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02886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6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300288666 ; 978-7-300-28866-6
本书特色
作者杰弗里·贝蒂是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 书中讨论了包括利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的权力服从研究、格雷戈里·贝特森的双重束缚理论等心理学经典理论或实验。反思其理论的可信度及实验设置的疏漏,可以作为心理学爱好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心理学经典理论或实验的读物。 实用心理学主编、蘑菇心理联合创始人吴冕推荐。 心理咨询师孵化平台、心理学普及平台推荐。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名誉教授大卫·麦克尼尔(David McNeill)推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教授马塞尔·达尼西(Marcel Danesi)推荐。 介绍了大量的成功的营销案例,会对营销人员有很大的启发。 详细解读了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心理冲突的情景(包括态度、行为、记忆等),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冲突。 介绍了很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背后的秘密。
内容简介
“心理冲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构成了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根支柱,对态度、习惯、认知、角色、记忆研究等心理学诸多核心领域都很关键。本书讨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有的明确,有的隐晦,包括:戈登·奥尔波特对态度冲突的思考,以及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种族态度提出了“内在冲突”的概念;欧内斯特·迪希特在分析市场时,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品牌市场营销和人们吸烟习惯的冲突;利昂·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是态度改变的驱动因素;格雷戈里·森尝试把前后冲突的达界定为心理障碍的潜在先兆,并提出了“双重束缚”理论;詹姆斯·彭尼贝克关于冲突的记忆和情感表露的研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关于人类记忆的构建、回忆和复述的矛盾点的研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与矛盾心理的角色行为的研究……
认识到心理冲突的存在,理性思考心理冲突的方方面面,能帮助我们挖掘冲突背后的自动化和无意识的思维过程,更为全面和深入地看待问题,从而放下矛盾和纠结,自信前行。
前言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人们对书名中的“心理冲突”的反应很有意思,我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类反应,而且有这两类反应的人都对自己的反应颇具自信。他们会说“我明白了”,语气就像这是一场我给他们做的测试。常见的反应确实还是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有时记忆更多地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人们脑海中呈现的是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而不是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梅尔·吉普森(Mel Gibson)或是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塑造的哈姆雷特形象和他优雅的腔调。在影片中,奥利弗身穿黑白配色的礼服,倚靠在城墙上,凝视着城堡下的波涛汹涌,还有那万丈深渊(真是一种直观的隐喻)。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人们会告诉我,这就是哈姆雷特的心理冲突,反思生死、思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冲突的两端徘徊权衡。这反映了他对此世的无力感,对此他只能“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而他残存的主动权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求“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哈姆雷特的反应便是自能给他带来力量,他终于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用以对抗生活残暴本身。死亡此时投来了橄榄枝,它是一种解脱、一种安睡,在这场安睡里,可以结束“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这是人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求之不得的结局”,当然,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我来说,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冲突”这一概念不能悬在空中,不能不聊好莱坞,不能不聊马盖特、谢菲尔德,也不能不聊贝尔法斯特废弃加工厂里令人扫兴的环境——在那里,我们坐在毫无墙纸装饰的潮湿墙边,呼吸着弥漫着烟雾的空气。贝尔法斯特街有一种让人紧张恐惧的氛围,心理冲突的原理也需要在这些地方发挥作用。 大约50年前,R.D.莱因(R.D.Laing)出版了《分裂的自我》(The Divided Self)一书。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有时会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分离自我”,这种分离比我们之前设想的还要广泛,它更深入常的思维运作中。