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岩地龙门阵

石岩地龙门阵

1星价 ¥31.9 (5.5折)
2星价¥31.9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337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7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20533720 ; 978-7-5205-3372-0

内容简介

  《石岩地龙门阵》通过三十多个故事的描写,主要介绍了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地方习俗文化,乡村野史、轶事和传说。  《石岩地龙门阵》内容丰富,有自然景物,有历史故事,有神仙鬼怪,还有凡人凡事。有血与火的战争场面,也有情与爱的生活感悟;有坎坷泥泞的痛苦挣扎,也有痛快淋漓的历史传闻。各类故事,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跃然纸上。  作者力图挖掘家乡的人文底蕴、今昔变迁;着力刻画书中人物创业艰难、世运不均;感叹生命的渺小,物类有情;赞美传统美德,歌颂生活美好。  作者采用摆龙门阵的形式,以平铺直述的手法、通俗平实的语句书写,易读易懂。书中,多处引录了川北特有的民谣、民歌、童谣、言子以及地方曲艺等,使人读来倍感亲切,也为家乡文化传播添砖加瓦。

目录

序:“龙门阵”里觅乡愁/邓国超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石岩地f
辖马口今昔
赵火碧先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的玩笑
英雄f
哈老爷
杜晏波传奇
袁路民小传
火烧皂角坪
轶事纵传何必详,元功极贵同泯亡
黎道台遇仙记
博学士
赵秀才
尹枢自放状头
孔明的预言
天宫院的传说
鲁班修白塔
灵神殿的狐狸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南瓜迷案
疑心
带血的红毛衣
兄弟
新郎
逃兵
水库遗恨
电雷管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老孟
老煌
烟杆
成叔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记忆
说吃
小时候
风俗
三佛形容总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抬滑竿
玩笑
复活
何医生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古代邮传,设驿、铺、塘、所等,置骡马、驿卒,传递文书,供人食宿。每一驿在五至十里、每一铺在二十至三十里不等。在保宁府至成都府的邮路上,大丰铺到柳林铺之间,有一个石灵观非常著名。  传说石灵观里有一尊石佛,慧根灵性,人们求功名、求寿长、求婚姻、求子嗣,无不灵验。四方百姓纷纷云集,烧香拜佛,祈福许愿。于是香火旺盛,信众络绎,名噪遐迩。日久天长,在附近的山梁上形成了节场,人称“石佛场”(所以我们当地人赶集市叫作“赶场”),或三日或五日,交易产品、洽谈生意、休闲娱乐,热闹非凡。观以佛名,地因佛著——现在的石扶场村其实应该叫“石佛场村”。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在村上工作,曾多次提出我们村的名字应该更正,但当时普查的主要负责人认为无关紧要,用他们的话说是“用哪个字都一样”,所以就以讹传讹至今。令人欣慰的是,本文发表后,时逢农村基层行政改制,村委会高度重视,上报市政府,于2020年中将村名改回了“石佛场”。  本来,按常理,既是供奉石佛就不应该以“观”名,既以“观”名,就应该是供奉“三清”的场所,而不应该供奉石佛。但听老人们说,原来观里塑着佛像,解放初还有和尚二人名叫海元、赵培的在里面修行,解放后还籍回家务农去了。所以我一直对石灵观属于道教还是佛教不甚了然,恐怕是以道观之名行佛教之实吧。  石灵观修筑在黑风山的余脉石扶场村和瓦店村、天桥村之间的山梁上,三面悬崖峭壁,一梁如人之高鼻,是一建庙宇的绝佳之地。石灵观兀居隆准之巅,如苍鹰展翅,大鹏翔天。石灵观上与七宝院、神皇垭,下与黑风山万年寺、观音岩、天宫院连成南北一线,阆中到成都的邮路从旁经过,人气、香火皆旺盛。石灵观建筑雄伟,不仅有正殿、后殿,还有戏台。戏台建在当嘴,红灯高挂,锣鼓铿锵,观众可以在几面观看,可以容纳上万人。解放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经常在此唱川剧、演文明戏、开大会斗地主、镇压反革命等等。  我小的时候多次在此玩耍。那时小场上设立屠宰点,腊月间在此观看杀猪,开心得很,蹿上蹿下地耍;还开设个代销店,记得有两个被称为老黄、老郭的人在此经营。有时帮助家里打煤油、买盐、买醋等生活用品,回来的时候,将货物放在山门上,然后在庙里跑前跑后地“逮猫猫”“藏猫猫”,或在戏台上装模作样地演唱一番,胆子大的小朋友还可以在梁柱间爬上爬下地表演“特技”。粗大的梁柱和门槛上面隐隐可以看见“神功”“圣力”等字样,现在想来,那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年号,可见石灵观历史之悠久。  石灵观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做学校。清末、民国时期到70年代初这里一直办学校,是杨、赵二姓共同出资,延请先生教育本族子弟,解放后转为公办学校。附近几个村的小孩凡是能上学的都在这里读书,先是读儒书,后来是现代小学,稍高一点就转到武圣宫。70年代初拆除庙宇,将学校搬迁到杨家祠堂的后面,改为凤鸣公社第二小学校,后为飞凤乡第二小学校,我的高小和初一就是在这里读的。不知何时,学校停办(听说是没有生源),做了养鸡场——连鸡也没有。前年冬天,我特地去看了看,只见房屋破败,门窗俱无,杂草丛生,只有几只鸽子在寒风中“咕咕”地叫着。唏嘘良久,口占一诗曰:  四十年来景物非,岁刃无情鬓毛摧。  书声已随风声远,空余苔痕任人追。  书归正传。民国初年石灵观有一位先生,名叫赵火碧。此人是清末秀才,身材魁梧,性格火暴,胆子大,爱打学生,在他手下读书的学生没有不挨打的,且下手极重,孩子们常常被打得体无完肤。  有一天,恰逢凤鸣当场,先生给每个孩子都布置好学习任务,就赶场喝茶去了。这下好了,孩子们像脱了笼头的牛一样漫山遍野地玩耍起来。其中一个叫石玉辉(我石家二爷爷,外号“哈老爷”)的小朋友,见学校周围的坡岩上长满一丛丛的野枣树,树枝上密密麻麻的一拃长着尖刺。于是,他就折下数十根刺用小树枝编成一只假蜈蚣,到处拿着去吓唬其他同学。同学们被吓得满山跑,不敢回教室。这时,先生回来了。问明原因,拿着石玉辉的“蜈蚣”说:“你这个蜈蚣做得不像,你看我给你做个真正的蜈蚣。”说毕,将石玉辉按在板凳上,拔下枣子刺,一根一根地别在他的耳朵皮上。顿时,小玉辉两只耳朵鲜血直流,杀猪般地哭叫不停。先生仍不罢手,直到两只耳朵都别满了方才作罢。  ……

作者简介

  筱茅,原名杨健,1968年生,四川阆中人,大专文化,种过地、教过书、当过乡村干部、打过工,现为四川路桥集团公司纪检干部。喜爱文学创作,对散文、小说、诗词均有涉猎。本作品为其处女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