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天挺清史讲义(全3册)

郑天挺清史讲义(全3册)

1星价 ¥214.4 (8.0折)
2星价¥214.4 定价¥2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15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101151558 ; 978-7-101-15155-8

本书特色

1.煌煌百余万字,二十三个专题,涵盖清史研究方方面面。 2.前辈学人治学方法和博收约取精神的集中体现。 3.上承《郑天挺隋唐五代史讲义》、《郑天挺元史讲义》、《郑天挺明史讲义》、《郑天挺历史地理学讲义》,补齐史学大家郑天挺生平学术研究版图。

内容简介

郑天挺先生是我国20世纪卓越的历史学家、清史专家,本讲义是根据郑天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讲授清史时所积累的教学卡片及讲义整理而成,集中反映了郑天挺对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以及边疆史地、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了郑天挺对历史教学的深入思考,内容十分丰富,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本书主要整理者为南开大学历史系常建华教授,除对书稿进行识读、录入外,还细致分类,重新编排,对原稿所引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核对,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系统性。 全书共三册,按内容分为二十三个专题,其余札记、大纲、摘录等作为附录。

目录

整理说明


一、清史资料

二、清代之先世

三、满洲入关前的礼俗

四、满洲入关前的社会

五、明清之战事

六、满洲入关与顺治朝

七、平定三藩

八、郑成功与台湾

九、清初圈地、薙头、投充、逃人问题

十、康熙及雍正治国

十一、康雍乾西北西南用兵

十二、乾嘉道农民起义

十三、土地、赋役与国家收支

十四、漕运与经济

十五、社会矛盾与保甲组织

十六、政治制度

十七、八旗与内务府(辛者库附)

十八、军事制度

十九、中外关系

二十、《明史》纂修

二十一、考据学

二十二、近代史

二十三、其它

附录一 读史札记

附录二 清史专题与讲义大纲

一、清史专题(1955年2月南开大学)

二、明清史提纲(1956南开)

三、中国史明清部分补课提纲(1958.11.7—1959)

四、中国史明清部分补课提纲(1958—1959年度)

五、明清史料学(1956)

六、清史讲义大纲

七、清史研究和档案(1962)

附录三 重要摘录

一、理论学习

二、周扬同志在编写中国通史座谈会上发言

附录四 郑天挺明清史讲义清史部分现存卡片原顺序目次

一、明清之战事

二、明清史参考书

三、清史资料

四、清代之先世

五、满洲入关

六、入关前的社会

七、军机处与议政大臣

八、明之复兴运动、明清之战事、三藩之平定

九、郑成功与台湾

十、清初圈地与土地制度

十一、康雍乾政治

十二、清代田赋

十三、清初封爵、康乾武功、顺治政治

十四、清代职官(有其他内容)

十五、清初礼俗

十六、清代农民起义、乾隆武功

十七、八旗(内务府附宗室)

十八、清代军制

十九、投充、逃人及治河

二十、清代国家收支、红楼梦的时代

二十一、清代海禁、外贸、朝贡、澳门

二十二、清代漕运

二十三、清代经济、物价、关税、盐法

二十四、清修《明史》

二十五、清代考据学

二十六、越南、出劫纪略

二十七、清代阶级矛盾

二十八、新疆、改土归流

二十九、近代史

附录五 郑天挺清史专题现存卡片原顺序目次

一、清史专题卡片(一)

二、清史专题卡片(二)


