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义理论和汉语语义问题

包邮语义理论和汉语语义问题

¥42.8 (7.4折) ?
1星价 ¥42.8
2星价¥42.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257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57页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52025750 ; 978-7-5520-2575-0

本书特色

本书系作者给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语义学课程的讲稿,经过数次修订而成。书稿深入浅出,对语义问题作了基本介绍,大致可分为12个专题,分别是: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歧义及相关现象、语义和认知、预设和蕴含、语义与语境的关系、指称问题、逻辑和语义,这些专题基本涵盖了几个重要的语义理论。 本书既有对语义学的理论介绍,又有汉语的实际语义问题;既能让读者了解到英文语义学著作中的诸多语义学知识,又避免了读者在结合国外语言实例进行理解时所产生的一些困难。因此,本书有助于读者对语义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用例的本土化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学以致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 绪论、语义层次、语义类型、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语义的系统性、词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等内容。

目录

**讲 绪论/1

**节 语义问题是多门学科关注的对象/1

第二节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3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语义观/5

一、命名说/6

二、概念说/7

三、行为说/8

四、用法说/10

五、认知说/11

第二讲 语义层次/15

**节 语素义和词义/15

第二节 短语的意义/23

第三节 句子的意义(单句、复句)/25

第四节 话语的意义/28

第三讲 语义类型/31

**节 几种语义分类方法/31

第二节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37

第三节 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41

第四讲 几种语义学研究方法/45

**节 语义成分分析法/45

第二节 格语法分析法/50

第三节 认知分析法/60

第五讲 语义的系统性/73

**节 系统的一般特征及语汇成员之间的特征/73

一、系统的一般特征/73

二、开放系统的特征/74

三、语汇成员之间的特征/75

第二节 不同语义层次内部的相互联系与制约/76

一、义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76

二、句法层次语义的相互联系与制约/80

第三节 语义场理论/81

一、语义场理论的基本观点/82

二、语义场理论的启示/85

三、语义场理论的不足/86

四、了解语义系统性的意义/87

第六讲 词义关系/89

**节 同义关系/90

第二节 近义关系/92

第三节 反义关系/94

第四节 上下义关系/95

第五节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00

第六节 包含关系、排斥关系和交叉关系/103

第七节 词义的有标记和无标记/104

第七讲 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108

**节 句法结构的差异对语义的影响/108

第二节 相同句法结构在语义上的差异/110

一、动宾结构与语义的关系/110

二、定中结构与语义的关系/112

三、“名+名”组合与语义的关系/115

第三节 句法结构本身的意义:构式意义/117

第八讲 歧义及相关现象/121

**节 何谓“歧义”/122

第二节 歧义的形成原因/123

第三节 歧义与语义含糊/131

第四节 歧义程度/135

第五节 歧义的消除/137

第六节 歧义研究/139

第九讲 语义和认知/141

**节 默认、原型、凸显和语义的理解/141

一、默认原则与语义理解/141

二、与原型有关的语义问题/144

三、凸显与语义理解/150

第二节 邻近性原则和语义的理解/152

第三节 格式塔原则和语义的理解/157

第十讲 预设和蕴含/161

**节 什么是预设/162

第二节 预设的种类/164

第三节 预设触发语/167

第四节 预设的运用/170

一、预设和信息获取/170

二、谨防预设的陷阱/171

三、预设和反驳/172

第五节 预设和蕴含/173

第十一讲 语义与语境的关系/177

**节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178

第二节 会话含义/179

一、会话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180

二、间接言语行为与会话含义/190

第三节 其他/197

第十二讲 指称问题/200

**节 关于指称的几组概念/201

第二节 汉语名词性词语的类别及其指称性质/207

第三节 句法位置与指称的关系/212

第四节 指称与语义理解/214

第十三讲 逻辑和语义/220

**节 句子意义与命题真值/221

第二节 逻辑分类与并列短语的理解/229

第三节 逻辑推理与语义理解/232

第四节 语义矛盾与语义理解/238

第五节 逻辑对语言表达的影响/242

第十四讲 结束语/244

参考文献/249

后记/256


展开全部

节选

**讲 绪论 **节 语义问题是多门学科关注的对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义问题是语言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信息存储和信息加工工具,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意义,所以语义问题成为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除语言学外,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人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都对语义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它们各自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哲学关注的是语言中词义的本质问题、句子意义的真值问题。我国古代的荀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讨论过语言中“词”和客观世界中“物”的关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语义问题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哲学研究中甚至出现了“语言的转向”(linguistic turn),通过对日常语言意义的理解探讨哲学的问题。 