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25733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302573371 ; 978-7-302-57337-1
本书特色
本书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进行总体梳理,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角度,全面回顾和介绍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以及风格化、语域化、实践共同体等研究,其中包括国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新发展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动态。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学等多个社会语言学传统分支,也包括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这些新兴的究路径,还特别阐释了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取得的一些z新研究成果,如语言流动研究、风格变异研究、交际界位研究、话语互动研究。不仅呈现出社会语言学从传统中发展理论、从经典中创新方法的历史图景,而且展现出社会语言学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的广阔前景。书中丰富的研究案例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理解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目录
第1 章 绪论 1
1.1 社会语言学探源 3
1.1.1 基于文献考据的探究 3
1.1.2 基于社会语境的探究 7
1.2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0
1.2.1 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1
1.2.2 英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4
1.2.3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9
1.3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 24
1.3.1 基本概念 24
1.3.2 基本理念 28
1.4 本书结构 30
1.5 小结 35
**部分 传统与发展 37
第2 章 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39
2.1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40
2.1.1 同质性语言观 40
2.1.2 异质性语言观 42
2.2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45
2.2.1 假设—推导 46
2.2.2 数理统计 49
2.3 拉波夫的变异研究 50
2.3.1 马萨葡萄园岛的研究 50
2.3.2 纽约地区的研究 55
2.4 埃克特的变异研究 61
2.4.1 言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 62
2.4.2 贝尔顿中学的研究 66
2.5 拉波夫传统的再创新 72
2.6 小结 78
第3 章 人类学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79
3.1 语言与社会之关系 80
3.1.1 萨丕尔和沃尔夫 80
3.1.2 马林诺夫斯基和戈夫曼 81
3.1.3 海姆斯和甘柏兹 83
3.2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85
3.2.1 “互动”的三个特征 86
3.2.2 “互动”与“交际” 88
3.2.3 “言语事件”与“情景化提示” 89
3.3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93
3.3.1 质的研究 93
3.3.2 质的研究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体现 97
3.3.3 方法论的更新 100
3.4 21 世纪的新课题 101
3.4.1 “表演”与“使文本化” 102
3.4.2 言语互动与新媒体依赖 105
3.5 小结 107
第4 章 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 109
4.1 语言、社会与认知 109
4.1.1 认知社会语言学 110
4.1.2 社会语言学认知研究 113
4.2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案例研究 117
4.2.1 两个相关概念 117
4.2.2 年度热词的社会认知机制 119
4.3 体认社会语言学 125
4.3.1 从“认知语言学”到“体认语言学” 126
4.3.2 从“体认语言学”到“体认社会语言学” 127
4.4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新进展 129
4.4.1 认知话语分析 130
4.4.2 认知语境分析 134
4.5 小结 138
第5 章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 139
5.1 批评话语分析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 140
5.1.1 共同的研究对象 140
5.1.2 共同的研究课题 143
5.2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形成动因 148
5.2.1 社会历史动因 149
5.2.2 学科融合动因 153
5.3 话语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发展 156
5.3.1 市场与市场化 157
5.3.2 媒介与媒体化 160
5.4 小结 164
第二部分 经典与创新 167
第6 章 语言流动研究 169
6.1 全球化及其话语再现 170
6.1.1 全球化 170
6.1.2 全球化的再现 171
6.2 语言流动的两种方式 172
6.2.1 隐性语言流动 173
6.2.2 显性语言流动 174
6.3 语言流动的特征 176
6.3.1 语言流动与社会意象的唤起 177
6.3.2 语言流动与个人上升空间 180
6.3.3 语言流动与新层级的产生 182
6.4 语言流动的复杂性 185
6.4.1 购物袋上的语言流动复杂性 185
6.4.2 显性和隐性语言流动的交错 188
6.4.3 指向秩序与指向性秩序的交叉 191
6.5 小结 194
第7 章 风格变异研究 195
7.1 变异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195
7.1.1 基本特征 196
7.1.2 典型案例 198
7.2 工具性概念 200
7.2.1 “再情景化” 201
7.2.2 “指向性” 204
7.3 分析框架 208
7.4 风格变异研究案例 209
7.4.1 “S 情报站” 209
7.4.2 “殡葬”变迁 214
7.5 小结 222
第8 章 交际界位研究 223
8.1 交际界位概念的涵义 224
8.1.1 杜博伊斯的定义 225
8.1.2 基斯林的定义 226
8.2 交际界位研究的特征 227
8.2.1 作为协商性行为的交际界位 228
8.2.2 导致不确定后果的交际界位 229
8.2.3 贾菲的概述 231
8.3 交际界位研究的前沿性 232
8.3.1 语言与社会的动态关系 233
8.3.2 对风格的形成与区分的阐释 234
8.3.3 对身份特征的阐释 235
8.4 交际界位研究案例 237
8.4.1 言语互动与交际界位 237
8.4.2 交际界位与语言风格 241
8.5 小结 249
第9 章 话语互动研究 251
9.1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251
9.1.1 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 252
9.1.2 “话语”与“话语互动” 255
9.2 话语互动研究路径 258
9.2.1 分析模型 258
9.2.2 分析框架 261
9.3 话语互动研究案例 263
9.3.1 纵向话语互动 264
9.3.2 横向话语互动 269
9.3.3 历时话语互动 278
9.4 小结 284
第10 章 展望 285
10.1 课题多元扩展 286
10.2 方法更新拓展 289
10.3 理论创新发展 293
10.4 学科融合进展 297
10.5 小结 301
参考文献 303
术语表 321
索引 327
后记 339
作者简介
田海龙,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系列丛书的编委和顾问委员会成员、系列丛书《南开话语研究》总主编、《话语研究论丛》主编、《中国社会语言学》主编。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4.6¥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理解生命
¥10.5¥32.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 -
汉字王国
¥11.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