本书将解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如今人们不断地对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做出许多天真的假设,而本书将展示的某些矛盾心理或自我分离,其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因素。不过,无意识并不是简,化热词,但这种观点很可能有误导性。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吊诡的悖论、前后矛盾和言行不一,这就是人类本该有的心理。而任何对心理>中突的心理学解释,至少都应联系到常生活。,单地存在于人的心里,它会引导我们关注和选择某种特定的环境,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行为,这导致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从方向上和运作上都增添了更多层次的复杂性。本书将准确地展示这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精通人性的市场营销人员是如何掌握了我们的无意识心理,来向我们售卖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如),并带来不好的后果的。 不过,这里讲的仅是一部分。心理冲突不仅仅是潜在思维系统之间的冲突,还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因为它在某种形式上搭建起了社会心理学体系的核心支柱。经由费斯廷格认知失调概念衍生的认知冲突,成为我们如今心理和文化认知的核心部分。在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里,普通人被明确要求扮演某种角色,于是他们很快就表现出与自己信仰和态度不一致的行为。据说,这个实验很好地揭示了人类服从的本质,以及受权力和环境影响的作用。贝特森以双重束缚的理论描述了沟通中的冲突,意在改变我们对社会过程和有某些心理障碍的个体产生的思考。 事实上,这的确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括莱因自己。巴特莱特对人类记忆的构建性本质的探究,提出了“努力追求意义”(effort after meaning)的观点,其中的思维方式和对识记材料的调整贯穿了詹姆斯·彭尼贝克的整个研究和情感表露力量的论文中,甚至在社会文化角度上也让我们明白了倾诉与沟通的意义。究竟哪,喜欢的角色)。然而,当说起“心理冲突”这个词时,人们的反应通常都是:“你在说哈姆雷特吗?”陷于尴尬境地的我只能回答:“不,不一定要提他。”这就是我怪莎士比亚的原因。哈姆雷特的那句台词实在是太、太戏剧化了,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想说,这句台词在一般概念和运作机制上都跟心理冲突存在很大的偏差。 我承认,在给这本书命名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好玩的名字,比如《两面应:为什么你爱说一套做一套》,这是基于我的一场真实的噩梦,这场梦也许是心理冲突其中一个角度的体现,不过我不想把它的讨论范围限制在“说”和“做”上。我也想过《心理冲突的明暗显晦》,这个标题比较吸引人,因为这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大脑中的两套系统(系统1和系统2)如出一辙(他很喜欢强调这是一个假设概念)。他提出,系统l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然而,随着我对这本书的深入研究,我越来越热衷于研究这个学科里这些绝妙现象的潜在缺陷(也许不全是欧内斯特·迪希特的观点,但绝含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尽管这些判断借助事后经是来得更简单些(研究新主题的发展也是),这本书的副书名因此或多或少已经给出了暗示,所以我需要让主书名更精简。,种表露是有效的呢?为什么它能发挥作用?这种个人叙述究竟是必须符合事实,还是令人信服就可以了?如果说令人信服,那么是要令谁信服呢? 这本书是对社会心理学核心研究中的一个特定主题的探索。我在建立起这门学科的伟大研究中探讨“心理冲突”这个主题,我们对这些先驱所付出的努力感激不尽,但我不确定他们的研究是不是正确的。我试着去检验先驱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是否成立,以及这些结论对我们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冲突、对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有什么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遭受了许多难以忍受的非议与磨难,因此这段经历也是我个人的发现之旅。 结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描写过心理冲突;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心理冲突并不需要苦思冥想,也不存在有意识地沉思。 心理冲突在许多研究中都是重要的主题,比如,戈登·奥尔波特的关于态度的冲突的研究、利昂·费斯廷格的关于认知的冲突的研究、格雷戈里·贝特森的关于表达的冲突的研究、利·米尔格拉姆的关于角色的冲突的研究,以及对欧内斯特·迪希特的关于冲突的研究与詹姆斯·彭尼贝克关于记忆的冲突和情感表露的研究。 关于心理冲突的观点之一——适应性潜意识,是基于人的两种思维系统的概念,这个概念已成为当今文化中重要的文, 这事我要怪莎士比亚。 “心理冲突”(conflicted mind)虽然以各种各样的,但在心理学领域早已遍地开花。它对态度、沟通、认知、角色、记忆研究等心理学诸多核心领域都很关键。在这些领域中,许学者都围绕着心理冲突建立小小的知识体系,有的明确,有的隐晦(但仍然有所联系)。有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对冲突这一态度的思考,以及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态度提出的“内在冲突”(inner conflict)的概念;欧内斯特·迪希特(Ernest Dichter)利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品牌市场营销和人们吸烟冲突;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尝试把前后矛盾的表达界定为心理障碍的潜在先兆;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在认知领域中强调了冲突的重要性,他称之为“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而这通常是态度改变的驱动因素;詹姆斯·彭尼贝克(James Pennebaker)在其研究中也提到了记忆冲突,他认为情感表露(emotional disclosure)是应对创伤和消极情感体验的一种方法,相互矛盾的记忆在情感表露的过程中让记忆成为较统一的故事叙述;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电击实验中,研究过当必须服从上级命令时,那些被试所经历的角色冲突体验(毕竟这些被试都必须担任他们不
