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4884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285页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33488482 ; 978-7-5334-8848-2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晋南一个普通农村小学 —— 翼城县人望村小学为研究对象, 对该村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变迁进行个案研究, 尝试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对农村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尝试发现农村学校教育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日常, 形成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变迁的基本样貌, 挖掘相关研究背后的鲜活故事, 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不同时期村小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目录
**章 R小变迁的宏观教育环境考察
**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和气候
三、资源状况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R村人口
二、R村政事
三、R村经济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古代建筑
三、民情风俗
第二章 R小成长期:1949-1976年(从四年制初小到五年制完小)
**节 R小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命运多舛的R村小学校
第二节 R小初立并迅速成长的阶段:1949-1966年
一、R小初立:四年制初小的设立与校址的不断变更
二、学校:从“不算啥”到“搞得好”
三、入学和升学:四年制初小教育的普及
四、课程和考试:内容简单的语文和算术
五、学校作息时间:与村民农耕作息一致
六、“唯成分论”的影响:“好学生”卫志的命运
第三节 特殊发展阶段:1966-1976年
一、学校:规模扩大但教育质量降低
二、教师和学生:“教师归队”和“学工、学农、学军”
三、课程和教学:无所不在的毛主席语录
四、学生个案:“假如没有‘文革’,我肯定也上大学了”
第三章 R小勃兴期:1976-1991年(办学成效斐然的十五年)
**节 勃兴的孕育阶段:1976-1978年(拨乱反正中的恢复)
第二节 蓬勃发展阶段:1978-1987年(*红火的十年)
一、学校:“中卫乡里*火的学校”
二、教师和学生:“中卫乡里的一杆旗”和“人家就是好”
三、学校管理:校长吕吉武的精进管理
四、课程、教学、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心”指挥棒
五、其他活动:文体兼顾,丰富多彩
第三节 平缓发展阶段:1987-1991年(红火之后的冷却)
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有点下滑,但是,还是能行”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和形式化
三、教师进修:进修动机的差异与进修实效
四、村校之间:亲密关系的悄然演变
第四章 R小萎缩期:1991-2004年(规模骤减至被撤销)
**节 萎缩阶段:1991-2001年(逐渐淡出乡民视野)
一、学校:复式教学的再现
二、教师:门槛很低
三、学生:数量减少一半
四、教学及其他活动:对往日的延续
五、课程和教材,考试和升学:不变的指挥棒“考试中心”
六、村校之间:渐行渐远的疏离关系
第二节 撤并阶段:2001-2004年(R小的消失)
第五章 R小变迁的特殊性研究
**节 地缘之特殊
一、资源缺乏的影响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
第二节 “学董”之特殊
一、“学董”在山西的演进
二、“学董”对R小变迁的特殊作用
第三节 校长之特殊
一、赵连成对R小变迁的影响
二、吕吉武对R小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村校关系之特殊
一、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村与校的“亲密”
二、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村与校的“疏离”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节 对晋南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思考
第二节 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为农”抑或“离农”?
一、“为农”的“三教统筹”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
二、由“三教统筹”引发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三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
三、对后撤并时代农村学校应然状态的探讨
参考文献
**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和气候
三、资源状况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R村人口
二、R村政事
三、R村经济
第三节 文化环境
一、文化活动
二、古代建筑
三、民情风俗
第二章 R小成长期:1949-1976年(从四年制初小到五年制完小)
**节 R小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命运多舛的R村小学校
第二节 R小初立并迅速成长的阶段:1949-1966年
一、R小初立:四年制初小的设立与校址的不断变更
二、学校:从“不算啥”到“搞得好”
三、入学和升学:四年制初小教育的普及
四、课程和考试:内容简单的语文和算术
五、学校作息时间:与村民农耕作息一致
六、“唯成分论”的影响:“好学生”卫志的命运
第三节 特殊发展阶段:1966-1976年
一、学校:规模扩大但教育质量降低
二、教师和学生:“教师归队”和“学工、学农、学军”
三、课程和教学:无所不在的毛主席语录
四、学生个案:“假如没有‘文革’,我肯定也上大学了”
第三章 R小勃兴期:1976-1991年(办学成效斐然的十五年)
**节 勃兴的孕育阶段:1976-1978年(拨乱反正中的恢复)
第二节 蓬勃发展阶段:1978-1987年(*红火的十年)
一、学校:“中卫乡里*火的学校”
二、教师和学生:“中卫乡里的一杆旗”和“人家就是好”
三、学校管理:校长吕吉武的精进管理
四、课程、教学、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心”指挥棒
五、其他活动:文体兼顾,丰富多彩
第三节 平缓发展阶段:1987-1991年(红火之后的冷却)
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有点下滑,但是,还是能行”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和形式化
三、教师进修:进修动机的差异与进修实效
四、村校之间:亲密关系的悄然演变
第四章 R小萎缩期:1991-2004年(规模骤减至被撤销)
**节 萎缩阶段:1991-2001年(逐渐淡出乡民视野)
一、学校:复式教学的再现
二、教师:门槛很低
三、学生:数量减少一半
四、教学及其他活动:对往日的延续
五、课程和教材,考试和升学:不变的指挥棒“考试中心”
六、村校之间:渐行渐远的疏离关系
第二节 撤并阶段:2001-2004年(R小的消失)
第五章 R小变迁的特殊性研究
**节 地缘之特殊
一、资源缺乏的影响
二、地下水位的影响
第二节 “学董”之特殊
一、“学董”在山西的演进
二、“学董”对R小变迁的特殊作用
第三节 校长之特殊
一、赵连成对R小变迁的影响
二、吕吉武对R小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村校关系之特殊
一、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村与校的“亲密”
二、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村与校的“疏离”
第六章 思考与启示
**节 对晋南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思考
第二节 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为农”抑或“离农”?
一、“为农”的“三教统筹”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
二、由“三教统筹”引发对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三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思考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
三、对后撤并时代农村学校应然状态的探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常钊,1975年生,山西翼城人,201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史、教育基本理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教育史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