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720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9页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3072021 ; 978-7-5130-7202-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从事粉尘工作的相关人员和职业病管理相关机构和个人,社会公众,相关研究者本书让更多打工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燃,从源头上杜绝尘肺病的发生,避免更多的家庭与社会悲剧。 后期与大爱清尘基金会协商,包销或购买一定数量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并展示了12个尘肺病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故事和生命历程, 包括他们外出打工的经历、罹患尘肺病的过程和患病后诊断、就医经过及目前种种困境, 也有他们重建生活希望的努力。通过对尘肺病农民口述历史的记录和分析, 也概括了造成困境的结构性原因并提出全社会范围的解决思路和举措。

目录

导论:携手同行,以爱除尘——中国尘肺病现状与近年救助趋势
背景:巴山县概况与尘肺病现状
重庆市巴山县尘肺病患者口述史记录
吴上勇:“出去打工的想法就是想能把债还了,那时候有啥子概念?都不知道会得那个尘肺噻!”
王阳林:“我19岁当兵,在铁道兵当了4年出渣工。年轻时不发觉,得了矽肺诊治要有部队凭证才行,但铁道兵都取消了,我去哪里开?”
文敏豪:“为了生活,再苦再累我都拼命去干,金矿、铁矿、煤矿都进过。后来才明白,上当了,就是这个病把我连累到了。”
雷英昂:“我害了十年病,我就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无所谓了。我现在就是啥子都做不得,气也出不赢,我的女人太辛苦了。”
刘定石:“关键是喘气、咳血,冬天就会感冒。我们建卡贫困户基本都是养鸡,我还在景区开三轮车;还是要把家撑起,不要让老的小的饿到冷到就好了嘛。”
王光化:“我身体再不行,还是希望孩子念书好嘛,考上个好大学,她有出息了咱们就不操心了嘛!”
刘庆户:“那时候打干眼子,整个洞子到处都是灰尘,你出来后全身都是干灰。那时候人年轻,没有感觉不好。建档立卡落实到我头上一个月有360块钱,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现在活都干不了,能动一下就去地里做一下。”
罗昂福:“在矿里炮一放,那个黄烟子就出来,那就整糟了!生病后就是感觉发不了力,咳嗽,气喘不赢。我就是命撇!”
刘地沪:“我小学没念完就跟我妈一起去矿上了。我妈妈去世就是咳嗽病……现在想来可能是同样的问题。”
王胜兴:“相关法律我基本上还懂,都是我自己跑(材料)、自己(法庭)陈述,有这个病的都得跑个一年半载(手续)才能下来。现在能拿到工伤保险两千多块,每月厂方还给我补助一千多块,所以我算是*幸运的噻。”
刘敬福:“在山上背矿,就是挣几个钱,哪管得了那么多喽。我当过卫生兵,在部队学了点知识,回到村里啥子都忘在脑后了。矽肺这个玩意儿啊,治不愈的,把它控制好就不错了。得这个病,得心态好,如果心态不好,身上有包袱,那就死得快,你几天就完蛋了。”
廖廷居:“我们兄弟五个,只有老四没有(矽肺),他学驾驶搞运输;我高中毕业,学过中医,知道粉尘那个东西(有害),就要求工人都戴口罩,但防护效果还是不行。我轻一些,我家大哥已经去世了。”
结语:尘肺之痛是整个中国之痛
附录:尘肺病防治手册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于华,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1年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研究、口述历史研究等。重点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农民口述历史、农民工权益保护、社会运动与公民社会成长等。著有《受苦人的讲述:骥村历史与一种文明的逻辑》(2013),《倾听底层》(2011)《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主编,2014)《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2000)、《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1992)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