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1星价 ¥30.9 (4.9折)
2星价¥30.9 定价¥6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340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1-07-02
  • 条形码:9787568234016 ; 978-7-5682-3401-6

内容简介

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书共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部分,涉及生活中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植、医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该书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审美情趣,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卷一 词曲部

结构** ‖003

词采第二 ‖040

音律第三 ‖055

宾白第四 ‖079

卷二 演习部

选剧** ‖089

变调第二 ‖096

授曲第三 ‖103

教白第四 ‖110

卷三 居室部

房舍** ‖121

窗栏第二 ‖133

墙壁第三 ‖142

联匾第四 ‖154

山石第五 ‖157

卷四 器玩部

制度** ‖167

位置第二 ‖189

卷五 饮馔部

蔬食** ‖199

谷食第二 ‖214

肉食第三 ‖223

卷六 种植部

木本** ‖243

卷七 颐养部

行乐** ‖263

止忧第二 ‖287

调饮啜第三 ‖293

却病第四 ‖301

疗病第五 ‖307


展开全部

节选

戒讽刺 原 典 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 之具也。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 杀人,人则未尽知也。然笔能杀人, 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人较刀之杀 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 之而明言以戒世者。予请深言其故。 何以知之?知之于刑人之际。杀之与 剐①,同是一死,而轻重别焉者。以杀止一刀,为时不久,头落而事 毕矣;剐必数十百刀,为时必经数刻,死而不死,痛而复痛,求为 头落事毕而不可得者,只在久与暂之分耳。然则笔之杀人,其为痛 也,岂止数刻而已哉!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②,因愚夫愚妇 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 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由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 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③之具也。后世刻薄之流, 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报仇泄怨。心之所喜者,处以生旦之位, 意之所怒者,变以净丑之形,且举千百年未闻之丑行,幻设而加于 一人之身,使梨园④习而传之,几为定案,虽有孝子慈孙,不能改 也。噫,岂千古文章,止为杀人而设?一生诵读,徒备行凶造孽之 需乎?苍颉造字而鬼夜哭,造物之心,未必非逆料至此也。凡作传 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以之报 恩则可,以之报怨则不可;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 不可。 人谓《琵琶》一书,为讥王四而设。因其不孝于亲,故加以入 赘豪门,致亲饿死之事。何以知之?因“琵琶”二字,有四“王” 字冒于其上,则其寓意可知也。噫,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⑤ 也。凡作伟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 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⑥,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传非文字之 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五经》《四书》《左》《国》《史》 《汉》诸书,与大地山河同其不朽,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 轻薄之子厕于其间乎?但观《琵琶》得传至今,则高则诚之为人, 必有善行可予,是以天寿其名,使不与身俱没,岂残忍刻薄之徒 哉!即使当日与王四有隙,故以不孝加之,然则彼与蔡邕未必有 隙,何以有隙之人,止暗寓其姓,不明叱其名,而以未必有隙之 人,反蒙李代桃僵⑦之实乎?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创为 是说者,其不学无术可知矣。 予向梓传奇,尝埒⑧誓词于首,其略云: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 恩于有托;抹净丑以花面,亦属调笑于无心;凡以点缀词场,使不 岑寂而已。但虑七情以内,无境不生,六合之中,何所不有。幻设 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乔⑨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焉知不以无 基之楼阁,认为有样之葫芦?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 所指,甘为三世之喑,即漏显诛,难逋⑩阴罚。此种血忱,业已沁入 梨枣??,印政寰中久矣。而好事之家,犹有不尽相谅者,每观一剧, 必问所指何人。