目录
第1章
态度冲突:关于偏见的研究
戈登·奥尔波特和内在冲突
偏见真的都是有意识的r/>第2章
突:关于上瘾的研究
被忽视的健康警告
欧内斯特·迪希特和精神分析理论对上瘾的应用
洗去罪恶的沐浴仪式
为什么要吸烟
关于冲突的科学证据和研究经费
第3章
认知冲突:关于认知失调的研究
纳兹走上磅秤
言行一致 / 说到做到的价值
利昂·费斯廷格和认知失调
强制服从
第4章
表达的冲突:关于双重束缚的研究
格雷戈里·贝特森和双重束缚理论
“请不要把这看作惩罚”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双重束缚无处不在,又难觅踪迹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之间的冲突
误人的心理学
第5章
记忆的冲突:关于情感表露的研究
詹姆斯·彭尼贝克和将创伤化作故事的艺术与科学
创伤性事件的叙述
成对的对比
情感表露中的非语言行为
情感表露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第6章
角色的冲突:关于服从的研究
利·米尔格拉姆和服从实验中的角色冲突
服从实验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结语
节选
摘要
有人说,心理学家有时会与他们的研究课题很相配,正如狗与他们的主人很相配一样:剑桥公爵夫妇所养的可卡猎犬;还有常常被起名为“帕奇”的警觉的公牛猎犬,与之匹配的主人形象是成天身穿泥褐色连帽衫的胖乎乎的年轻人;还有那条叫个不停的西施犬,长长的绒毛常被用粉红结扎成小辫子,露出尖尖的小牙,舒服地躺在纤瘦女挎着的篮子里。人能发现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性。
一开始,我对心理学家和研究课题的关联性并没行系统性的研究,但是当我在剑桥大学读书时,我确实遇到一位来我校访问的美国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人类的攻击性。在他的研讨会上和后续在学院的酒吧里与他接触了几次后,我惊觉这个人是我所见过的有攻击性的人之一。他坐在酒吧凳子上,衬衫的扣子没扣好,皱巴巴的衬衫里露出浓密而蜷曲的胸毛,跟人们讲着笑话。当别人说话时,他使劲地点头,时不时地打断别人说话。他还伸手把掌心对着别人,就像士兵用来挡箭的盾牌一样来阻止别人发言。过了几分钟后,他做l『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慢慢地把坐在隔壁长凳上的讲师挥舞的手压了下去。在这家简陋局促的小酒吧里.小桌上摆满了一杯杯满满的啤酒,讲师的手逐渐被压在湿漉漉的桌面上。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不已。虽然只是放了一小会儿,但失礼的画面在大家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这位年轻的讲师过早秃顶,为人真诚。他立刻闭嘴,让这位美国心理学家发言。获得发言权的心理学家更是提高了音量,更有压制性,还坐得格外笔直,简直想蹲在座位上来增加自己的高度和。这时,他的衬衫又爆开了一颗纽扣,露出更多油腻的卷毛。他可能是认为自己的观点刚刚遭到了质疑,所以这只是在反击。一位在场的同学发誓,他目睹这位心理学家伸手去拿温啤酒。时在低声谩骂:“你们这帮自以为了不起的剑桥败类,不管你们多努力都比不上我。”在那位年轻的讲师被温啤酒稍稍打断时,轻轻地甩着袖子,但仍保持着英式的礼节,无意惹恼任何人。他看起来有点沮丧,来回抚摸稀疏的头发,仿佛在自我安抚。
我从厕所回来碰到了这位讲师,他冲我笑了笑,礼貌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要研究人类的侵略本性了。我想他可能有这类问题,而他这么做是在尝试了解自己。即使按照他的文化标准,这种说话的方式也是咄咄逼人的。”怪不得这位美国心理学家会说,那些质疑他的评论是剑桥学者特有的被动攻击(passive-aggessive style)表现。
可事后我也确实想到,这位美国心理学家“高度投入”的风格,可能只是出于热情,而非在谈话中施加控制。毕竟打断别人说话的方式有很多,有些打断方式是出于积极目的,而他打断别人可能只是因为他心罢了。他去压制讲话者的手势动作也可能是受到其自身文化的影响罢了,而不是我和在场的其他人看到的那样,直截了当行攻击。我想这就是人在做判断时的特点:一秒做出判断,并把结论从个人扩散至群体。在这里,是从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扩散至所有美国人。我们还迅速把行为评判转向稳定的性格倾向评判,比如“是会打断我”“他们一贯盛
相关资料
作者杰弗里·贝蒂是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
书中讨论括利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利·米尔格兰姆的权力服从研究、格雷戈里·贝特森的双重束缚理论等心理学经典理论或实验。反思其理论的可信度及实验设置的疏漏,可以作为心理学爱好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心理学经典理论或实验的读物。
实用心理学主编、蘑菇心理联合创始人吴冕。
心理咨询师孵台、心理学普台。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和语言学名誉教授大卫·麦克尼尔(David McNeill)。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学教授马塞尔·达尼西(Marcel Danesi)。
介绍了大量的营销案例,会对营销人员有很大的启发。
详细解读了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存在心理冲突的情景括态度、行为、记忆等),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冲突。
介绍了很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背后的秘密。
作者简介
杰弗里·贝蒂(Geoffrey Beattie)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吉希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力项目硕士导师、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客座教授。1994—2012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在符号学研究方面获得英国心理学会(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颁发的“杰出心理学研究成果”斯皮尔曼奖(Spearman Medal)和的莫顿论文奖(Mouton d'Or Award)。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