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5分
5分
包邮似是故人来
城市由人塑造,也塑造了其中的人。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立体的历史。《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隔壁的上海人》姊妹篇:追寻地标的前世今生。
¥14.0
(2.5折)
?
1星价
¥17.5
2星价¥17.5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商品评论(1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794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32179480 ; 978-7-5321-7948-0
本书特色
城市由人塑造,也塑造了其中的人。
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立体的历史。
《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隔壁的上海人》姊妹篇:追寻地标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沈轶伦,《解放日报》记者。纪实文学·散文。本书继续《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非虚构写作风格,采访五十位上海名人,倾听他们心中的“地标故事”,在历史的纵轴和地理的横轴上,通过人物的个人成长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极富魅力和人文情怀的上海。所采访的对象,有夏衍、俞振飞、顾维钧等历史名人之后,也有参与见证并推动改革开放的《伤痕》与《于无声处》写作者卢新华和宗福先,更抢先发售包括了70后和80后的新生代上海写作者。通过一篇篇故事,可以看见城市的发展和个人的境遇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目录
上海这座城,由人的经历砌成(代序)
倾听前辈足迹
蔡正仁:俞振飞在铜仁路的一百天
邹嘉骊:我的出生地,也是父亲的纪念馆
夏衍:重华新村里的戎装书生
顾维钧在嘉定:月是故乡明
严独鹤:在重庆南路三德坊
张人凤:祖父张元济在上方花园
孔海珠:父亲孔另境的虹口地图
和父亲靳以在庐山村和徐汇村
赵祖康:在兴国路324号
宋思衡:太公董健吾在上海的红色脚印
程多多:父亲程十发在延庆路
陈望道:国福路51号里的时光
乌鲁木齐路上的草婴书房
溧阳路清源里,那一位绝美的老太太
沧海如何变桑田
殷健灵:外婆的方浜中路
滕肖澜:童年的阁楼上建起金茂大厦
彭瑞高:沿着铁轨走在虹桥路上
薛舒:当童年的渔村变成浦东机场
邹逸麟与邹振环:王家厍和张家宅
张怡微:沧海桑田小闸镇
孙颗:躺在南昌路外公的书架下
王晓玉:在山东路长大的山东人
燕子姐姐讲故事:一切从小红楼开始
从浦江饭店到中国证券博物馆
打开城市的钥匙
秦畅:从滇池路进入上海深处
虹桥路1191号,从这里进入中福会
叶永烈:在漕溪路打开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诗槐:漕溪路上的上海电影制片厂
杨洁勉:曾是跑马厅大楼里的唯一读者
唐颖:环龙里,望向外面世界的眼睛
竹林:襄阳北路上的非典型上海生活
钱乃荣说旧书店:书卷多情似故人
郑德仁: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
金光耀:在聂耳玩耍过的弄堂长大
高文彬:从虹口弄堂出发参加东京审判
守护一块梦田
程永新:守护巨鹿路675号
宗福先:在市工人文化宫的日子
卢新华:在大连路的阁楼里《伤痕》诞生
颜梅华:在合肥路以画医心
陈子善:东余杭路上的夏日“柳荫”
诸大建:老南市的上海乡愁
褚君浩:华师大就是我的“百草园”
朱大建:曾是甘泉新村“野蛮小鬼”
赵开生:南京西路860弄里的评弹团
韩天衡:龙江路上的陋室铭
王晓明:卫乐公寓的前世今生
秦文君:外白渡桥的故事
许承先:模范邻里的见证
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
王汝刚:南京东路流着泪走两遍
倾听前辈足迹
蔡正仁:俞振飞在铜仁路的一百天
邹嘉骊:我的出生地,也是父亲的纪念馆
夏衍:重华新村里的戎装书生
顾维钧在嘉定:月是故乡明
严独鹤:在重庆南路三德坊
张人凤:祖父张元济在上方花园
孔海珠:父亲孔另境的虹口地图
和父亲靳以在庐山村和徐汇村
赵祖康:在兴国路324号
宋思衡:太公董健吾在上海的红色脚印
程多多:父亲程十发在延庆路
陈望道:国福路51号里的时光
乌鲁木齐路上的草婴书房
溧阳路清源里,那一位绝美的老太太
沧海如何变桑田
殷健灵:外婆的方浜中路
滕肖澜:童年的阁楼上建起金茂大厦
彭瑞高:沿着铁轨走在虹桥路上
薛舒:当童年的渔村变成浦东机场
邹逸麟与邹振环:王家厍和张家宅
张怡微:沧海桑田小闸镇
孙颗:躺在南昌路外公的书架下
王晓玉:在山东路长大的山东人
燕子姐姐讲故事:一切从小红楼开始
从浦江饭店到中国证券博物馆
打开城市的钥匙
秦畅:从滇池路进入上海深处
虹桥路1191号,从这里进入中福会
叶永烈:在漕溪路打开属于自己的天地
王诗槐:漕溪路上的上海电影制片厂
杨洁勉:曾是跑马厅大楼里的唯一读者
唐颖:环龙里,望向外面世界的眼睛
竹林:襄阳北路上的非典型上海生活
钱乃荣说旧书店:书卷多情似故人
郑德仁: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
金光耀:在聂耳玩耍过的弄堂长大
高文彬:从虹口弄堂出发参加东京审判
守护一块梦田
程永新:守护巨鹿路675号
宗福先:在市工人文化宫的日子
卢新华:在大连路的阁楼里《伤痕》诞生
颜梅华:在合肥路以画医心
陈子善:东余杭路上的夏日“柳荫”
诸大建:老南市的上海乡愁
褚君浩:华师大就是我的“百草园”
朱大建:曾是甘泉新村“野蛮小鬼”
赵开生:南京西路860弄里的评弹团
韩天衡:龙江路上的陋室铭
王晓明:卫乐公寓的前世今生
秦文君:外白渡桥的故事
许承先:模范邻里的见证
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
王汝刚:南京东路流着泪走两遍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沈轶伦,80后,上海人。《解放日报》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专注人物报道和城市题材非虚构写作。已出版《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和《隔壁的上海人》。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2.3¥29.8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6.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13.7¥30.0 -
汉字里的中国
¥13.1¥4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3.4¥39.0 -
生活的事实
¥13.2¥3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4.7¥55.0 -
我与地坛
¥17.5¥28.0 -
字里书外
¥29.4¥49.0 -
她们
¥15.0¥46.8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6.9¥49.8 -
昨日书林:西潮
¥18.4¥58.0 -
身边的风景.汪曾祺散文
¥8.5¥25.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9¥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2.9¥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21.9¥58.0 -
人间词话
¥7.0¥17.0 -
(精)川端康成经典辑丛:彩虹几度
¥16.4¥48.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