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与垂范: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ISBN:97875690388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69038811 ; 978-7-5690-3881-1
内容简介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来,就非常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在具体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培育工作,高度重视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并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的改变,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斗争更加激烈,意识形态斗争更加严重,这对我国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为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伟大构想,该工程从提出构想到形成理论体系,再到具体实施,历时近三十年,足以体现党和国家对该工程的长远思考和高度重视。高校作为该工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经过十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但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总结反思。而要做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就必须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弄清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原则、培育方法、培育体系与培育机制、培育路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工作。为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本课题组在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国家关于我国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大政方针指导原则基础上展开论述。
目录
**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时代背景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理论的提出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四、消灭人类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
第二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
二、网络新兴媒介构成的挑战
三、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蚀构成的挑战
四、宗教信仰的精神迷茫带来的挑战
五、社会转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面临的机遇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国共产党赋予了青年大学生特殊使命
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大学生承担重任
四、中国化理论成果走向世界亟待青年大学生积极践行
第三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与特质
**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
一、探究马克思主义者的含义
二、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边界
第二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素养特质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把握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能力
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魅力
第四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原则与方法
**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原则
一、坚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二、坚持整体提升与典型培育相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目标定位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四、坚持方向引导和自我修正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节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方法
一、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
二、综创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战斗能力
四、研读马列经典,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五、重视实践体验,增强自身亲证力
六、树立学习典范,增强榜样影响力
……
第五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路径
第六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体系与机制
第七章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引领与垂范: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第四,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渗透。新形势下,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科技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学子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趋势下,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大学生作为渗透的主要对象。传统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主要是以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等作为渗透的主要方面,在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加强了宗教领域的渗透,其中以宗教传播名义对高校学生进行宗教渗透越发突出。而宗教一直是一些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推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通过宗教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是指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活动,在宗教信徒中和宗教信仰地区民众中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传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腐蚀人们的思想、离间各民族间的团结,*终达到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分裂领土完整甚至颠覆我国政权的战略企图。由于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宗教形式多样。中国目前主要存在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中国公民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信徒数量庞大,年龄分布广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中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各宗教倡导服务社会,造福民众,各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信教民众与不信教民众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和睦,他们为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宗教信教徒数量众多,文化素养参差不齐,一些西方国家就打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旗号从事非法活动。他们挑起民族矛盾,制造宗教纠纷,甚至大力培养分裂势力,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不仅如此,西方敌对势力还渗透到大学校园,致使一些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退党成为一名教徒已经不是个案,这尤其值得我们警醒。 面对当前国际斗争的复杂形势,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青年大学生不断加强宗教渗透活动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和民众在应对宗教渗透问题上,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充分意识到宗教渗透问题的复杂性、紧迫性和危害性,积极构建防范机制,确保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宗教渗透与正常的宗教活动、学术交流的关系,既没有必要夸大宗教对高校大学生的文化渗透作用,谈宗教色变,把宗教视为雷区,不敢涉足,不敢谈论宗教,更不能低估宗教渗透的影响力和危害性,因而对宗教渗透活动视而不见,麻痹大意,放任自流。轻视宗教渗透破坏力的心态也同样是有害的、危险的,在应对宗教渗透问题上应坚持正确的态度: 以法为据做好宗教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公民有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高校统战工作在应对宗教渗透问题时要以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为依据。因此,从法理上说,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其合法权利,其他任何人无权干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也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该规定是我们应对宗教渗透问题的一个法理依据。根据该条规定,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借助宗教活动的旗号影响和干扰我国正常的教育活动。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引领人,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合格人才。对我国高校而言,党和国家必须牢牢掌握教育权、管理权,而不能让高校成为传播宗教教义、发展宗教势力的场所,要禁止任何宗教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对广大教师而言,不得利用课堂散布有神论思想、宗教教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坚持底线原则;对广大高校学子而言,不得在高校参与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在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不断渗透的情况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体现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高校统战工作在应对宗教渗透问题时应根据受宗教影响的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而不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处理方式,这是因为高校师生参与信教原因是复杂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一些民族具有信仰宗教的文化传统,因而受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信仰宗教。高校部分师生由于学习、生活、工作的困难或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寻求心理的平衡和精神寄托,参与了部分宗教活动。 ……
作者简介
黎万和,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赵四学,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李龙强,男,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吴勇,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罗雅璐,女,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