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更是离不开语言中的词和句子。三段论推理中,概念的周延和不周延就涉及指称问题。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内容则是真值语义学所关注的对象。日常语言中的“和”“或者”“如果……就……”等语义直接关系到复合命题的逻辑运算。 心理学关心的是,通过对语句的理解探讨人类的认知问题。比如具有同样句法结构的两个句子,为什么在理解的难度上会有差异?试比较两个英语句子: (1)The boy the man the woman loved saw ran away. (2)The question the girl the dog bit answered was complex. 人们在理解例(1)时比理解例(2)时难度大,这显然与意义有关。 人类学对语言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相关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上。比如不同语言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就映照出不同民族的文化。 计算机科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就是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等,这自然离不开语言的意义问题。郭玉箐、徐俊、王海峰在其《走向智能时代的语言信息化产业》一文中指出:“语言歧义现象多,语义理解困难,难以构建高质量翻译系统。” 语言学对语义的关注更是自不待言,它涉及语言的不同层次,从词义到句子的意义,再到具体语境中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一般认为,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Michel Bréal)于1897年7月出版的《语义学探索》(Essai de Sémantique)一书为标志。这是**部语言学的语义学专著,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C.K. Ogden)和理查兹(I.A. Richards)合写的《意义之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出版于1923年。 语义学这门课的重心自然是语言学所关注的语义问题。由于语言学中的语义研究多受哲学对语义研究的影响,Ruth M. Kempson把语义学看作介于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一种“桥梁学科”(bridge discipline)。有些地方需要涉及哲学领域对语义的看法。 第二节语义学的研究对象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就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但什么是“意义”呢?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奥格登和理查兹的《意义之意义》一书就列举了20余种关于“意义”的定义,例如: 一种内在的特征。 词典上加在一个词之后的其他词。 一个词的内涵。 一个体系中任何一个事物的部位。 某一事物在我们未来经历中的实际后果。 符号使用者实际所指的事物。 符号使用者应指的事物。 符号使用者自认为所指的事物。 符号解释者: 所指的事物。 自认为所指的事物。 认为符号使用者所指的事物。 利奇指出,“使奥格登和理查兹大伤脑筋的‘意义’这个术语所存在的明显歧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一味试图通过其他科学学科来解释语义学”,这22种定义中的大多数“都是以他们的措词重复了哲学家、心理学家、语文学家、文学评论家和其他专家给意义所下的定义;这些定义之间之所以存在许多矛盾,是因为各位专家都根据各自的需要或愿望来研究意义,以满足各个专业的要求”,“由于他们的定义来自各种不同的所指框架,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就是在语言学学科内部,如何界定“意义”也是个问题。英语中的“mean”和“meaning”就有好多种用法,例如: (3)I mean to be there tomorrow. (4)That cloud means thunder. (5)A red light means “Stop”. (6)Fame and riches mean nothing to the true scholar. (7)It was John I meant not Harry. (8)Life without faith has no meaning. (9)What does “calligraphy” mean? (10)What is the meaning of “majority”? 关于语义学的研究对象,还存在一个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语义学包含语用学,虽然语用学研究的是话语的意义,但它仍属于语义范畴;二是语用学包含语义学;三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相对独立。多数学者持第三种观点。利奇提出了判断语用学范畴意义的几条标准: **,是否考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 第二,是否考虑了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释; 第三,是否考虑了语境; 第四,是否考虑了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使用语言而施行的那种行为或行动。 他还指出:“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肯定的,就有理由认为我们是在讨论语用学。”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意义的研究。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们将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等内容也放在一起讲授。

作者简介

卢英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男,汉族,1962年出生,安徽无为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师从胡裕树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兼及语汇学等方面。出版专著6部:《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现代汉语语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韩语版,韩国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13)、《语法、语汇研究10大认识问题》(学林出版社,2014)、《语言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认知图景:理论构建及其运用》(学林出版社,2017)和《语言问题新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合著、合编著作及教材若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