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864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8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44786430 ; 978-7-5447-8643-0

本书特色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散文回忆录 ◎ 比肩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深受昆德拉推崇 ◎ 追忆昨日欧洲,重现20世纪布拉格黄金岁月,描绘艰难人世之美丽如斯 ◎ 穿越两次世界大战,书写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私人记忆 ◎ 追踪赛弗尔特的创作道路,展现一代捷克诗人的共同命运 ◎ 捷克文学翻译家杨乐云领衔献译。备受赞誉的经典代表译作 ◎ 特别收录:赛弗尔特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

内容简介

《世界美如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捷克国民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散文体回忆录。诗人通过一则则故事缅怀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从次世界大战到祖国剧变,诗人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私人记忆,回忆着60多年来与捷克诗人、作家、批评家、艺术家和记者的交往细节,记录了半个多世纪来捷克文化界的变迁。同时,他也坦率地剖析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创作倾向,展现了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在历经坎坷的一生后,晚年的他依然着迷于世间众美。回首往事,他说,“剩下的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目录

Ⅰ 茫茫白雪覆盖的一切

引言
一束紫罗兰假花
我们同列宁一起滑冰
颏下系着蝴蝶领结
Thank You, So Blue
一个诗人的诞生
在斯拉维耶咖啡馆窗畔
积雪下的钥匙
“沃尔克可以休矣!”
马哈的花束
致海兰娜·马莉肖娃的一封旧信
一封*精彩的信
一筐礼品
充满歌声的岁月
神奇的铅笔
在卢浮宫的祈祷
凋零的花圈
书的故事三则
证词
波希米亚*后一篇圣诞故事
人带进坟墓的是什么

Ⅱ 厄俄斯,朝霞女神

引言
心曲
托燕小姐
充满大海气息的纸盒
钻石圣器
去克拉卢比途中
三个金币的故事
与弗朗基谢克·赫鲁宾的谈话
厄俄斯,朝霞女神
山羊如镜饭馆
一小块匈牙利熏肠
诗人椅
一盒荷兰雪茄
诗人墓前随想四则
*先拥抱谁
暗杀克拉玛什博士
临刑前五分钟

Ⅲ 在煤炭市场的一夜

引言
古城大钟
厨房的时钟
故居
穿着拖鞋出走
母亲出嫁的小教堂
路遇小诗人
特里斯坦·科比埃尔的烟斗
在煤炭市场的一夜
马利安斯基温泉颂三阕
月光奏鸣曲
在卡洛维伐利的柱廊上
我家园中的小蔷薇
斯拉夫舞曲第十六首
头戴弗里奇帽
第十四颗星
井和诗人

Ⅳ 乌鸦飞满天

引言
去奈拉霍泽卫司的路上
乌哈兰库大楼
三本处女作
切尔纳街
英属圭亚那
福阿德国王的香槟
画家费尔迪什·杜沙赠送的狗
我的火腿生意
冯·霍普审发
诗的献礼
迈森瓷器
斯米霍夫的骷髅舞
克拉卢比车站站台
一缕金发

