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踏歌而行踏歌而行

1星价 ¥34.6 (7.2折)
2星价¥34.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1738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47317389 ; 978-7-5473-1738-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学生《踏歌而行》由作者微博整理而成,作者诗词文皆有小成,行文充满对生活与社会的思索,比如故乡与人的关系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现实与亲情两难的问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怎样对接的问题、丰富的物质给人带来的精神冲击问题、人在社会中如何抵御欲望的问题等等。

内容简介

作者长期从事法律及金融监管行业,自幼酷爱诗词文学,本诗文集作品均为作者1996年至2020年间所做,共收入作者95篇作品。为作者对生活所感,有7言绝句与律师,有古词,同时还有数篇散文。文集涉及的内容有怀念之作、记录生活、工作所感,叙说自己的生活小幽默,展现日常生活点滴,字里行间,尽是凡人的烟火气与生活智慧。作者的文笔朴实大气,以生动自然的笔触,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从一草一木谈到文化、无论春花秋实。还是鱼虫鸟兽,以及闹市生活。

目录

诗 词

七律·无题

秋日寻芳

忆重逢

无题

七夕

中秋

自嘲

汶川悲歌

端午

拷问人生

七律·中秋与父赏月

爬香山,中道返回有感

修订旧作之一·临江仙

病中吟

满庭芳两首(修订)

高阳台·青云谱步韩嵺韵

行香子·情人节

贺新郎·雪

临江仙

诉衷情·上海

喝火令·怀念张国荣

蝶恋花·端午

峨眉天下秀,*美雨中看

老同学的诗与我的和诗

七律·三十二岁自寿

五古

考博归来,打油诗二首

五律·无题

鹤冲天·清明

近日两首

七绝·端午咏落花044 七绝·写给儿子

重读纳兰词,集句三首

再到上海,同韵两首

游山东趵突泉,古诗两首

七律·三十三岁生日

五绝·评曾国藩

近日三首

近日五首

思父两首

老相册

近日几首小诗

近期一些零碎的词与小诗

长歌当哭

感怀一首

变形我亦是金刚

????——看《变形金刚 4》归来,戏题绝句

工余口占

木兰花

赠友

打油词两则074 集放翁句,醉后抒怀

工余口占

打油诗

春节与乡友小酌,当夜失眠,徘徊口占

临江仙

七夕有感

临江仙

自嘲

中秋赏月

梦里诗歌梦里人

中秋返乡吊唁外婆,机上口占

一剪梅

四十初度(集句)

渔家傲

绝句二首

深夜感怀

数白发

古体·观鱼

读书偶感,即兴口占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三则)097 闲情偶寄

流年偶感

尘缘如梦

自嘲

四十三岁初度偶感

己亥杂诗

打油诗

答友

散 文

读《民国演义》偶感

病中杂说

访平山堂次乐坡韵作西江月一阙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八点随想

读《槐聚诗存》札记

????——纪念钱锺书先生逝世 11 周年

混个脸熟

诗宜少做,人要珍惜144 故人不见使人愁

仿骆宾王咏虎

近日几条微博

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

广州琐记

微博拾遗(上)

微博拾遗(下)

