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51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59655158 ; 978-7-5596-5515-8

本书特色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帮助孩子学习,找准核心思路。 问题的根源在于在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孩子没有得到针对性训练 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专家揭秘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秘密:遵循成长规律,启发学习兴趣,训练学习能力。用看似简单的小诀窍,让孩子爱上学习,实现超越,跑赢人生!

内容简介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和运动有什么关系?不上课外班就不能超过别人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成长过程中,有的家长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有的家长揠苗助长,得不偿失;有的家长自己焦虑,给孩子很大压力。 孩子的成绩=智商+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注意力+自控力+情绪控制能力+视觉听觉能力。那么怎样训练和提高这些学习能力呢? 训练前庭平衡能力可以提高注意力,训练身体协调性可以锻炼自控能力,训练触觉可以改善情绪控制力,训练视觉听觉协调性可以减少粗心大意。 本书就是这些训练方法和经验的总结。经过30年的临床实践,效果斐然。

目录

法则一 抓住孩子早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从平衡觉的训练开始
2-孩子的本体感训练与动作的速度和协调性
3-孩子的视觉能力训练与书写阅读能力的培养
4-孩子的听觉能力训练与听课、记忆能力
5-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6-孩子的良好情绪与社会适应能力
法则二 让孩子像爱玩那样热爱学习
1-小眼睛中的大世界,激发孩子去观察
2-大自然吸引好奇心,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
3-在模仿中学习,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
4-不要怕危险和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5-尊重成长规律,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法则三 只有擅长学习,孩子才喜欢学习
1-通过测试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
2-怎样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3-怎样训练孩子写作业又快又好
4-怎样训练孩子认真,不粗心大意
5-怎样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
6-怎样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法则四 情商保证智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1-怎样训练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2-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情绪
3-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
4-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紧张
法则五 消除心理障碍,使学习更快乐和有效
1-孩子有哪些问题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
2-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3-感觉统合训练可以矫治儿童的哪些特殊行为障碍
4-孩子反复思考,停不下来怎么办
5-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6-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多疑”
7-孩子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怎么办
8-孩子得的是胃病还是心病
法则六 鼓励和赏识使孩子愿意完成学习任务
1-怎样和孩子沟通
2-怎样和孩子说话
3-怎样鼓励孩子
4-怎样表扬孩子
5-怎样奖励孩子
6-怎样用图表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7-怎样处罚犯错的孩子
8-怎样使用“过度纠正”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9-怎样对付任性和无理取闹的孩子
10-怎样隔离调皮的孩子
法则七 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压力,愉快而有效地学习
1-错误的教育方法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2-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3-孩子因压力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怎么办
4-考前学习法和放松法
法则八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1-教孩子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
2-鼓励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3-孩子内向、敏感的性格要及早调整
4-怎样让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
法则九 发现和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渴望出类拔萃
1-孩子的优势面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
2-有自信心的孩子才能成功
3-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4-家长的“懒惰”和“依赖”让孩子自理和自立
法则十 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有控制力,让责任和理想成为学习的动力
1-帮助孩子克服心理枯竭和学习倦怠
2-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控制力
4-培养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树立人生目标
展开全部

节选

1 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从平衡觉的训练开始 我的孩子出生时胎位不正,难产,而且长辈带孩子,担心发生危险,总是抱着孩子。孩子上学后注意力特别不容易集中,不喜欢好好走路,爱跑步,但是一跑就爱摔跟头。老师说的话记不住,上课不能遵守纪律,爱做小动作,爱说话,我们都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我们该怎么管教这样的孩子? 一位家长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训练时更倾向于训练孩子认字、算数、背儿歌、背古诗等,但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就无法记住家长所教的知识,也不可能坐下来好好听讲。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注意力与大脑前庭平衡能力有关。 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对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孩子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得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捉弄人,浮躁,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心等。他们挑三拣四,不愿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很难与他人分享快乐,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困难等问题。这样的孩子自己学不到东西,还影响课堂秩序,让老师感到头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活动量不足,爬行不够,长时间使用学步车,家长对孩子的运动限制保护过多等。 怎样才能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问题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下列行为来判断: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而不会晕。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3)虽然视力正常,但仍经常碰撞桌椅、他人、柱子、门墙。 (4)行动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记另一边。 (5)手脚笨拙,容易摔倒。 (6)俯卧在地板或床上时,头、胸、颈部抬高困难。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8)经常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摸,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9)喜欢招惹人、恶作剧。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喜欢背诵广告用语。 (11)左右手都用,不固定使用哪只手。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穿反。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14)组织力不强,经常乱丢东西,不喜欢整理。 前庭平衡功能如何训练 对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应从怀孕时开始。胎儿在前三个月主要发育大脑神经系统,但此时的妈妈们都在比较紧张地“保胎”而很少活动,有的孕妇甚至要在床上躺好几个月。其实,在整个怀孕期间孕妇都应该适当地活动,比如散步、做一些家务等。在孩子出生后,每天都可以让孩子做几秒钟的俯卧抬头、头竖直等训练。适当地摇抱孩子,不要经常让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在孩子3个月大时可以训练其翻身,6个月大时训练孩子坐,7~8个月大时训练孩子爬行。据调查,现在有不少孩子还没经过爬的阶段就开始学走路,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充分的爬行训练与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语言能力等关系密切。所以,家长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使用学步车,不要让孩子越过爬行阶段。在孩子12个月大时训练孩子走路,然后逐步训练孩子跑、跳、单双腿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绳、拍球、坐旋转游戏车等活动的能力。 P3-6

作者简介

杨霞,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心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授“医学心理学”课程。 二十多年来,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组织开办了心理咨询热线、青少年儿童心理训练课程、成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企业心理保健培训等服务。能将科研、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特别是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开发了青少年儿童心理训练和行为矫正项目,接待了数万余人次的咨询和治疗,促进了我国儿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学生考试心理调适咨询、成人的婚恋问题咨询、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多次到中学为老师和学生讲授心理健康课程。 著有《超级妈妈这样做》、《跟着杨霞找快乐》、《养病先养心》、《员工减压手册》、《让孩子学习上瘾的十大法则》、《教子良方》等12部专著,《一分钟健康》、《积极能量》、《心理减肥术》等6部译著。 曾在中央电视台《名家咨询》、《半边天》、《走近科学》、《第二起跑线》等栏目,以及中国教育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任特邀心理专家;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心理学科普文章数百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