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理想女性的历史变迁:试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理想女性的历史变迁:试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1星价 ¥56.2 (7.2折)
2星价¥56.2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509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3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104050933 ; 978-7-104-05093-3

内容简介

  《中国理想女性的历史变迁:试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中的女性形象》是对当代(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一个系统研究。这个课题的提出,有两个动因。  一,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的需要。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而女性形象研究是应有之义,系统的研究还没有人做过。所以这个题目是完全必要的。  二,21世纪以来女性文学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出的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法令和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成了世界上妇女享有社会权利程度高的国家之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①成了全社会的共识,妇女的地位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可为什么在当代文学中,五四运动以来现代文学中那么突出的女性话语却消失了呢?为什么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妇女却丢失了女性身份呢?为什么在“文化大革命”后的文学中出现了大量找回“女人身份”的主题呢?①新时期以来,为什么女性在充分获得主体性身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个体)后会选择一种依附性的存在(或者说:作为独立个体的“女人”在新一轮市场经济文化的狂潮下会遭遇怎样的机遇、危机和悖论)这些疑问都是值得探讨的。这些问题超出了女性文学的范围,是对于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命运的反思。  综合上述两个动因,则后一动因对前一动因形成了规约,或者说,上述疑问使得当代戏剧中女性形象系统研究的意义变得清晰起来:这种系统研究,通过对诸多女性形象的文学描写及艺术特征的具体分析赏析,来进行系统性的清理、描述来填补空白。同时,通过这个系统性的研究又完成对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命运的观照和思考。如果把这个任务撇在一边,研究就必然具有琐屑和庸俗的性质。  该书旨在以戏剧中典范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勾勒出1949年以来中国理想女性的演变轨迹。  《中国理想女性的历史变迁:试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中的女性形象》的写作基于一个明确的信念:戏剧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集中、鲜明的艺术表现,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必然是这个时代女性意识的集中、鲜明的表现,而这种表现能够反映该时代妇女解放、女性生存的状况。

目录

绪论

**章 解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性(1949-1962)
**节 争取婚姻自由的妇女形象
第二节 政治意识的突出与爱情课题的失落
第三节 李双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女性的理想形象
一、身份、地位——劳动妇女
二、精神面貌
三、有家有爱的正常女性
小结

第二章 作为革命符号的女性形象(1962-1976)
**节 从“共产主义新人”到“无产阶级英雄”
一、“社会主义新人”“女性”
二、无产阶级英雄女性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符号化
一、女性主人公的数量与地位
二、女英雄与女性形象美
小结

第三章 探索女性-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艺术形象
**节 找回女人
一、地母-两性关系的重建
二、女性——美与爱情
三、女人-珍视与呵护
第二节 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
第三节 “时代弄潮儿”的女性
第四节 道德迷失的少数女性
第五节 21世纪自由女性
小结

结语 曲折的道路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理想女性的历史变迁:试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中的女性形象》:  以上这些描写婚姻自由的戏剧作品,塑造新型的社会主义婚恋观,以“劳动好”为其价值判断标准,表达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劳动力的诉求和社会风气的提倡,至于爱情以及青年男女是如何相爱的,则都是一笔带过。刘巧儿的爱情过程就是在劳模大会上看到赵振华当了劳模上台领奖就完成了,而赵振华是因为大婶给他解释了误会,并告知刘巧儿是个勤劳的姑娘,才爱上了巧儿,两人并未经过相处了解的过程。*后两个人登记,刘巧儿说明爱上他的理由就是他“能劳动”。正是在这里,社会主流意识(劳动好)被灌输进来,取代了爱情描写的必要性。  对爱情的这种表现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戏剧中不是例外,而是标准模式。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出现了两部喜剧电影《今天我休息》和《五朵金花》,因为专写男女恋爱过程,大受欢迎。可这两部电影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休息》写一位民警利用星期天要和女朋友**次见面,但在赴约路上看见需要他服务的事情就做好事去了,只好跟陪着女方的介绍人联系,更改见面时间。可是他再赴约路上又做好事了。如此数次,一天过去了,直到天黑女朋友才见到了他,本来极为愤怒,待知道他一天都在做好事,一腔怒火马上转为爱意,故事就此圆满结束。《五朵金花》写一个白族小伙子按约定去找叫金花的意中人,可是叫金花的姑娘很多,找到了五个金花,“五朵金花”代表五个不同职业的女性:积肥金花、畜牧场金花、探矿金花、拖拉机手金花、副社长金花,这些女性个个都是职场中的好手,都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地工作、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这两部片子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其实就是宣扬爱劳动、做好事,纯粹的爱情描写是缺失的。  如果说上面这些代表性的例子中,具体的爱情描写只是虚晃一枪,根本空洞缺失的话,那么《青春之歌》(由小说拍成电影)似乎是一个例外,因为剧中具体描写了一个女人的爱情经历,女主人公林道静先后爱上了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三个男人,并且先后和余、江两人在一起(卢牺牲了)。但这里的爱情描写之所以很多,只是因为爱情是政治环境的载体。林道静本来走投无路要自杀,遇上余永泽救了他,余永泽满口的自由、个性解放迷住了她,两人同居。但不久她发现余十分自私,不肯帮助穷人,不肯参加爱国运动,于是感情疏远,陷于苦闷中。林道静又遇上共产党人卢嘉川,一起参加爱国运动,被他的理想热情吸引爱上了他。卢嘉川牺牲后,又遇到了共产党员江华,引领女主人公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对于江华本只有崇敬,爱的是牺牲了的卢嘉川。但江华明确而坚决地追求她,为难踌躇之后,她觉得难以拒绝这么令自己崇敬的人,遂把对卢嘉川的爱转寄到江华身上,接受了江华。在这个故事里,余永泽被设置为大学生,地主家庭出身。这样一个人物是被用来代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小说用女主人公对他的失望表现了小知识分子对于五四理想的破灭。江华则是工农出身,气质粗犷强悍。他不是林道静喜欢的类型。让她倾心的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卢嘉川。但影片偏偏让卢嘉川死掉,让女主人公面对江华。《青春之歌》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表现了小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过程。这里的爱情背景是革命运动,一个女人委身于不同的男人,是由于时代、背景而不是本义上的男女之情。《青春之歌》是配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艺术作品,与《青春之歌》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剧中的吴琼花从一个女奴成长为革命战士,入了党,她和自己的救命恩人、革命的领路人洪常青发生爱情是很自然的事。而原作中,本来就有这个爱情描写。但吴琼花出身穷苦,为了活命必须造反、革命,即使没有爱情她也得走革命道路,这种爱情只有自然的、人性的含义。可惜《红色娘子军》中的爱情被删去了,并且,同为一个时代的作品,《青春之歌》保留了爱情剧情,林道静是由苗条秀美的演员谢芳扮演的,《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则是由男性化的演员祝希娟扮演的。  ……

作者简介

  王琴,文学博士。在《戏曲研究》《戏剧文学》《四川戏剧》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作品曾获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奖、广东省戏剧文学奖·评论奖一等奖。曾在广东文艺评论推优作品创作扶持计划中荣获文章一类扶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