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600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118页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59460080 ; 978-7-5594-6008-0

本书特色

1.日本版《瓦尔登湖》 日本国民诗人、心灵导师高村光太郎隐居山中七年,他将这段体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作质朴的文字,提倡亲近自然、回归本心,引导人们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2.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推崇备至的自然文学经典 松浦弥太郎曾在多部书籍中推荐《山之四季》,并亲自前往高村光太郎居住过的山间小屋表达对高村光太郎的敬仰。 3.特别收录版画巨匠川濑巴水16幅全彩山水配图 川濑巴水与高村光太郎为同一时期的日本艺术界巨匠,本书从封面设计到16幅全彩配图、赠品明信片,都选自川濑巴水的作品。意境无穷的画作和意味深邃的文字相互融合,充分展现自然风物背后的日式美学。 4.附高村光太郎传奇生平图文年谱 首次收录高村光太郎青年时期照片以及与妻子智惠子的合影,同生平、年谱一起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传奇的一生。 5.使用松浦弥太郎推荐原著版本,《智惠子抄》高分译者倾力献译 译者安素曾翻译过高村光太郎代表作《智惠子抄》(豆瓣8.2分),演员张小斐在“为你读诗”节目中朗读的诗即选自这部作品。此次安素根据松浦弥太郎推荐的《山之四季》原著版本进行忠实地翻译,并增加译后记对作品进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现代随笔作品, 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历经人生繁华沧桑之后, 回归山隐的那些年的生活。全书分十五部分, 分别为山里的雪、山里的人、山里的春天、山里的秋天、花卷温泉等。在这之中, 有亲自耕种的蔬菜, 有山间各种鸟兽, 更有淳朴的村民们。

