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9443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921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33944346 ; 978-7-5339-4434-6

本书特色

托兰把战时成千上万的材料通过整理记述,将关于希特勒的通俗历史编织成了一个华美的史诗般的锦绣篇章。 ——《芝加哥论坛报》 这是一部高度、详细、深刻揭露希特勒一生的作品,引人入胜。 ——《华盛顿邮报》 如果有人想了解希特勒、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这是一本必须要读的书。 ——《新闻周刊》 这明明是一本传记作品,却像一部惊悚小说一样精彩。 ——Amazon读者 Paul Bryant 在这本近千页的书中,几乎没有任何一页是枯燥的。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德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 ——Amazon读者 Kate

内容简介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托兰经典作品之一,客观、全面、深刻地再现“二战”发起者希特勒的一生。10年间采访200余名相关人物,查阅档案、报告无数,87万字写尽希特勒56载春秋

目录

序幕:背后插刀
**部“我,幻想家”
1 根深蒂固1889-1907
2 “生活就是我的学校”1907.12-1913.5
3 “欢喜若狂”1913.5-1918.11

第二部“混沌萌芽中,道已存在”
1 一个政党的诞生1919-1922
2 “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1922-1923
3 啤酒馆起义1923

第三部 锻炼成长
1 在兰茨贝格狱中1923-1924
2 希特勒的秘密著作1925-1928
3 家人去世1928-1931

第四部 褐色革命
1 “真像一场梦”1931-1933.1.30
2 失足1933-1934.6
3 二次革命——“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1934.2-1934.8
4 意志的凯旋1934-1935

第五部 戴假面具的战争
1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1936.3-1937.1
2 “如此渺小的人虫”1937.2-1938.2
3 回归故里1938.2-1938.4
4 “踩着锋刃”1938.5-1938.10

第六部“铤而走险”
1 “水晶之夜”1938.11-1939.3
2 狐狸与熊1939.1-1939.8.24
3 “史无前例的灾难”1939.8.24-1939.9.3

第七部 诉诸武力
1 西线的胜利1939.9.3-1940.6.25
2 “连胜利者也被胜利毁灭”1940.6-1940.10.28
3 “全世界都将屏息”1940.11.12-1941.6.22
4 “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1941.6.22-1942.12.19

第八部 第四位骑手
1 “阴曹地府也随着他”1941-1943
2 与家人在一起1943
3 “与人间野兽一起”1943.4-1944.4

第九部 坠入深渊
1 陆军的爆炸计划1943.11-1944.7.21
2 *后一次反攻1944.7.21-1945.1.17
3 “这一次,我们切不可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1945.1.17-1945.4.20
4 午夜后五分钟,或“船长与船一起下沉”1945.4.20-1945.4.30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上、下册)》:阿道夫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感情是有的,但彼此间了解肤浅,也没有多少共同爱好。先前与安吉拉和小阿洛伊斯是这样,现在与保拉也是如此。那年夏天发生在希皮塔耳的不愉快的事情标志着希特勒青春期的结束。家人劝他考虑一个比较实际的职业,遭到他的拒绝,这就使他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此后,给他的童年带来诸多欢乐的希皮塔耳,便不再是他的安全所了。他第四次去了维也纳,这一次是真正按自己的意志行事。9月中,希特勒再次申请进艺术学院。然而,他所呈交的画,这一年来孤军奋战的劳动成果,却被人不屑一顾,连考试都不准他参加。第二次遭到拒绝所带来的打击,使他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他居住的斯通帕加斯的那间房子,很可能已耗尽了他所继承的财产。即使他也分得了母亲的一份遗产——这是值得怀疑的——那也不够维持他在维也纳再住一年的费用。他的**个选择是另租一间较便宜的房子。11月中旬,他通知查克雷斯退房,付清了当月他应付的一份房租。尽管他等候了库比席克片刻,但*后连一张条子也没留便搬进了坐落在维斯巴诺夫另一端的一座阴暗的大楼内——地点在费尔伯大街,大楼俯瞰铁路场。11月18日,他到警察局登记了新住址(这是奥地利和德国的规矩,搬家需登记),所填职业是“学生”,而不是“画家”。几天后,库比席克来到维也纳。在希皮塔耳时,希特勒曾寄一张明信片给库比席克,上边只有一句话:“为你之命名日特致*良好的祝愿。”虽然此后库比席克未曾收到信,但由于他已习惯了希特勒的长时间沉默,抵达维也纳时,他还以为希特勒会到月台上来接他。但月台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希特勒,在检查了自己沉重的箱子后,他便匆忙赶到斯通帕加斯29号。他不明白,希特勒搬了家为何连一张条子也不留。他将自己的新地址交给了查克雷斯太太。时间一星期一星期地过去,但希特勒仍只字不来。库比席克不解。若说是得罪了他,而自己却一无所知,分别时,他们是好朋友呀,而且后来的信也没有冷淡之感。再次去林嗣时,库比席克见了阿道夫的姐姐,他向安吉拉要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新地址,她粗暴地说她不知道,他没给她写信。接着,她便批评库比席克,说她弟弟逃离现实也有他一份责任。他“强硬地”为他的朋友辩护,认为她只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里奥的意思而已。两人话不投机,库比席克转身便走。阿道夫与库比席克断绝了关系,连一切会引起他想起林嗣和家乡的事物也一概不理。他对库比席克的感情并不像库比席克对他那样强烈,就希特勒而言,他们的关系已告一段落——至少在目前是。另外,库比席克取得了成功,自己则遭失败。1909年4月20日,希特勒在费尔伯大街那座可怕的大楼里孤零零地庆祝了自己的20岁生日。一月又一月,他忍受着周围毫无生气的环境,继续过着他在林嗣过的那种梦想生活。他孤独地、安静地打发着日子,可谓是深居简出。邻居们记得,他对人彬彬有礼,但与人疏远。邻近饭馆里(叫库巴达自助饭店)有个掌柜对希特勒的印象极其深刻,“因为他性格孤僻,很安静,又喜欢读书,好像很严肃,与别的年轻人不同”。她非常尊敬他,常额外给他一大块夹肉煎饼。到了夏末,希特勒又面临另外一个危机。除了每月25克朗津贴外,他已穷途末路了。他又从费尔伯大街迁至维斯巴诺夫南边的一个较小的楼内,地址是塞斯奥塞大街58号,21号房——一个小房间。这里与先前的住地一样嘈杂,狭窄的街道上电车来来往往。8月22日,希特勒重新在警察局登记了地址,这次他称自己是“作家”。但是,不到一个月他又离开了较像样的住所,消失在穷困的底层社会中。他未留下片言只语,警察局表上“将来住址”一栏是空白;“何时迁出”一栏里填的是“未定”。他身无分文,又不能或不愿工作,在之后3个月内,他到处流浪,成了一名流浪汉。他睡在公园里或门廊下。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家就是普拉特——多瑙河彼岸一著名的游乐场。若遇大雨,他就在园厅的拱桥下躲避,以外衣当枕。……

作者简介

  约翰·托兰(John Toland 1912-2004),普利策奖获得者、“活的历史”书写者、“二战”参与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其著作有《日本帝国的衰亡》《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1918:无人之境》等,是一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纪实文学作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