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斯文化多元性研究(新时代北外文库)

波斯文化多元性研究(新时代北外文库)

1星价 ¥84.0 (7.0折)
2星价¥84.0 定价¥1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371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41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010237169 ; 978-7-01-023716-9

本书特色

在20世纪以来的现代进程中,具有古老而深厚文化传统的伊朗人,努力思考如何既要适应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又要保持和捍卫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于伊朗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道路。本书秉持能够较为全面地呈现伊朗民族精神内蕴的宗旨,所选文章,从文学出发,架构起伊朗的宗教哲学、艺术文化和社会政治,努力使本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内容简介

波斯(伊朗)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波斯帝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直是伊朗民族心中的骄傲。中古时期,波斯文学十分丰富发达,在世界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波斯文学与苏非思想二者密切融合,相互支撑。同时,波斯文学还与细密画插图艺术密切结合,形成文学与艺术的双重辉煌。因此,中古时期,波斯文学、艺术与宗教哲学紧密交融在一起,对伊朗民族的文化心理起着重要的铸造作用。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传统曾经有过繁荣发达的辉煌,这既是伊朗引以为骄傲的资本,也是伊朗这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陷入彷徨的缘由。本书从文学出发,揭示出伊朗的哲学、艺术文化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力求全面呈现伊朗民族的精神内蕴。

目录

自序 文学与苏非哲学 波斯中世纪诗歌中的苏非思想审美价值 中波古典情诗中的喻托 波斯古典诗歌中的诗酒风流——以海亚姆、莫拉维、哈菲兹为例 莫拉维与《玛斯纳维》 《玛斯纳维》在中国东乡族中的传诵 融会贯通东方神秘主义——塞佩赫里思想研究 镜中之旅——读《一千零一面镜子》 伊斯兰文化中关于诗歌和诗人地位的论争 博尔赫斯文学创作中的伊斯兰文化元素探析——以《扎伊尔》为例 模仿者、制作者与创造者——再论博尔赫斯对伊斯兰文化元素的妙用 在卡夫山上追寻自我——奥尔罕·帕慕克的《黑书》解读 文学与艺术文化 波斯花园:琐罗亚斯德教与伊斯兰教文化元素的融合 从细密画看伊朗文化的顽强性 中国宫廷画院体制对伊斯兰细密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造纸术促进伊斯兰书籍装饰艺术的兴起 波斯细密画走向成熟之作 苏非主义促进波斯细密画艺术繁荣鼎盛 蓝的马,绿的天空 中国民族乐器的波斯源流——琵琶、箜篌、唢呐入华小考 马尔达曼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兴衰 印度文化特征成因探析 文学与社会政治 论《玛斯纳维》中的和平主义思想 伊朗文化的双重性特征——从《萨巫颂》看伊朗独特的民族性 《菩提树》:伊朗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双重“物崇拜”隐喻 《瞎猫头鹰》:希望与绝望的交响曲 是“木偶”还是“棋子”?——从波斯文学翻译实例看文学翻译中的隐含政治性 《一千零一夜》主线故事探源 李珣词:回汉共融的先声 纳瓦依:察合台语诗歌话语体系的奠定者 伊朗现代派小说三大家 福露格:改变伊朗离婚法的女诗人 20世纪伊朗诗歌发展进程 附录:历年学术成果一览(1990—2019年)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穆宏燕,女,1966年5月出生,四川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波斯语言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非通用语学会理事。其学术研究领域为东方文学,研究专长是以波斯(伊朗)文学为轴心,覆盖西亚-中亚的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至今出版学术专著3部:《凤凰再生——伊朗现代新诗研究》《波斯古典诗学研究》《伊朗小说发展史》,学术随笔札记1部:《波斯札记》,译著有《玛斯纳维全集》(**、二、六卷)、《欧玛尔?海亚姆四行诗百首》《伊朗现代新诗精选》《灵魂外科手术——伊朗现代小说精选》《恺撒诗选》《伊朗当代短歌行》《萨巫颂》《瞎猫头鹰》《亡者交响曲》《伊朗诗选》(上下册)、《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等12部,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其学术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中国和伊朗***的多种荣誉奖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