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

文学史家鲁迅:史料与阐释

1星价 ¥32.5 (5.8折)
2星价¥32.5 定价¥56.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67929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30679296 ; 978-7-5306-7929-6

本书特色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研究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本书作者鲍国华师承陈平原,在现代文学领域尤其是鲁迅研究领域浸淫多年。本书从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角度审读剖析,填补了学术空白,亦是作者十余年来学术研究心得的总结和沉淀。内容涉及《中国小说史略》各版本的出版、校勘等历史资料的研究,以及鲁迅本人对于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态度的梳理。这种研究视角在鲁迅研究领域是全新的,是该领域的学术新前沿。

内容简介

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一直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而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近年来才引发研究者的重视。鲁迅作为文学史家的身份,虽然不能自外于文学家和思想家,但仍有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较为广阔阐释空间。本书以鲁迅的文学史研究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文学史论著,通过史料爬梳和理论阐释,展现文学史家鲁迅的学术成就,进而凸显其文学史研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学术目前的地位与意义。

目录

关于鲁迅,我们还能研究些什么?(代前言) /001

上 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其后来

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及其修改 /003
第二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校勘记 /016
第三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
中国小说史学之建立 /045
第四章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堂 /067
附录一 作为讲义的《苦闷的象征》 /081
附录二 北京大学国文门研究所小说科钩沉 /093
第五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
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 /108

下 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及其周边

章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的版本流变 /135
第二章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校勘记 /142
第三章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的文化选择 /175
第四章 鲁迅在广州夏令学术演讲会演讲史料补遗 /180
第五章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的注释及其修订 /186

参考文献 /200
后 记 /208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及其修改 《中国小说史略》由初创到*终成书,经鲁迅多次增补修订,历时近20年。从1920年陆续编印《中国小说史略》油印本,到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是为鲁迅生前*后修订的版本),对《中国小说史略》的修改完善,贯穿了鲁迅的后半生。本章以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略》的修改为中心,在考察版本流变的基础上,力图对该书增补修订过程中,体现出的鲁迅小说史观和学术论断由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动态过程,做出学术史的分析。 一 《中国小说史略》经鲁迅多次增补修订,目前存世的有以下几个章节体例及文字互异的版本: 油印本; 铅印本; 1923、1924年北京大学**院新潮社初版上、下册本; 1925年2月新潮社再版上、下册本; 1925年9月北新书局合订本; 1931年9月北新书局订正本; 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 各版本题名不一,有作《小说史大略》、有作《中国小说史略》、有作《中国小说史》,章节体例及具体论断也不断修改。其中,1925年2月新潮社再版上、下册本在迄今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研究论著中均未见提及。①本章首先对《中国小说史略》版本流变的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视角从文献学层面转向小说史学层面,进一步考察《中国小说史略》的增补修订体现出的鲁迅小说史观和具体论断由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动态过程,在整体上观照鲁迅小说史观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小说史观形成的内在理路。 1.油印本 从1920年起,鲁迅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并陆续编发油印本小说史讲义。讲义现存两件。一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由常惠捐赠,题名《中国小说史》,北大国文门教授会印发;一为单演义收藏,题名《小说史大略》,后经收藏者标点出版。两件题名不一,但文字相同,后者尚无法确认是由北大抑或高等师范印发。油印本讲义共17篇,各篇标题如下: 史家对于小说之论录 神话与传说 汉艺文志所录小说 今所见汉小说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唐传奇体传记(上) 唐传奇体传记(下) 宋人之话本 元明传来之历史演义 明之历史的神异小说 明之人情小说 清之人情小说 清之侠义小说与公案 清之狭邪小说 清之谴责小说① 油印本*初以散页的方式,在每次课前发给学生,后由保存者装订成册,因此没有目录,于史料运用和作品分析也较为简略,而且对作品的引录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只是一部小说史的梗概。不过,上引各篇的标题显示,油印本以小说发展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小说类型为中心的论述方式,体现出用小说类型来概括一个时期小说发展的基本格局和艺术风貌的小说史意识。①可以说,在《中国小说史略》*初的版本中,鲁迅小说史写作的整体思路已经奠定。 2.铅印本 油印本陆续编印后,鲁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补修订,由北大印刷所铅印,题名《中国小说史大略》,鲁迅的学生常惠经手并负责校对。②铅印本讲义亦为散页,内容扩充至26篇,删去原**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论录》,新增8篇篇目如下: 第九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明之讲史 第十九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一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三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此外,《明之神魔小说》和《明之人情小说》两篇,由于篇幅增加,均扩充为上下两篇。③与油印本相比,铅印本讲义不仅在篇幅和内容上有很大扩充,对油印本中采用的小说类型也重新进行了划分和命名,个别作品也重新予以归类。如“传奇体传记”易名为“传奇文”,“历史的神异小说”易名为“神魔小说”。《儒林外史》从“谴责小说”中分离,作为“讽刺小说”独立成篇;油印本中归入“狭邪小说”的《孽海花》则转入“谴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略》版本的流变过程中,从油印本到铅印本是改动*大的一次。铅印本之后的各版本,只存在作品及相关史料的增补和论述文字的修改,小说类型的划分和命名至此基本确立。 3.1923、1924年北大新潮社初版上、下册本 1923年12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下卷出版于次年6月。这是《中国小说史略》**次正式出版(以下简称“初版本”)。与铅印本相比勘,初版本增加了《序言》《后记》和目录。目录印在下册书后,在每篇标题左侧列有细目提要。目录后附有正误表,订正上下册中文字的错漏。初版本恢复了油印本中原有、铅印本中删去的**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论录》,并增补了若干史料。在油印本中,该篇稽考“小说”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起源和含义,自东汉班固依据刘向、刘歆父子所撰之《七略》删改而成的《汉书·艺文志》始,初版本则上溯到《庄子·外物》,并新增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对小说的分类,均成为鲁迅划分小说类型的重要理论资源。《明之神魔小说》则由铅印本中的上、下篇扩充至上、中、下三篇,使《中国小说史略》的篇章规模达到二十八篇。《中国小说史略》此后各版本均为二十八篇,篇章数量不复增删。 除篇章的增加外,初版本对铅印本中的部分引文和小说史论断也进行了增删修订。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为例,该篇开头论述神话与传说为小说的起源,有云: 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和传说。 为以往各版本所无,是初版本新增。引文方面,增加《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八所录《琐语》佚文一则、《论衡》二十二所录《山海经》佚文一则;分析屈原《天问》中所载神话和传说时,对铅印本中引《天问》诗句也做了改换。初版本对史料不仅有所增补,也在铅印本的基础上有所删减。如第三篇《〈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铅印本作为第二篇),铅印本引用《隋书·经籍志》所录《燕丹子》佚文三则,初版本亦删去,仅在正文中简要介绍了该书。除此之外,初版本在史料的增删和具体论述上的修改,尚有多处,不一一列举。

作者简介

鲍国华,1976年生,天津市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富仁教授;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陈平原教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论文8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