多出于士大夫之手,所有长篇巨制,与里巷歌谣,形式上截然殊致,则以《七月》等篇为出周公手, 庶几近之。《七月》描写农家生活,于严肃态度中,间出以诙谐。如: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于杂叙家常琐屑之内,着此富于情调之笔,于《东山》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谓为偶然。兹举《东山》全篇如下,以见风诗之一斑: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
作者简介
龙榆生(1902-1966年),本名龙沐勋,字榆生,号忍寒。江西万载县人。著名学者,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 龙榆生的词学成就很高,是二十世纪*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20.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