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115187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84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101151879 ; 978-7-101-15187-9
本书特色
宗密禅教一致的主张对后世佛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禅源诸诠集都序》就是阐述其相关思想的代表作。本书对《都序》的文字及附图进行了全面整理,注解详实,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原为宗密为其所编集的《禅藏诸诠集》(已逸)一书所作的序文,系宗密对禅宗诸家学说的总论,旨在阐述教禅一致的义理。内容先释《禅源诸诠集》的名义。次说三乘学人欲求佛道,必须修禅。禅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很上乘禅五种。其中很上乘禅是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具无漏智性,此心即佛,依此而修,即达摩门下相传的禅法。后述纂集此书的宗旨,认为佛说顿渐二教,禅开顿渐二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须要以教辨禅,以心解教;并以三教(息妄修心宗、泯少见寄宗、直显心性宗)三宗(密意依性说相教、密意破相显性教、显示真心即性教)配对,证明教禅一致。本书为佛教经典之要籍。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明万历丁未寂照庵刻本为底本,以大正藏本、金陵刻经处本等为校本,进行全面的校勘和注释。
前言
《都序》的思想与历史影响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有密切关系。印度佛教小乘、大乘,空宗、有宗,海量经典,渐次产生并向东方传播,经过翻译弘扬,在中土也产生了相似的宗派。不同的是,它们具有中国特色。一方面,适应中国专制王权、强大宗法,吸收了相当分量的传统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中国僧俗知识分子在佛教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写出大量别开生面的论与经疏,不囿于印度经典而开出一片新的天地。天台宗智顗、湛然,华严宗法藏、澄观,包括宗密,都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从圆融会通佛教各种理论派别看,天台吸收了三论与法相,华严又融会了天台。到了宗密,格局更大,将教与禅,乃至儒道,统统包容。他认为在经教方面,以显示真心即性教*高妙*圆融。属于此教的经论很多,其中三部,*为重要。一是经过法藏、澄观等人解说的《华严经》,它的一真法界观念,理事、事事圆融无碍的理论,构成《都序》思想总的基调。二是宗密本人解说的《圆觉经》,它在“指体投机”方面,具有强大功能。三是《大乘起信论》,它的“真如缘起”“一心开二门”思想,为《都序》阐述众生的迷悟走向提供理论框架。在禅的方面,以直显心性宗*高,其代表是荷泽宗。
据印顺法师的说法,这套理论属于真常唯心论。《华严经》的一真法界,《起信论》的众生心,《圆觉经》的圆觉,乃至荷泽禅的空寂之知,其实质都指向“一真心性”,亦即真常心。真常心贯通一切,佛亦此心,众生亦此心,凡有此心,皆可作佛。但不幸有无始无明,对本然的清净觉悟之心起迷惑作用。无明起则心迷,迷即众生。无明灭则心悟,悟即是佛。迷悟进程,由真常心的“性起”功能选择、实践。无论迷悟,都能够生起无量数的境界或生存状态。因此,这就呈现出“全佛之众生,扰扰生死。全众生之佛,寂寂涅槃”(《都序》卷下之一)的世界图景。佛陀出世,悲悯众生,传播佛法让人心明理,指导禅修使人心觉悟,使众生*终获得佛智而解脱。因此,教与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与禅圆融和会的根据在真常心。
《都序》根据上述基本立场,解决如下一些理论问题:“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异同,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裴休《禅源诸诠集都序叙》) 等等。
卷上之一谈“十所以”,泛论教禅会通的十条理由。首先,教禅的源头在佛陀,“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经说的是形上的理论,禅修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觉悟状态。然而,佛说经典有权有实,故 “须知经论权实,方辨诸禅是非。又须识禅心性相,方解经论理事”。从认识论看,这就是现量(学人体悟)与佛言量(经教)的相互印证问题。这个部分还批评了对于法义、真心、顿渐等概念的不当理解,为会通教禅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卷上之二谈三宗禅门与三种佛教。在以往判教理论基础上,这部分对佛教各种思想体系、修为方式进行更为简要明白的分析,指出禅有三宗,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絶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包容了当时所有“百家”“十室”之宗派。教有三种,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概括了古今的一藏经论。三种教与三宗禅一一对应,密意依性说相教中的一部分即将识破境教,与禅门息妄修心宗“相扶会”。密意破相显性教与禅门泯絶无寄宗“全同”。显示真心即性教与禅门之直显心性宗也“全同”。这样就为每一宗禅找到所依据的形上理论(教),用子系统层面上的两两对应,论证了整个禅教的圆融统一。