怎样克服恐飞症

七月七日长生殿

????——追忆土生阿耿

三余点评:古往今来绝命诗

我的日课九条

我的二〇一四年


展开全部

节选


七月七日长生殿——追忆土生阿耿
七月七日,是阿耿的头七。
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几天来,阿耿的音容宛在眼前浮现,与他相识十三年来的许多事情和情境,萦绕脑海,挥之不去。工余枯坐伤怀,间断写些文字,缅怀共处点滴,权作祭奠。
阿耿的本名叫李绍章,网名叫土生阿耿。他是我的同班、同专业、同导师的同学。这样的缘分,可谓难得。但坦白说,三年的同窗生涯中,阿耿与我的交集并不多。他是那样怪,那样独,那样忙,无论在校园里、课堂上,还是宿舍楼,都很少能见到他。偶然碰面,也一笑而过。
我们之间交流的加深和感情的亲密,是从毕业后开始的。彼时,他已到上海政法学院教书,不久官拜科研处处长助理,在校园里和网络上都声名鹊起。我辗转京沪,*终决定迁居北京,安心做小公务员。虽然相隔千里,但借着网络和电话,联络日多。彼此关注对方的博客和微博,不时通电话发短信,探讨问题、交流心得。阿耿在确诊鼻咽癌后,仍坚持攻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他每次来京,我俩都找机会一聚。而我每次回上海,也必定与他一起坐坐。他依旧神采飞扬,才华横溢,即便说起自己的病情,也是一副乐天知命、慷慨赴死的神情,让我由衷敬佩。
但有一次,却是例外。那是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底,我到上海出差,连夜约了两位同学赶到阿耿在野马浜的家里。那时,由于癌细胞转移到骨骼,他的一个肩膀已难以动弹,只能斜倚在床上与我们聊天。虽然依然谈笑风生,但眉宇间难掩凄凉。我们纷纷嘱他好好调养,给他介绍一些抗癌方法,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走时,他不顾劝阻,挣扎起床,坚持送到房门口。临别时,我与他相约北京再见,阿耿久久默然,眼里分明有亮光流动。不成想,这便是永诀!
由于阿耿走得早,走得急,所以后事很匆忙,甚至有些潦草。所有外地的同学,包括我,都没来得及见他*后一面。据说,他走时,满背脓包,瘦骨嶙峋,大腿只有寻常人的胳膊粗细。我能想见他生命里*后时光的痛苦。也因此,并不为没有见到*后一面,而觉得遗憾。这样,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还是那个体格彪悍、任侠仗义的山东汉子,还是那个才气纵横、感情细腻的法坛才子。
阿耿生病后,开始信佛。据说有高人指点,让他勤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他告诉我,他曾找人算命,还把算命先生吓了一跳。因为算命先生排他的八字,推测此人已不在人世。言语间,阿耿颇为得意。我为他高兴,并戏问,难道你像孙猴子一样,已经脱出阎罗王的生死簿?阿耿神秘兮兮地告诉我,那个高人让他改名字,把文章的章改成了表彰的彰。说来神奇,那几年,他的病情的确比较稳定。但不知为什么,后来他的短信署名,又改回了本名。到底是因为病情发展觉得改名没用,还是因为改名导致病情发展,毕竟不得而知,也永远不会有答案。我曾经试着,用他的本名和改名分别起卦。我辈浅薄,不知天意难测,天命难违。
阿耿病情稳定的时候,和我聊过他自己的许多事情。我把他讲的许多事情串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体会他的艰辛,感悟他取得的所有成就的来之不易。读书期间,他那么怪,是出身农村的他,不适应上海这座国际都市,慨叹“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甚至因为不能接受为导师无偿干活的明规则或者潜规则,闹得险些不能毕业。他那么独,是因为他个性张扬,愤世嫉俗,喜欢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在孤独中思考他的人生、他的学术和他用了一生也没等来的爱情。他那么忙,是因为他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还要到许多自考学校、电视大学、司考培训班去讲课兼职。
阿耿曾说,他爱钱,但并不是为了自己。因为家境贫寒,他上研究生的学费都是自己课余甚至逃课做兼职赚来的,他甚至还资助他弟弟买了一辆汽车跑运输以维持生计。阿耿还说,他爱女人,可是鲜有女人能接受他的性格和家境,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贤惠的,却又因为病情,不想拖累别人。他爱教书,可他生性耿直,疾恶如仇,屡次跟领导公开叫板,终至丢官罢爵,有志难伸。只好继续寄情网络,笑傲江湖。
我时常觉得,网络既成就了阿耿,也毁了阿耿。十多年来,他在网上笔耕不辍,发表文章近百万字,在各大法律论坛名气极大。为了维持和进一步提高他的江湖地位,阿耿一直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每当夜深人静、万家酣睡之时,他却独坐电脑前,发帖灌水写文章。记得有一次,深夜两点多,我收到阿耿的短信,他说刚发了一篇长文,请我指正,让我哑口失笑。而他*负盛名、幽默感十足的两部民间立“法”,《感谢法》和《道歉法》,更是他连续熬夜的结晶。而长期熬夜,恰恰是摧毁人体免疫力的大杀器。即便确诊癌症后,他也只是稍加收敛,仍过着一天不可无网络的生活。
正是因为知道阿耿离不开网络,所以,在发现他连续三天没有更新微博时,我便有不好的预感。尽管对于他的生命不可逆转地进入倒计时早有预期,但仍不免惴惴不安。我想起电影《非诚勿扰》里,有人在死前开人生告别会的桥段,忽然有冲动,要给他写一首悼诗,并让他亲自指正。但再三思量,毕竟不敢刺激他看似坚强却不无脆弱的心理。但一念既起,无赖诗魔昏晓侵。当晚翻阅他的“三戒文丛”,偶得一句“书成三戒惊三界”。不料,整晚搜肠刮肚,苦无对句。次日,也就是阿耿走的那天,早上不到七点,我把这半句话发到我的微博上,求下联,并特意@了土生阿耿。希望他忍不住技痒,上网现身。可等到一天,始终不见他回帖,不好的预感更加强烈了。终于,傍晚时候,噩耗传来,阿耿永远地走了。我惊觉,我那两天的不安和我不无荒诞的想法,竟是提前预知他离去的天人感应!
阿耿去世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他的微博里满是哀悼的烛光。也有一些师兄弟,就我那半句话,对了下联,但总是不够工整。我在想,如果阿耿在世,以他的才华,必有上乘佳对。我更揣测,如果阿耿还能多坚持一会儿,以他豁达的胸怀,定会欣然阅读朋友们给他提前写的祭文和悼词,甚至展开讨论,提笔修改。
可是,世间已无李绍章,网上也不再有土生阿耿!
此生,阿耿没有妻子,没有孩子,在上海没有房子,应该也没剩多少票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但,或者,这些世俗的东西,都不是阿耿想要的。否则,以他的资质和名气,实现“五子登科”不是什么难事。反倒是我辈俗人,终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李郎才气!
阿耿离去后,同学、朋友、网友纷纷发帖撰文总结他的生平。我想,从更高远更纯粹的角度考量,阿耿三十八年不长的人生,或者,除了寿数不全外,其他都堪称圆满。古人说,立德、立言、立功,斯谓三不朽。如今,斯人虽逝,可他的“三戒文丛”还在许多人的案头不时翻阅,他的文章和故事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在网络里流传,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带着他给予的或深或浅的烙印继续闯荡人生,践行他未曾践行的理想。有这些,够了。有这些,可以不朽!
按照旧时说法,过了头七,阿耿就算人间事了,异界长生了。我相信,久读《地藏菩萨本愿经》的阿耿,已经永脱苦海、往生极乐了。我也相信,在那里,他必定能收获更多。
虔诚地,祝福他!
二〇一三年七月七日

作者简介

涂斌华 涂斌华,1977年11月生于江西南昌。求学于上海,定居于北京,从业于法律及金融证券监管行业近二十年。法学专业出身,却因童年的爱好,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