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896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48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20389655 ; 978-7-5203-8965-5
内容简介
本书将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视作一个整体,分上、中、下三编,对其研究的“历史化”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上编“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主要考察当代文学历史化“是什么”,对其“三元一体”(即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进行盘整,然后在时空拓展的视域下对有关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作了阐释。中编“历史化的主要路径与研究方法”,分析“怎样历史化”,包括述学范式、经典化筛选、文学史编纂,也包括史料收集与整理、甄别与辨析等。下编“历史化相关专题探讨”,主要从历史化与政治、革命、文学、批评、旧体诗词、知识学养等角度,对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抽样分析。每编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就是紧扣历史化的“本体”和“实践”,围绕“何为历史化”和“如何历史化”两个维度及方向展开。
目录
绪论 历史化: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历史化的概念内涵
二 历史化的学科意义
三 历史化的“内源性”资源与“文学中国”问题
四 叙述框架与研究思路
上编 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
**章 历史语境与结构关系
**节 文学历史化与社会历史化的“结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学者后期介入及其对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影响
第二章 总体图景与时代特质
**节 整体性:时代征候与独立追求
第二节 复杂性:原始景观与澄明判断
第三节 及物性:文献征信与文本细读
第三章 主体构架与知识谱系
**节 主流文学发展轨迹与知识谱系
第二节 精英文学逻辑运演与知识谱系
第三节 大众文学呈现方式与知识谱系
第四章 时空拓展与思考向度
**节 时间拓展:与现代文学历史的纵向承接
第二节 空间拓展:与域外文学历史的横向关联
第三节 关于档案制度及“在地性”问题
第五章 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
**节 个案分析之一:怎样看待朦胧诗“崛起”的讨论
第二节 个案分析之二:如何评价“整体观”的主张与实践
第三节 大众文学三次“革命”及其评价
第四节 “国奖”的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
中编 历史化的主要路径与研究方法
第六章 述学体:形象自塑与历史回溯
**节 作为个人的历史叙述
第二节 自传与回忆录:革命言说与历史剪辑
第三节 文案与文案体:创伤记忆与深度描述
第四节 作家年谱:复杂人生的祛蔽与遮蔽
第七章 经典化:体制运作与典范生成
**节 体制形成与共和国经典生产
第二节 文学选本:创作传统延续与当下思潮浸溉
第三节 文学教育:知识生产与组织规划
第八章 文学史:主流规约与历史重建
**节 当代新传统与历史沉积
第二节 编辑介入与创作史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辐射与镜鉴
第四节 作为“后史”的修订与再版
第九章 史料收集与整理
**节 史料基本形态及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第三节 探寻突破与超越之路
第十章 史料甄别与辨析
**节 “语境还原”下的具体实践
第二节 私人性史料的甄别与辨识
第三节 无法回避的孤证
下编 历史化相关专题探讨
第十一章 历史化的历史观问题
**节 历史观之对历史化的特殊功能价值
第二节 文学怎样表达政治
第三节 文学如何书写革命
第十二章 历史化的文学性问题
**节 文学定位:从“理论本体”凸显说起
第二节 纯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第三节 史诗文体与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第十三章 历史化与文学批评
**节 批评为何及如何参与历史化
第二节 实践反证与当下新面向
第三节 由非虚构写作引发的思考
第十四章 历史化与旧体诗词
**节 旧体诗词人史的依据
第二节 身份群体与多学科研究
第三节 “惯性滑行”之后的追问
第十五章 历史化与知识学养
**节 代际状况及基本判断
第二节 学者知识学养与大学文学教育
第三节 学者知识学养与批评家的关系
结语 历史盘点与八个问题的综合考察
一 八个问题的综合考察
二 历史盘点及对局限性的超越之思
附录一 “50后”学人与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
附录二 历史化内在路径与父母形象重塑——以茅盾、柳青、杨沫子女追述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历史化的概念内涵
二 历史化的学科意义
三 历史化的“内源性”资源与“文学中国”问题
四 叙述框架与研究思路
上编 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
**章 历史语境与结构关系
**节 文学历史化与社会历史化的“结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学者后期介入及其对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影响
第二章 总体图景与时代特质
**节 整体性:时代征候与独立追求
第二节 复杂性:原始景观与澄明判断
第三节 及物性:文献征信与文本细读
第三章 主体构架与知识谱系
**节 主流文学发展轨迹与知识谱系
第二节 精英文学逻辑运演与知识谱系
第三节 大众文学呈现方式与知识谱系
第四章 时空拓展与思考向度
**节 时间拓展:与现代文学历史的纵向承接
第二节 空间拓展:与域外文学历史的横向关联
第三节 关于档案制度及“在地性”问题
第五章 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
**节 个案分析之一:怎样看待朦胧诗“崛起”的讨论
第二节 个案分析之二:如何评价“整体观”的主张与实践
第三节 大众文学三次“革命”及其评价
第四节 “国奖”的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
中编 历史化的主要路径与研究方法
第六章 述学体:形象自塑与历史回溯
**节 作为个人的历史叙述
第二节 自传与回忆录:革命言说与历史剪辑
第三节 文案与文案体:创伤记忆与深度描述
第四节 作家年谱:复杂人生的祛蔽与遮蔽
第七章 经典化:体制运作与典范生成
**节 体制形成与共和国经典生产
第二节 文学选本:创作传统延续与当下思潮浸溉
第三节 文学教育:知识生产与组织规划
第八章 文学史:主流规约与历史重建
**节 当代新传统与历史沉积
第二节 编辑介入与创作史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辐射与镜鉴
第四节 作为“后史”的修订与再版
第九章 史料收集与整理
**节 史料基本形态及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第三节 探寻突破与超越之路
第十章 史料甄别与辨析
**节 “语境还原”下的具体实践
第二节 私人性史料的甄别与辨识
第三节 无法回避的孤证
下编 历史化相关专题探讨
第十一章 历史化的历史观问题
**节 历史观之对历史化的特殊功能价值
第二节 文学怎样表达政治
第三节 文学如何书写革命
第十二章 历史化的文学性问题
**节 文学定位:从“理论本体”凸显说起
第二节 纯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第三节 史诗文体与网络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第十三章 历史化与文学批评
**节 批评为何及如何参与历史化
第二节 实践反证与当下新面向
第三节 由非虚构写作引发的思考
第十四章 历史化与旧体诗词
**节 旧体诗词人史的依据
第二节 身份群体与多学科研究
第三节 “惯性滑行”之后的追问
第十五章 历史化与知识学养
**节 代际状况及基本判断
第二节 学者知识学养与大学文学教育
第三节 学者知识学养与批评家的关系
结语 历史盘点与八个问题的综合考察
一 八个问题的综合考察
二 历史盘点及对局限性的超越之思
附录一 “50后”学人与当代文学历史化研究
附录二 历史化内在路径与父母形象重塑——以茅盾、柳青、杨沫子女追述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秀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当代文化热点、武侠小说、当代散文等。出版有《中国当代文学写真》等著作。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