悲悯心境与抒情心境——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
展开全部

节选

引 言 寂静时当我回首前尘,特别是当我紧紧闭上眼睛的时候,只要稍一转念,就会看到那么多的好人的一张张面孔。在人生旅途中,我同他们不期而遇,同他们中的许多人结下了亲密的友情,往事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更加美好。我仿佛觉得,同他们交谈还是昨天的事情。他们递过来的手上的温暖我还感觉得到。 我还听到沙尔达牨幸福的笑声,托曼牪的讥讽语调以及霍拉牫的低声叙述。在这种时刻,我会感到如果不把与他们相处中的一些事情记下来,哪怕是片言只语或长度不超过一则趣闻逸事的小故事记下来,毕竟有些可惜。他们都是些很杰出、很有趣的人。在那些曾与他们建立友情、对他们的文学生活十分了解的人中间,我可能是*后几人之一了。我也是能把行将永远被遗忘的那些事情写下来的人, 直到我自己也进入他们那黑暗中的无声无形的行列。 他们全都去世了,但是我不会喟然叹息,尽管泪水,不过,我不会去写回忆录。我家里没有片纸只字的记录和数字资料。写这样的回忆录我也缺乏耐心。因而剩下的便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1927年1月底,霍拉带着一本他新出版的诗集《鲜花盛开的树》 走进了杜莫夫卡咖啡馆。这个日期我是在诗集题词下面发现的。那天我们谈了些什么,我当然已无从记忆。但肯定也谈到了某个已经去世的人。可能是沃尔克吧,因为那几年我们对他的诗颇有异议。 突然,霍拉把送我的诗集要了回去,随即在正文前面的一张空白书页上写了一首诗: 墓上飞来大片阴影, 鼓手与世隔绝。 须知死人也会妒忌! 颓丧的柳树枝条低垂, 以沉默把人声撕碎。 死者在地下将我们非议。 这首诗显然是霍拉的即兴之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我躺在维 诺赫拉德医院的新病房时,却突然浮上脑际玩味起来。新病房正对着维诺赫拉德墓园的南墙,从病房的大窗户可以望见许多墓碑和十 字架,还有那低矮的、样式古怪的建筑物———令人神伤的骨灰堂。 有一天傍晚下了场小雪,纪念碑和围墙上铺了一层薄薄的雪,就 像摄影师拍照前在灰暗的石头浮雕上撒了一把面粉,以便图像的轮廓更为清晰。 暮色渐浓,当整个医院已沉浸在夜间的寂静中时,我忽然听到身 底下的什么地方传来说话的声音,两个交错的不协调的声音。显然是某位医生打开了收音机,另有一位病人忘记关掉每个病房都有的 有线广播就睡着了。在医院单薄的现代建筑物里,声音仿佛从深处传来,但相当清楚。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未挂窗帘的大窗户,投向墓地。那声音真像是从地底下,从近在咫尺的墓园的地底下发出来的。 我连忙拂去这一幻觉。亡人是沉默的,固执地沉默不语。 因此,还是让我来非议他们吧,非议这些长眠地下的人。不过,我将友好地、怀着爱非议他们。 我也将非议我自己。 (杨乐云译) 一束紫罗兰假花 我老了,腿脚已不灵活。可是直到不久以前,我还常去佩特馨山,隆冬季节也去。我踏遍整个园子,甚至连小城区雄鹰体育协会上 方那些静悄悄的、游人罕至的小路也没有放过。在一条小路的弯曲 处,我知道有个地方春天盛开着蓝莹莹的紫罗兰。但是,要看到它们却须跳上垒在路侧以防坡土流失的巨石。站在小路上是望不见紫罗兰的,唯有阵阵甜香有时扑到附近行人的鼻下。 前些时候,有位批评家指责我,说我的诗经常回到扇子这个题材上来。我要说,他此言不虚。并且他忘记了还有紫罗兰。我咏紫罗兰的诗也不计其数。请原谅我吧。从儿童时代起,扇子和紫罗兰便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爱它们。 在我的儿童和少年时代,紫罗兰香是备受欢迎的香型。就以我的母亲来说,她丝毫不是讲究衣着的人,可是在她的柜橱底却有一瓶这种香型的廉价香水。她那两个家境富裕、服饰雅致的阔妹妹,身上 都飘逸着这种香味。那年头的时髦风尚还不像现在这样变化迅速,日新月异。香水的品种不多,绝大多数都采用花香,而紫罗兰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那是分离式香型,曾风行一时。直到今天我还从遥 远的年代闻到它的芬芳。 在天堂花园附近的转弯角上,在赫赫有名的黛蕾萨别墅的窗户对面,从前是切希耶游乐场。它的栅栏上方悬挂着这么一块招牌。如今这地方早已盖起了分租房屋,我的一怀惆怅在此徘徊。切 希耶游乐场夏天做什么用我不清楚。无疑有人来此打网球。可是在冬季,那里曾是宽广的滑冰场,光顾的人很多。它正坐落在日什科夫 区和维诺赫拉德区的交界处。我有时跳上栅栏,蛮有兴致地望着那 些欢叫着的、不断移动同时又始终以同一方式忙乱的人群。他们仿佛一味无意义地,然而却是满怀喜悦地在冰场上绕着圈子,弯弯曲曲地交错穿行,将自己的欢乐和无忧无虑的时光在冰面上做几秒钟的记录。我很喜欢这个画面,可是从未产生过投身到这喧闹的人群中 去的愿望。 直到突然有一天。在滑冰场门口我瞥见了邻楼的一个姑娘。很久以来我一直注意着这个姑娘。在街上我常回头看她。她住的比我们的低一层,有过很多次我站在阳台上等候她的红蝴蝶结。见到她时,我对她笑笑,这便是一切。 在 遍地积雪的咯吱声中,她消失在滑冰场的大门里。我站在栅栏旁举目寻找。终于看见她了,那样优美地在冰上回旋。我马上下了决心。我央求妈妈买冰鞋,她很乐意地上附近一家铁器店,花了几个六角币给我买了一双拴带儿的冰刀。那是普通的便宜货。她认为我初学滑冰,用用这也可以了。冰刀甚至有点儿锈迹斑驳,我用砂纸将它们打亮,又用煤油浸泡。