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深度共情力

深度共情力

1星价 ¥25.9 (4.9折)
2星价¥25.9 定价¥5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5793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4579333 ; 978-7-5645-7933-3

本书特色

★一沙心灵工作室创始人、《绘画心理学》作者全新力作!聚焦情绪与共情,拯救心理亚健康! ★结合丰富的有社会共性的心理咨询案例,揭开情绪的面纱,介绍共情的方法,解读共情的力量! ★提出并阐述产生共情的5大阶段+表达共情的8个步骤+建立亲密关系的10种技巧! ★心理管理学家陈禹安、心理咨询师李浩华、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岳玲、哲学博士贺韧诚挚 ! ★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情商的核心是共情,共情赋予沟通穿透人心的力量! ★共情引导我们:不同情×不说教×不建议×不比较!去感受×去理解×去倾听×去接纳!

内容简介

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促使人类不断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情绪代表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共情?如何实现真正的共情?如何运用共情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如何抵御共情的阴暗面?本书作者结合多年心理咨询一线工作的经验,选取有社会共性的心理咨询案例,以专业朴实的语言和精准深刻的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运作原理,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共情的神奇力量。运用共情,我们可以看清事情的真相和全局,重新审视整个生命,获得崭新的希望;我们可以理清过去和现在,了解当下的情绪,确定人生的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善意和宽容,将生命中的每一段关系带向稳定、和谐与爱。

目录

章 共情是一种能力 一 谁不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呢? ......................................003 二 并不存在的设身处地 ..................................................013 三 真诚面对我们当下的情绪 ..............................................025 四 讨好你并不是真的在意你 ..............................................044 五 自我责备也是一种愤怒 ................................................065 六 孩子要长成什么样才能符合大人的要求? ................................082 七 对于追求的目标我们是不是有些误解了? ................................091 八 不可言说的依恋关系 ..................................................104 第二章 读懂情绪才能 好地共情 一 喜悦来自真诚 ........................................................133 二 焦虑来自不安全感 ....................................................139 三 不安全感是对自我的一种不确定 ........................................145 四 悲伤是一种力量 ......................................................147 五 愤怒是失去控制的表现 ................................................150 六 压力是不能适应变化的反应 ............................................155 七 紧张是一种错觉 ......................................................159 八 没有比恐惧本身 恐惧的事情了 ........................................162 第三章 共情的方法 一 共情是理解自己和他人 ................................................168 1. 共情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168 2. 透过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169 3. 共情具有理解的疗愈力量 ..........................................171 4. 共情的两面性 ....................................................172 5. 共情是我们对整体生活的理解 ......................................173 二 共情是通往亲密关系的道路 ............................................175 1. 学会非暴力肯定性沟通 ............................................175 2. 调整我们的理想化视角 ............................................178 3. 避免关系中的两极化 ..............................................182 4. 不要把一个问题泛化处理 ..........................................185 5. 避免生活中的非黑即白现象 ........................................190 6. 觉察到自身的投射 ................................................192 7. 我们需要学会真实坦然地评价自己 ..................................194 8. 不断去重新评估你的理念 ..........................................197 9. 自满情绪会阻碍真正的共情产生 ....................................199 10 . 重要的是小心认知混淆 ........................................201 三 共情产生的过程 ......................................................205 1. 阶段:叙述者的表达 ..........................................205 2. 第二阶段:倾听者的感知 ..........................................206 3. 第三阶段:倾听者的理解 ..........................................207 4. 第四阶段:倾听者的表达 ..........................................208 5. 第五阶段:叙述者的感知 ..........................................210 四 表达共情的8个关键步骤 .......................................... ...212 1. 学会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提问 ........................................212 2. 学会放缓节奏,表达共情 ..........................................213 3. 承认变化,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215 4. 回到此时此刻,摆脱情绪记忆 ......................................219 5. 关注你自己共情的身体感受 ........................................221 6. 弄清楚原因,让转变发生 ..........................................224 7. 让故事充分展开,保持耐心 ........................................226 8. 设定边界,维持平衡 ..............................................229 第四章 通过共情自我保护 一 共情的阴暗面 ........................................................235 1. 评估别人特质和动机的能力 ........................................236 2. 被恶意利用的共情 ................................................238 二 抵御共情阴暗面的10个步骤 ....................................... ...240 1. 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的共情 ..................................240 2. 了解我们自己的欲望和渴求 ........................................243 3. 学着相信我们天生的本能 ..........................................245 4. 将我们的注意力关注于全局 ........................................246 5. 当心陌生人突兀地接近 ............................................248 6. 小心关系中的过冷和过热 ..........................................249 7. 学会分辨和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253 8. 警惕别人煽动我们的情绪 ..........................................256 9. 留意不一致的言行,那是一种明确的信号 ............................259 10. 记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 .....................................260 后记 ...................................................................263
展开全部

