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剑晖集(粤派批评丛书·名家文丛)

陈剑晖集(粤派批评丛书·名家文丛)

1星价 ¥50.2 (5.7折)
2星价¥50.2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42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218144221 ; 978-7-218-14422-1

内容简介

“粤派批评丛书”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组编。本书是陈剑晖教授的研究文章合集,分为文学史与文体、散文新思维、争鸣与访谈、岭南文学论略四个部分,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及文学史写作问题。文集的主旨为散文研究与评论。作者提出了“诗性散文”理论,以及“文体四层次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对岭南文学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和理论阐释。既有回望中国古代文学的很好传统,又有对当下文学乱象的理性辨析和直言批判,集中展示了陈剑晖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散文研究、粤派文艺评论等方面的深邃思考成果。

目录

代序 “粤派批评”的可能性

辑一 文学史与文体
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剑走偏锋与理解之同情——评顾彬的文学史观
古代文体研究的演变、特征及方法问题
文体的定义、层次与现代转型

辑二 散文新思维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21世纪:中国散文理论的建构与跨越
回到伟大的“文”的传统
五四时期散文文体的选择与创造
现代批评视野与诗性散文理论建构
论散文作家的人格主体性
论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历史地理解散文的“真情实感”
重新审视散文的“真实与虚构”
当代散文创作的现实性问题——兼及当下的一些散文现象
学者散文与文体自觉

辑三 争鸣与访谈
新散文:是散文的革命还是散文的毒药?
巴比伦塔与散文的推倒重建——驳周伦佑的《散文观念:推倒或重建》
三十年散文的基本评价与总体成就
散文并未迷路
周国平是散文大师吗?——《羊城晚报》记者何晶访谈
谈文体,以及与文体相关的一些问题——《解放日报》记者徐芳访谈
如何看待“跨界”写作与小说家的散文——《羊城晚报》记者吴小攀访谈
当今文化散文往何处去?——《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杨鸥访谈

辑四 岭南文学论略
岭南散文风格初探
论秦牧散文的艺术风格
岑桑:写出自己的情调和色彩
思与诗:关于散文精神性的探询——筱敏散文谈片
岭南散文,又见传人——读卢锡铭的散文集《带走一盏渔火》
诗性情怀与散文哲学的和鸣——评杨文丰的自然伦理散文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陈剑晖集/粤派批评丛书·名家文丛》:  与中华民族主要是以诗的方式来建构文学史不同,从大的方面看,由于西方民族重商轻农,没有对土地的强烈依赖情结,加之多面临海、交通发达,这就培养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欲望。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科技文明的进步,西方人与自然的对抗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这就决定了西方的文学不可能像中国文学那样讲究“思与境谐”的温柔敦厚之美,而更倾向于表现大悲大喜、激昂壮烈的情绪,以及讲述惊心动魄、曲折紧张的故事情节。明乎此,我们就能理解西方文学的*高成就为什么不是诗词,而是小说特别是悲剧。而中国的文学史正好相反,它以诗歌与散文(文学和非文学散体文学)为正宗,并依此构筑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杂文学文体系统。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除了上述的原因,西方很早就诞生和广泛应用了形式逻辑,加上西方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着严密的文法,因此,西方的文论家一般以定义概念和概念分析为出发点。当然,中国文论家也讲究文理(如姚鼐),也有概念分析和逻辑演绎,但他们的“理”是在取“象”的基础上得出的理,其逻辑思维也不似西方文论家那般严密。正因中国文论家主要以诗性思维对文学的发展进行感悟和描述,他们对以文学语言现象为主要表征的文体就情有独钟,且代代相传。而西方对文学史的归纳是建立在理性思维之上,加上西方文论家较倾向于对事物作宏观的整体性把握,这样,中国的文学史便被许多人视为文体的演变更替史,而西方的文学史则被描述为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史。当然,这样的文学史描述主要还是由各民族的文学实际情况所决定,同时也是从宏观、从总体倾向而言。  以上就民族的性格、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诸方面,对我国文体和文体论兴盛发达的原因做了一个粗浅的分析。而就文体的发展流变来看,源于创作主体的普遍、强烈且自觉的文体意识,无疑是我国古代的文体和文体研究得以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在这里,我们仅以散文为例。回顾中国古代散文文体演变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散文从发端于记言记事,从实用文到美文,从“殷盘周诰”的“诘屈聱牙”到后来的“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中国散文从一开始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及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散文更是进入到文体的“自觉时代”。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拿西方的文学作比较。西方的文学以戏剧、小说和诗为主,散文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独立成体,所以不论是长篇论著或是短篇小品,其文体基础都十分脆弱。即便“五四”时期热闹一时的英美“絮语散文”,其实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很多。而能够像中国散文那样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优秀之作更少。要之,与中国散文相比,西方的散文随笔重“笔路”,重纪事、说理、个人性和科学精神,但在“文章”,即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韵味,乃至“文气”等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从上述比较,也可看出中国散文家“文体观念淡薄散漫”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散文文体发展的实际情况。  中国不但是一个诗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散文大国。而散文之所以能在古代取得如此的辉煌,正是散文文体意识不断增强推进的结果。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认这一点,从轻说是对中国散文传统的不尊重,从重说是对散文传统的无知与背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文体研究的发展,其实也是“六经皆史”“诗经亦史,史亦诗经”作用于文体研究的结果。它完全摆脱了西方的诗学观念的影响,是真正属于本土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特产”。因此,在强调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的今天,从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方式和文体意识的自觉三方面来研究中国的文体和文体论,无疑能拓展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  ……

作者简介

  陈剑晖,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科二级教授、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秦牧散文创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鲁迅文学奖散文奖终评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委。出版专著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0多篇。曾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