卷下之一主要辨析空宗、性宗的“十异”,解决讲者与禅者同迷的问题。空宗以为破相显空即是真性,性宗则认为真常心才是真性。真常心是本体,是我(精神的我,即“空寂之知”),是一切性相的源泉,更是成佛的根据。空宗有破执的功效,心有执着不能成佛,但如果连真常心也破了,就成大错。故空宗必在性宗统领之下才有其正确位置。在这个部分中,宗密还分析了顿渐在教、修两方面的意义与作用,阐述了释迦传教从小乘到大乘,从渐教到圆顿教(华严禅)的历程,从而对各个宗派的理论与禅行,既分清了高下,又全部加以统摄。宗密所言未必符合历史实际,但作为“权说”,亦有其存在理由。
卷下之二将《起信论》“一心二门”“染净互熏”等思想细化、具体化,展现六道凡夫因迷惑而出现的十重沉沦状态,以及悟后修证、成贤作圣而出现的十重升迁状态。悟十重即是迷十重的反转,目标是向本觉即真常心复归。书中配合文字绘出示意图,直观易懂。此说不仅指明成佛的道路,也显示涅槃不离生死,出世不离世间,圣贤的位格决定于对佛教真理的觉解。
在思想史上,会通与立异两种研究进路,既对立而又相辅相成,二者都能够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关键在适时、适度。宗密正是在佛教理论需要会通的时候,以比较恰当的学说,较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尽管他还有不少理论上的问题没有讲透,甚至没有说对,但其真知卓见,在佛教乃至整个思想史上发挥了正面作用。
宗密会通教禅的思想虽然没能阻挡荷泽禅的衰落,以及否定经教的狂禅盛行,却已在思想界生根。每当政权统一,思想界酝酿融合的时候,这个理论就会被人记起。赵宋建国后,永明延寿(九〇四—九七五)读到刚刚印行的都序,十分赞赏,于是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宗旨,辑出百卷《宗镜録》,在学界形成巨大声势,促进了教禅会通的运动。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若辽若元,对于宗密的理论也有强烈兴趣。辽太后印造《都序》,颁行天下。元世祖欣赏《都序》,促进了它的重刻与流通。到明代,四位佛学大师袾宏、真可、德清、智旭,都赞同宗密,著书立说,主张会通教禅,甚至会通三教。就这样,佛教界圆融和会的思潮,一代接一代地向下传递。
目录
凡例
禅源诸诠集都序叙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附録一 各版序跋
重刻禅源诠序 〔元〕惟大
重刻禅源诠序 〔元〕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 〔元〕贾汝舟
重刊圭峰禅师禅源诸诠集都序疏 〔明〕玄极
元禄十一年刊本后记 〔清〕道霈〔日〕喜云
附録二 宗密传记资料
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并序 〔唐〕裴休
圭峰定慧禅师遥禀清凉国师书 〔唐〕宗密
唐圭峰草堂寺宗密传 〔宋〕赞宁
终南山圭峰宗密传 〔宋〕道原
作者简介
宗密(780~841),唐代高僧,果州西充(今四川北部)人。因常住圭峰兰若,世称圭峰禅师。唐宣宗追谥定慧禅师。宗密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有名的学者,在禅宗、华严宗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著有《华严原人论》《圆觉经大疏》《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著名典籍。《宋高僧传》有传。
阎韬,1937年生,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做本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张岱年、朱伯崑诸先生。1965年分配到南京大学工作,先后任哲学系教师、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国学所所长。参与编写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发展史》等著作,点校《困知记》,著有《禅源诸诠集都序注译》等。
-
东京梦华录
¥17.0¥46.0 -
杜牧诗文选译
¥4.9¥14.0 -
上古神怪物语(山海经图谱)
¥26.5¥69.8 -
庄子选译
¥5.9¥18.0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3¥39.8 -
宋代传奇选译
¥6.6¥22.0 -
知道几句三字经
¥21.1¥49.0 -
世说新语
¥12.0¥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4.9¥55.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2¥30.0 -
浮生六记
¥7.9¥15.0 -
柳宗元诗文选译
¥4.9¥18.0 -
荀子选译
¥6.2¥19.0 -
素书
¥10.0¥39.8 -
欧阳修诗文选译
¥7.4¥20.0 -
楚辞选译
¥7.9¥15.0 -
陶渊明诗文选译
¥5.1¥16.0 -
王维诗选译
¥6.0¥20.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6.9¥23.0 -
山海经
¥18.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