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牧访的花环:纪念教育家陈君实文集

三牧访的花环:纪念教育家陈君实文集

1星价 ¥65.5 (7.7折)
2星价¥65.5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74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20387491 ; 978-7-5203-8749-1

本书特色

本书的正文内容包括陈君实生前发表过的文章、家书和谈话录音记录稿,有《陈君实与福州一中》的专题研究,老教师与校友的纪念文章、陈老追悼会的悼词和家属文章。全书内容丰富,既有生动具体的事例回忆,又有理性抽象的概括评说,展现了老一辈教育家的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为原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福州**中学校长、教育家陈君实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文集。陈君实任在任时,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勤奋、竞取、严谨、灵活”的校风,被联合国亚太教科文组织列为“当代教育家”,为福建的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书稿件主要来自2019年1月由校友叶小宇、叶东、贾晓工、陈登登发起与资助的“陈君实校长追思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全书共分正文与附录两部分。

目录


感悟教育人生——重读《荆棘之路》
农民工的春天何时到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往事八.则
校长听课**人
与省体委的“官司”
*好的中学实验室
社会调查
应该取,必取
我的“忏悔”
你用心了吗
名垂千古的教育家风范
追忆陈君实老校长
绝不是驯顺的教育听差——陈君实基础教育观浅思三则
改变我人生的那个人
追忆陈君实老校长
以师为本——丘熙洽谈陈君实治学理念
教谕长存——在陈君实校长追思座谈会上的发言
幸福的回忆
古榕常青追思永存
追忆陈君实
在陈君实追思座谈会上的发言
陈君实与福州一中
在政治与理念之间——对原福州一中校长陈君实的一种解读
“高考红旗”祭
《荆棘之路》读后
母校情怀
恩师亲人
追忆陈君实校长
师恩难忘——陈君实老校长访谈录
高山仰止忆校长
按照教育的自性办事——在陈君实校长追思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朱校长为陈君实老校长九十华诞所设宴会上的发言
怀念陈君实校长
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是汉堡”
陈君实老校长教育家的襟怀
忆陈校长
一事一议话校长
感念
一中的“门神”
中共福州大学党委悼词
在陈君实老校长追悼会上致悼词
在陈君实老校长追悼会上所致的诔词
陈公君实仙逝二周年再祭高考红旗
答谢词
致谢信
怀念爸爸
《猫赋》
不尽的思念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感悟教育人生 ——重读《荆棘之路》 陈君实 2002年5月,承蒙当年几位同仁和学生,在我从教五十周年的日子里,编辑、出版了《荆棘之路——陈君实教育实践文集》。福州一中为此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福建日报》、福州电视台等媒体也做了报道。从那以后时间又过去数年,我已步入耄耋之年,但我仍在思索着当年的办学和这本书的内容。感到仍有些许心得,写了下来,借贵刊一角,以发老凤之声,为当年教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我在民国时期接受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小学、中学各上了六年,然后通过联考进入大学经济学系。经过四年的学习,做完毕业论文,获得学位。在大学期间,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学生运动和闽西南游击区的武装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在闽北农村做土地改革工作,组织农民分田分地。1952年6月,奉召到福州报到,为福建省**批派校干部。当年8月底,受命到福州一中任副校长,负责教学和行政工作。1956年起任校长(后又兼党支部书记)。1959年被调离。1962年夏,返校继续任校长。“文化大革命”时期,再次被撤职。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再返校接任书记兼校长,直至1983年调省教育厅。 中学本来应当是风平帆直、细雨润物的育人场所,却逢多事之秋,让我的个人遭遇起伏跌看、曲折万分,出现“三进三出”福州一中的奇特经历。 但是,我之所以称当年的创业和不懈追求的历程为“荆棘之路”,不是从我个人经历着眼。同党的伟业比较起来,个人的牺牲算不了什么。我仅从技术层面和人文层面来说明当年艰辛曲折的探索创新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举,我们接收了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学校,并加以调整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人民学校。但是,这性质全新的人民学校究竟是何样的规制与模式,则没有现成的依据,只能靠人们在实践中探求,逐步建构、充实起来。而在这一全新的探求中,除了上级的正确指示之外,校长(或书记)个人的教育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可以这么说,我当年是凭着自己在求学中积淀的“教育直觉”和“教育良知”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比如,当时强调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在改造旧学校、建设新学校的工作中,也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那么,在一所中学里,该如何举步,才算是贯彻了这条路线?我很快意识到,*为基本的是发动、组织教师队伍,依靠他们办好学校。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内行、专家,才是学校的稳定力量。有了这一基本认识,我就不避当时的忌讳和风险,对校内从旧社会过来的教职员,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业务上信任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同他们平等沟通,展开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切磋,对教学形式的互动研讨,同他们建立起互动互信的关系。我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做到心中有数,让校长不但到岗,而且到位。所以,尽管当时有些外来的干扰,但是由于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福州一中很快形成了稳定的教学秩序,浓厚的教研风气,和谐的进取步调,为学校后来的质量全面跃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到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①。后来又加上诸如“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等“限定”,教育界立即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与此同时,也提出向苏联学习,引进凯洛夫教育学。在学习、实践、思索中,我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着重于两个支撑点:“全面发展”和“生产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在未来的新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我理解人的“自由发展”,必然是人潜能的充分的、全面的、多元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又提出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所以党的教育方针中的两个支撑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我的所谓治校方略,主要都是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的,坚持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不可或缺;坚持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接触社会实际,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进取心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必由之路,必须列入计划,持之以恒。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我们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配以充分的实验设施的教学体制,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模式,建立了雷打不动的“三表”制度,大力提倡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以拓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为宗旨的课堂教学风格。由此,我们获得了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成就了连续三年“高考红旗”辉煌业绩,奠定了福州一中在中学界的领先地位。所有这一切,在《荆棘之路》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总结与记述。所以,从具体的技术层面看,我们白手起家,潜心研讨,付出了代价,也获得了宝贵经验。正如《荆棘之路》编委会在首发式

作者简介

汪征鲁,上海人,1947年8月生。1989年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师范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人民教师;曾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福建历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闽文化新论》等7部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福建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六项、二等奖二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