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有能力买一双镍制 的、刀尖弯弯卷起的新冰鞋。人们管这种冰鞋叫“带鼻儿的”。不过, 那也只是一副拴带儿的冰刀而已。我把冰刀挂在书包带上往肩上一 搭,径直上了滑冰场。当然不是上所有同学都去的切希耶游乐场。 在同学面前我觉得无所谓,怕的是遇上邻楼那个姑娘。我生平还从 没穿过冰鞋,在她面前我的模样会多么可怜! 滑冰坡我早已不害怕了,还经常去玩,虽然我找的冰坡都比较短,坡度也不太大。在丘陵起伏的日什科夫有些山坡看了简直令人 眩晕。山路笔直地向下倾斜,男孩子们从上面滑下来险些儿滚进电 车底下的事情时有发生。电车轨道正从山路下面横穿而过,山坡有的长达几十米,从上面下来要收住脚跟并非易事。警察有时找到管 院子的,强迫他们在山坡上撒煤渣。可是男孩子们用帽子很快又将 结冰的坡面打扫干净,或者马上在不远处另外弄出一条滑道。 在今天的萨瓦林花园,从前开设过一家避暑餐厅。它的房宇中 间有一块赏心悦目的空地,周围种着栗子树。每到冬季,这里便是滑冰场。去的人少得多,场地也不很大。我的同学们肯定谁也不去。 因此我选中了这个地方。 一上滑冰场我便狼狈不堪。我穿着冰鞋刚站起来就摔倒了。怎么努力也不行。我甚至尝试着抓住栏杆,可是两脚一个劲儿地打滑,身体随着又倒了下去。经过约莫两小时的艰苦奋斗,我勉强能稍稍 走几步了,当然每次都以令人难堪的摔跤告终。要不是我眼前有一张姑娘的脸庞———嵌在栗色鬈发中,发上系了红蝴蝶结———我就会 把倒霉的冰刀搭到肩上,沮丧地回家去了。可是姑娘的眼睛鞭策着我脆弱、动摇的意志。 我这副无能为力的窘困样儿被一位站在滑冰场栏杆外面的夫人注意到了。她举止文雅,很有魅力,毫无疑问是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一个年纪同我相仿的小男孩,就在冰场上。这孩子压根儿不会花样滑冰,他也是初学,可是已能站得相当稳当,正绕着冰场犹犹豫豫地滑着。每当他回到母亲跟前,美丽的夫人便从她那只深深的手袋 里掏出一块夹心巧克力,塞进他的嘴巴。看得出来,这完全是出于喜悦,因为他有了进步。她的手袋上装饰着一大束紫罗兰假花。 我在她近旁胆怯地摇摇晃晃试着步子,而每次快到她面前时,总是毫无例外地仰天摔倒,哧溜一下直滚到她的脚边。这确实有点儿丢脸。这样反复摔了约莫五次之后,她显然觉得我很可怜,便扶我站起来,然后走进滑冰场,一手牢牢地抓住我的胳膊,领着我滑。虽然 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但她是那样的慈爱,用那样和蔼的口吻同我说 话,我便欣然听命于她的亲切引领了。有几次我脚下打滑,身子又要摔倒,可是她稳稳地扶住了我,摔也只是脸扑在她那只手袋上的一大 束紫罗兰假花上而已。当年人们把手筒叫手袋,它是妇女冬季不可 或缺的服饰之一。大约半个小时后,她松开手让我独自试试,自己站在一旁。我摔倒的次数少多了,*后居然绕着滑冰场蛮不错地滑了 一整圈。这对我来说不啻是个奇迹。虽然我的动作战战兢兢,滑得 很慢,但毕竟绕了整整一圈,在冰上也多少算是站稳了。当我回到那只装饰着紫罗兰的手袋面前时,两根温柔的女性手指往我嘴里塞了 一块夹心巧克力。那天我吃到了好几块。*后一块塞给我时,她用温暖、甜蜜的手掌在我的嘴巴上轻轻按了一下。这是说再见了。她带着儿子离开冰场,我依依不舍地目送着他们。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滑冰场。虽然没有再见到装饰着紫罗兰的手袋,但是滑冰我已多少学会了一些,第三天我便壮着胆子上切希耶游乐场了。可是由于那个手掌和那束紫罗兰,我渐渐把头发上的红蝴蝶结淡忘了,到后来便完全把它抛到了九霄云外。奥尔德日赫·诺维先生,您听到我说什么了吗?这篇回忆是献 给您的。您肯定知道为什么! (杨乐云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捷克诗人、记者,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作家。 出身布拉格工人家庭,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登文坛。他的创作横跨国家动荡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记录了捷克民族文化传统的真实风貌与诗人自身丰富而鲜活的内心世界。凭借其作品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感,他成为了捷克国民诗人。1967年,他被授予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艺术家”称号。 1984年,赛弗尔特由于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位斩获该奖的捷克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泪城》《群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等,另有散文和回忆录作品《世界美如斯》。 【译者简介】 杨乐云(1919—2009),捷克文学专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副编审。译有《过于喧嚣的孤独》《小城故事》《早春私语》《世界美如斯》等。 杨学新、陈韫宁,长期从事中捷两国文化交流工作,参与翻译《笔迹的秘密》《世界美如斯》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