探微技艺精宏论卓识高——《郑天挺清史讲义》反映的清史教学与研究(代整理后记) 常建华


展开全部

节选

探微技艺精 宏论卓识高——《郑天挺清史讲义》反映的清史教学与研究(代整理后记) ……常建华 ………… 八、《明史》纂修与清代考据学及其它 清修《明史》是清朝历史的大事,郑先生对于这一问题有着精深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读书卡片,我们将之放入《郑天挺明史讲义》绪论部分的“明清史参考书”之“《明史》及明史源流”目下孙卫国等整理:《郑天挺明史讲义》,第30—80页。,不过《郑天挺清史讲义》中还有涉及《明史》纂修的部分卡片,我们连同郑先生对于清代考据学的专题研究,再加上未归类的“其它”类,将这三个专题在此介绍。 “《明史》纂修”专题计有20条。 郑先生重视清修《明史》的活动,将其与清朝政治、党争问题联系起来考查,这一问题集中思考在1964年,当时郑先生承担了标点《明史》的工作,进一步思考《明史》纂修问题。康熙十八年清开特科博学鸿儒科,征天下学者,录取者用于纂修明史,郑先生考察纂修《明史》,亦重视这一问题,尤其关注其中的朱彝尊,留下了阅读朱彝尊文集《曝书亭集》等资料的卡片。“朱彝尊”条多有考证:依据陈廷敬《竹垞朱公墓志铭》指出:朱彝尊“应生于崇祯二年(1629),举鸿博授翰林时(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十一”。《清史列传·朱彝尊传》记载康熙二十二年朱彝尊入值南书房,而李光地《榕树语录续集》卷十五说:“朱锡鬯忽点讲官,东海(徐乾学)恐其至南书房踞其上,遂嗾人为上言其毫无所知,动不得笔,而人又轻躁,遂乃斥去。”郑先生指出,据此,朱似未入南书房,与本传异。但是《曝书亭集》十二有《元日南书房宴归,上复以肴果二席赐及家人恭纪》一首,卷十一有《二十日召入南书房供奉》者,则本传为确。于是指出:“李光地敌视徐乾学,以恶归之,似非是。”根据朱彝尊集中记载自己获谴、翰林院检讨庞氏改调,郑先生又指出:“当时党争殊烈,而竹垞深有所不满。”还根据集中赵执信寄朱竹垞诗与朱答诗,认为:“可以反映当时士夫之不安情况,亦可证党争之存在。”在考察朱彝尊生平的基础上,“朱彝尊冯福贞夫妇”条,列出朱氏的主要活动年谱。特别是1964年5月初,郑先生借阅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藏朱彝尊与子孙的信札,其中朱彝尊十札,其子昆田六札,其孙桂孙一札摘录成“朱氏三代家信手卷”条目,有助于了解朱彝尊及其参与修《明史》事情。年底所作“清修《明史》”对清初纂修《明史》活动多有考察,如顺治二年五月清廷即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然而多尔衮死后,顺治八年冯铨以多尔衮党勒令致仕,祁充格、刚林以多尔衮党论斩,范文程以多尔衮党革职留任。郑先生认为:“《明史》纂修中断即在此时。”并指出:“顺治帝推崇朱洪武,悲念明崇祯,修葺明诸陵,其于王承恩碑有‘朕自践阼以来,斟酌前代之典章,每于有明用深嘉叹’,则绝非不关心于明代史乘者。孟心史尝谈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获谴事,亦一证。”根据顾炎武《亭林文集·答潘次耕书》记载:“辛亥之夏,孝感持柬相招,欲吾佐之修史。”郑先生指出:“辛亥为康熙十年,孝感为熊赐履,修史修《明史》。亭林先生尚有文记其事。此在博学鸿儒前。”又据《东华录》记载康熙十五年朝鲜国王李焞奏“今闻新命纂修《明史》”等语,指出:“可证《明史》仍在续修中。”还作有“熊赐履修《明史》”条,考察出:“王鸿绪、汤斌、徐乾学为《明史》总裁在康熙二十一年(汤斌年谱,《清史列传》八《汤传》,卷十《徐传》、《王传》),熊为监修,传未言年月,应在二十七年以后。”此外,郑先生还有多个条目论述纂修《明史》事,如“陈之遴修史诗”、“修史与实录不同”、“明末邸报”、“《明史提纲》”、“明国史《孝宗大纪》与《河渠志》本朝国史”、“潘耒”、“博学鸿儒授官经过”、“康熙博学鸿儒科亦称博学鸿词”、“熊赐履召顾亭林修史”、“万斯同《明史稿》”等条目。 考据学在清代全盛,形成了清儒的治学特色,郑先生对于清代考据学有全面系统的考察。“清代考据学”的专题卡片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1950年代的15个条目,二是1960年代主要是1964年的45条。 1950年代胡适思想受到批判,因胡适高度评价清代考据是符合科学、客观的治学方法,考据方法也被批判,郑先生加强了对清代考据学的研究。早在1950年,郑先生就有“清代考据学派的方法”卡片,1954年作有“清代亲王与文人”条目。1959年所作的卡片“清代汉学”、“清代汉学宗派参考书”、“清初徐乾学等在学术上的党派”,反映出郑先生对于清代汉学的重视。“清代汉学”条是读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二十七至三十六列出的有关学者:顾炎武、黄宗羲、阎若璩、万斯同、马骕、焦循、王鸣盛、钱大昕、戴震、崔述、段玉裁、王念孙以及邵晋涵等。还录出该书“凡例”划分的清朝两派经学家:宗汉与宗宋程朱的学者。