节选

焦虑来自不安全感 焦虑情绪是现在社会一种更长期而更隐秘的情绪,它并不如愤怒或者恐惧那么强烈地显现,但却真实地影响着现代都市里的每个人。当我们预感到有危险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的体验。但是这种“危险”感受的来源可以是现实发生的,也可能是我们自己想象的或者是象征性的。 我们每天都处于一种非常着急的状态,我们一早出门赶公交车,挤不上车就会迟到,会被领导批评或者扣掉奖金。白天在工作中,我们被一遍遍地催促,整个工作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下班后似乎我们也把今天的工作都完成了,但是社交工具彻底打扰了我们的休息生活,移动电话、网络沟通,我们被要求时时保持联系,甚至被要求10分钟内必须回复,此外我们也养成了手机依赖症,不断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就怕错过了什么而跟不上时代的热点,我们的休息时间也没有办法真正离开焦虑的状态。 我们有时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分辨这种和我们自己已经浑然一体的焦虑,但有时我们又会经历非常严重的焦虑情绪。严重的焦虑感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情绪体验,甚至会体验到紧张不安、充满恐惧的强烈情绪,同时也会在生理上伴有一些症状的出现,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舌干燥、手心出汗、震颤,等等。 心理学上将焦虑定义为个体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因为个体受到威胁的程度以及时间的不同,焦虑会有两种表现。一种可以简单理解为巨大的间歇性的恐慌,类似于一些巨大的创伤刺激,这时候焦虑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情绪状态,由具体情境所诱发,但当诱发情境改变时,焦虑情绪也会相应消失。 但另一种焦虑却更隐秘而广泛地存在,甚至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很少引起关注。那是因为这种来自某种威胁或危险的感受,长时间在心灵盘踞。 当然焦虑的情绪也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它的功能是向自我发出危险的信号,提醒我们注意内部或者外部的危险,它促使自我采取措施,以对付危险,或者准备战斗,或者准备逃避,尽快采取行动以避开危险或消除危险。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常常与其他情绪—恐惧、痛苦、愤怒、羞愧、内疚,甚至兴趣—同时发生,因为个体的不同、情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组合。 我有一个来访者属于一直减肥但非常肥胖的人,她告诉我她用过所有的减肥方式,但依旧没有办法控制体重,以及蓬勃的食欲。我们连续讨论了很久关于“饿”的感受,我们的行为受认知所支配,比如当我们认为人只需要吃两顿饭的时候,不吃晚饭的减肥方式就会被自然实施,并且被坚持下去。 我们同时讨论了食物仅仅作为食物的概念,食物并不是一种社交的工具或者满足其他欲望的工具,她表示认知上的认同,但是当“饿”的感觉真实出现的时候,她又变得不知所措,甚至进入一种越控制越糟糕的循环中。 直到有一次我们聊到,有一种情绪,和饥饿的感觉非常相似,那就是焦虑。 当我们集中精力工作的时候,突然觉得饿了,那种饿,常常来自焦虑。如果试着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或者集中注意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这种饿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了。 我们常常会发现,当生活规律的时候,规律地起床、规律地吃饭、规律地生活,体重也会更容易控制,因为对于一个我们认为有把握的生活,我们的焦虑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也不会常常感觉饿。 我们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对外在环境的“危险性”有一个过度的认知评价。当然这样的认知方式并不是突然而来的,而是建立在我们多年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或者因为缺乏自信,或者因为对自己期望过高,以至于实际面临的情况常常与我们的期望不一致。 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事物和我们对事物的信念、观点、态度之间的关系,都有协调和不协调、有关或无关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遇到的现实情况与我们自己的信念观点发生冲突,消极性的情绪反应就会随之而发生,我们对外在事物的认知评价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我有一位来访者是一位研究人员,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但是,当领导让他负责一个独立的项目时,他却感受到了不能克服的焦虑情绪。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焦虑呢?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同事,他希望研究任务能够轻一点,而现在却恰恰相反,他被选来承担*关键的任务。这件事情对他不但不是一种鼓舞,反而加强了他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工作的信念,以至于寝食不安。 一般说来,当我们对于某件事物的认知和实际情况发生不协调时,我们会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竭力解释,这样是为了能够在两种矛盾的事物之间取得某种协调关系。我们有可能会维持原先的信念,否定或者排斥我们所遇到的现实的经验;或者我们会选择欢迎并接受新的信息,从而转变自己已有的信念和对事物的态度。

作者简介

一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沙心灵工作室创始人,曾接受过多种类型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及技能训练。常年从事心理咨询一线工作,有较丰富的个案咨询经验,擅长投射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拉康流派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著有作品《绘画心理学》《绘画心理学·增订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