目录

山里的雪

山里的人

山里的春天

山里的秋天

花卷温泉

陆奥信简

七月一日

过新年

积雪未融

开垦

早春的山花

季节的残酷

自得其乐的孤独:给某夫人的回信

夏日食事

十二月十五日

译后记

高村光太郎生平

高村光太郎年谱


展开全部

节选

山里的雪 我很喜欢雪。一下起雪,我就会跑去屋外,迎头披上一层白雪,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住在日本北方岩手县的山里。十一月左右就能迎来降雪,到了十二月底,每日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带,虽然积雪平均只有一米深,但在小屋北边,雪已经堆到了屋檐,在一些洼地,雪能堆到人的胸口。 我住的小屋离村落有四百多米,躲在山里,周围没有一户人家,只有树林和原野,几亩薄田。一积起雪,环顾四周,除了白雪一无所有,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当然,人说话的声音、 走路的声音,也全然听不到。下雪不像下雨那样雨声嘈嘈,独坐在小屋中,整个世界都悄然无声,感觉自己都变成了聋子。地炉中燃烧的木柴不时迸出火星,茶壶里热水咕噜咕噜烧开的声音隐隐传来。这样的日子要持续三个月。 雪堆到一米高,就下不去脚了,到小屋的访客也绝迹了。我燃起地炉里的火,从清晨到黄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工作,独处太久,反而渴望与人相见。即便不是人,只要是活物,任什么都好。鸟也好,野兽也好,只要来了就好。 这种时候,只有山里的啄木鸟稍慰我心。啄木鸟夏天不见 踪影,秋天过来,在这里过冬,不时来啄我的小屋。它们啄起小屋外的柱子、木桩、堆起来的柴火,找虫子吃。动静很大,笃笃笃,笃笃笃,听起来迫不及待,简直就像是客人在敲门,让我不由自主想出声答应。有时候,声音听起来是咚咚咚、咚 咚咚,过了一会儿,有羽翅扇动的声音,啄木鸟又飞往其他的柱子。我正想问,找到虫子了吗?它“吱”地低叫了一声,飞走了。我看见它们在庭院里的一棵栗树上频频试喙,仔细一看,多半是头顶泛红的绿啄木鸟,或黑羽上镶着白边、肚子泛红的大斑啄木鸟。除了啄木鸟,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小鸟,一大清早或是黄昏薄暮降临时,来啄食挂在屋檐下的各种蔬菜籽和草籽。清晨还在睡梦中,鸟儿们在纸门外跳动的羽音,听起来就像在枕边,近在咫尺,让人怜爱不已。我被小鸟叫醒,揉着眼睛起了床。野鸡和山鸟秋天常见,但一下起雪,就不出来了。远处沼泽上有野鸭降下,嘎嘎的叫声倒是听得清楚。 说到活物,到了晚上,老鼠会出来。不知是叫鼩鼱还是鼷鼠,这老鼠比一般的家鼠个头小,不怕人,大老远穿过雪原来到我家。它们在我坐的地方周围忙碌,捡起掉在榻榻米上的食物来吃。想吃包在纸里的面包,就衔住纸使劲拉扯。我用手敲敲榻榻米,它们就一脸惊讶,转个身又接着撕扯。它们这么亲人,我都不好意思用上杀鼠剂。这种老鼠早上就不知隐身何处了,只在夜晚来访。 山里的兽类大多在夜里出来走动。到了早上一看,一片白雪上留下了许多足迹。*多的是山里野兔的足迹,不管是谁一看就能认出来。住在乡下的人都知道,野兔的足迹和其他兽类不同,颇为别致。像罗马字“T”那样排开,前面横着并排有两个大脚印,后面竖排两个小脚印。后面竖排的两个小脚印是野兔的前脚,前面横排的两个大脚印是野兔的后脚。野兔的后脚比前脚大,走动的时候,前脚先着地,肥大的后脚咻地跳起来,在前脚前面落下。这别致的脚印在雪地上画出曲线,不知通向哪里去了。曲线有好几条,左一条,右一条。有时甚至通向小屋外的水井边,看起来应该是为吃水井那边放的蔬菜和水果来的。 狐狸循着野兔的踪迹而来。狐狸住在小屋背后的山里,到了晚上,也会在小屋周围出没。狐狸的足迹和狗不一样。狗的足迹排成两行,狐狸的足迹只有一行,还会把雪往后踢。也就 是说,像女人穿着高跟鞋,身手不凡,走出一条直线。狐狸有四只脚,却走得干净利落,这高难度的技巧让人感佩不已,真是优雅非凡。我曾亲眼看到狐狸沐浴着夕照行走,皮毛闪闪发光,摇曳长长的尾巴,肚子一片雪白,干干净净。曾经有一次我见它衔着像是小鸟的动物走在小屋前面的田里,如果狐狸出现,乌鸦就会聒噪不止,马上就能知晓。狐狸的嘴巴很有力,听有家人说,今年秋天,家里的山羊刚死,当天晚上,就被狐狸衔走了。 野兔、狐狸以外,还有臭鼬的脚印,老鼠的脚印,猫的脚印,各种各样。老鼠的脚印,就像邮票的线孔一样,整齐细密,一点一点接一点,*后消失在小屋的檐廊底下。老鼠的脚印有两行,不会向后踢雪。臭鼬也是两行。 *有意思的是人的足迹。胶靴、外出足袋、草鞋,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看足迹就大概能猜出它是属于谁的。跨大步的人,小碎步的人,步子踢踢踏踏的人,大步流星的人,向前冲的人,跟着走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的鞋有十二文,很大,在村子里再没有第二个,一眼就能认出来。看胶靴 的鞋底花纹也能认出人来。有人会走雪地,有人不那么熟练,据说在雪地里走小碎步不容易累到。两脚撇太开*容易累到,鞋跟歪斜的人看上去也累了。这样的人恐怕身体不好,内脏哪里有毛病。有一次我看到一行硕大的足迹,以为是熊,吃了一惊,原来是穿着“雪轮”留下的脚印。那是为了防止脚陷进深雪,套在鞋上的工具。还有一种大草鞋叫“爪子”,也有同样的功用。如果雪太深,又太软,站在雪上就会陷进去,有人说,那就不站在雪上,划水一样划过雪面就好。不过我没有试过,不知道怎么“划过雪面”。 我喜欢在雪中走路,走路的时候,在不同光线下看雪,都是美丽的风景。脚深陷进雪里,难以动弹,走不动了,我也会在雪中蹲下休息。眼前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的雪的平面,有时会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日光从背后照射过来,无数的雪花闪闪发光,折射着光线,形成一片光谱。那密致的彩虹色,真是美丽非凡。盖满原野的广袤白雪,就像沙漠的沙子一样形成了褶皱,像真正的波浪一样,光线明暗不一,颜色也不同。暗的地方泛蓝色,亮的地方是淡淡的橙色。本来以为雪就是白色,谁料竟如此缤纷多彩。 *美的是夜晚的雪。夜里雪是明亮的,朦朦胧胧能辨认事物。天地间一片朦胧的白色,景色和白天大相径庭。广袤无边,深邃无际,简直变成了童话世界。美是美,但夜里走雪路就太危险了。眼前的雪反射着光,天地间到处都一样,难以辨认方向。我就曾经在小屋附近的雪原上迷了路。就算是每天都走惯的路,看起来也很陌生,走着走着就不知身在何方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找了好久才找到小屋的方向。 好天气里都是如此,一到暴风雪的天气,那就连门都出不了。白天大风已经卷起了雪花,两三间1外已经看不清楚。要是再刮起风,就像船被卷进风暴,连呼吸都很困难。就算是两三百米的距离,都可能遭遇不测。暴风雪的夜晚,我就缩在小屋里,在地炉里燃起火,侧耳倾听风声。风声就像大海的巨浪一样,越过小屋的屋顶,砸向对面的原野。能听到风从后面的深山里奔来,越来越近,真令人心惊胆战。不过,我的小屋背后有座小山,风不会直扑小屋,真是万幸。要是没有小山,应该早就被冬天从西边来的狂躁的暴风雪吹散了吧。 雪在屋顶上积厚了,越来越重。如果放任不管,将近春天下雨的时候,雪吸进了雨又重了,小屋会被压垮。所以要铲一两次雪。我一般是在圣诞节过后铲一次。我爬上屋顶用平平的铲子把雪铲下去,窗前就堆起了小雪丘。我在新年总会竖起国旗,在四方纸上用水粉颜料画出红圆圈,粘在棒子上,插到窗前的小雪丘上。雪白小山上的红日旗真是好看,清新爽快。天空一晴如洗的时候,更是赏心悦目。 昭和二十六年一月《妇人之友》

作者简介

高村光太郎(1883—1956),日本近代著名诗人、雕刻家、画家,也是日本近代美术的开拓者。曾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雕刻和西洋画,后留学欧美。代表诗集有《道程》《智惠子抄》等,作品多次入选教科书,其中《道程》还获得艺术院大奖。1945年,前往岩手县花卷市郊外的山间小屋,开始长达七年的隐居生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