此外,尚有条目:“明末清初诸儒”、“清代著名技艺家”、“清代思想家”、“清代学问家”、“清代的所谓朴学和它们的方法”、“颜李学派”、“戴震思想”、“世宗高宗之文教提倡”、“道光时士夫风气之改变”,清代的汉学又称朴学,“清代的所谓朴学和它们的方法”一条,首先提出问题:“明末由于国内的腐败和国外的压迫,出现之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的以黄梨洲、顾亭林为首的学术思想,为什么到了清中叶反而脱离了政治?”接着就朴学的来源、名称、内容、方法介绍,提纲挈领,概括了清代朴学。 1960年代初学术界日益重视研究乾嘉史学与考据学,特别是上海的《学术月刊》1964年第5期发表一组文章讨论清代的乾嘉考据学:罗思鼎《论乾嘉考据学派及其影响》、刘益安《论章学诚对乾嘉考据学的批判》、尤置《关于乾嘉学派的评价》。1964年郑先生开设“清代考据学”的专题课。作于1964年6月13日的讲授大纲保留下来,完备而详细,讨论清代考据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治学态度和方法、成就和批判三大部分,列有参考书目。大纲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如:“对于考据学派是由文字狱威胁下养成的看法,不完全正确,不够全面。”这一专题下的45条,写于93张卡片。郑先生依据《清史列传》顾炎武、黄宗羲、钱澄之、江永、沈彤、余廷灿、诸锦、万斯大、胡匡衷、王鸣盛、钱大昭、顾谈、李颙、全祖望、陈厚耀、惠周惕、阎若璩、钱大昕、宗稷辰、顾栋高、惠士奇、汪由敦等学者的传记,探讨了清代考据学派的方法与态度、清代的汉学、清代调停朱陆的学者、清代的古学等,又依据顾炎武的文集等重点考察其治学主张,有“治学从句读始”、“博而不矜”、“触类而通”、“亭林论博学”、“亭林论经世”、“穷经”、“顾亭林论时学”、“改经之病”、“实学”、“文字要有来历”诸条目。“亭林论博学”作案语:“不专读古籍,而要多出游多交友。读书只能得十之五六。”依据《日知录》作“汉学家方法”,强调重证据与阙疑等。又据方东树《汉学商兑》探讨考据家,条目有“清代考据家重《说文》”、“考据家与训诂名物”、“汉学家的考证”、“考据家尊东汉”、“考据家驳杂不切实际”、“清代汉学家论宋学”。郑先生也从考据派学者文集中探讨其治学特色,如读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作“汉学家从文字入手”、“汉学家要证据”、“清汉学家治学之弊”等条,郑先生批评钱大昕的《考异》有繁琐、武断之嫌。又引江藩《汉学师承记》,作“江藩论清经学吴皖两派”,认为:“江氏始为此说,而未明言两派,后人虽力辨吴皖为两派,其实不然。两派著书立说,教益后进,无显著差异,一也。两派弟子相互学习,无入主出奴之病,二也。”“汪中论清代汉学家”、“阮元论尊汉学”、“清代考据之始”诸条也是依据《汉学师承记》所作。 其它类是单独或散在专题中的卡片,计有38条。这其中,1956年5、6月所作较多,主要是阅读《辽海丛书》辽东地方志和笔记的摘录,如“清初命旗丁修路”、“康熙初的辽阳”、“康熙初之铁岭”、“《全辽志》”、“清初宁古塔粮价地价”、“八旗王公宗室按旗采参珠”、“人参价”、“清初按定旗围猎”诸条即是,反映出对于辽东与清初历史的关注。有意思的是“内阁大库藏书”条,记载书商推销名家缪荃孙保存书札未买而摘录的经过,卡片开头的案语说:“《刘树屏致缪小山书》,《缪小山黏存师友书札》六册,鼎古斋书贾送来,索价六十万元,不能留藏,姑抄此函。1951.1.28”文末是对该信的考证,颇见郑先生的学术功力。 郑先生购书引发的研究还有故事。《熙朝新语》一书,郑先生1956年夏得之沈阳,该书署名余金,字德水,歙人。书前有嘉庆戊寅(二十三年,1818)吴郡翁子敬、履庄氏序,序称该书系1815年所得稿本,但有1816年事,加之余氏既为歙人而所记多苏州事,于长洲蒋氏近事尤多。郑先生“疑其书即翁氏所自辑,而记名余德水(鱼得水);否则亦卷末有翁氏补辑者也”。又因书有“君山”朱文印,“考古书房珍藏”朱文印,以及日本纪年,郑先生认定此书曾为日本人所藏。并疑“君山”者或许是日本著名清史学者稻叶君山。

作者简介

郑天挺,福建长乐人,历史学家、教育家。1899年生于北京,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30年起任教北大,后任秘书长。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1963年起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在南开期间,他创建了明清史教研室,主持校点《明史》,著有《探微集》、《清史简述》等。 常建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中国社会史,发表学术论文及杂著百余篇。著有《宗族志》、《明代宗族研究》、《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清朝大历史》、《观念、史料与视野》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