噫,如其尽有所指,则誓词之设,已经二十余年, 上帝有赫,实式临之,胡不降之以罚?兹以身后之事,且置勿论, 论其现在者:年将六十,即旦夕就木,不为夭矣。向忧伯道之忧??, 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 属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年虽迈而筋 力未衰,涉水登山,少年场往往追予弗及;貌虽癯而精血未耗,寻 花觅柳,儿女事犹然自觉情长。所患在贫,贫也,非病也;所少在 贵,贵岂人人可幸致乎?是造物之悯予,亦云至矣。非悯其才,非 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于人心世道, 若止论等身,几与曹交食粟之躯等其高下。使其间稍伏机心,略藏 匕首,造物且诛之夺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犹得徉狂自 肆于笔墨之林哉?吾于发端之始,即以讽刺戒人,且若嚣嚣自鸣得 意者,非敢故作夜郎,窃恐词人不究立言初意,谬信“琵琶王四” 之说,因谬成真。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 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上帝讨无礼,予其 首诛乎?现身说法,盖为此耳。 注 释 ① 剐:古代酷刑,即凌迟。 ② 木铎:古代传布命令,施行政教时使用的一种木舌大铃。后 来被作为宣扬教化的代称。 ③ 弭灾:消灾。 ④ 梨园: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相传唐玄宗曾在“梨园”教习 宫女乐工演习音乐舞蹈,后人便以此指代戏院或戏曲界。 ⑤ 齐东野人之语:语出《孟子》,乡下人的无稽之谈。宋代以 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 人。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 抵是指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 ⑥ 倒峡之词:比喻文思富赡。语本杜甫诗《醉歌行》:“词源 倒倾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⑦ 李代桃僵:又称“桃僵代李”。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 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 受过。 ⑧ 埒:原指矮墙、围墙,此处是指雕刻的意思。 ⑨ 乔:假。 ⑩ 逋:逃逸。 ?? 梨枣:书版之代称。古代多用梨木和枣木制版刻书。 ?? 伯道之忧:无子之忧。晋代邓攸,字伯道,战乱中为保全侄 子而丢弃了儿子,终老无子。 ?? 景升豚犬:汉末刘表,字景升,死后,儿子降曹。曹操曾说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后“景升豚犬”指没出息的儿子,多为 谦辞。 ?? 桑榆:落日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比喻年老的时光。 译 文 武士的刀,文人的笔,都是杀人的工具。大家都知道刀可以杀 人,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笔也可以杀人。虽然也有人知道笔可以杀 人,但是用笔杀人比用刀杀人更快百倍、更凶猛百倍,则很少有人 知道并且公开地说出来警戒世人。请准许我深入地说一下其中的缘 故。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在刑场上处决犯人之时,领悟出来的。 砍头和剐刑,都是死,但有用刑轻重的分别。因为砍头只是一刀, 时间短暂,头一落地事情就结束了;剐刑就一定要几十到几百刀, 时间必须要经历几刻钟,想要死得干脆痛快些办不到,疼痛却接二 连三。砍头和剐刑的分别只在于时间的长短不同。但是用笔杀人, 其中的疼痛何止几刻钟呢?我对前人把戏曲传奇当作宣传政教的工 具,感到十分奇怪。大概是因为老百姓中认识字能读书的人不多, 所以人们写这种戏曲作品,借演员的表演让大家观看,以此作为劝 诫人们做善事、不做坏事的途径。告诉他们做好事的人有这样好的 结局,做坏事的人会有那样一个下场,使人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所以,它可以说是救人救世的药方,解救痛苦、消除灾 难的工具。后来一些刻薄的人利用这个办法来倒行逆施,借创作 词曲报仇、发泄自己的怨恨。自己心里喜欢的人,就把他放在生角 和旦角的位置;心里对他不满的人,就把他虚构成净角和丑角的形 象。并且捏造出千百年没有听说过的丑陋行径,牵强附会地加在他 的仇人一个人身上,让唱戏的人表演并传扬,使其几乎成为定论, 即使这个人有孝顺的子孙,也无法改变这种定局。唉!难道古往今 来的文章只是为了杀人而创作的吗?读一辈子书,只是为了具备行 凶造孽的条件吗?传说仓颉造字时有鬼在夜里哭泣,这表示当初造 物的人未必没有想到这一点。只要是创作戏曲的人,先要把这种邪 念思想洗涤干净,一定要存有一副忠实厚道的心肠,不要做残酷毒 辣的事情。用文章报答恩情可以,用来发泄怨气就不可以;用文章 劝勉善事惩戒坏事可以,用来欺骗好人做坏事就不可以。 有人说《琵琶记》这本书是作者为了讥讽王四而作的。因为 他对亲人不孝顺,所以书中加入了做富豪人家的女婿,导致双亲饿 死的情节。这点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琵琶”这两个字上面是四 个“王”字,它的寓意由此就可以知道。唉!这不是有修养的君子 所说的话,而是山野村夫的无稽之谈。凡是写出可以流传于后世的 文章,必须先有一颗可以流传于后世的心,然后鬼神显灵赐予他生 花妙笔,使他文思泉涌,写出人人称赞、流芳百世的文章。不是文 章里面的文字让它流传,而是作者的一腔正气使它流传。《五经》 《四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等书,与大地山河一 同存在,永不腐朽,试问当年写这些书的作者中,有一个不肖之 子、轻薄之徒混杂在其中吗?再看看《琵琶记》,这部剧本能够流 传至今,那么高则诚的为人一定善良值得称赞。所以上天让他的名 字能够永远流传,而没有与肉体一起消亡,他怎么是残忍刻薄的人 呢?即使他当年与王四真有矛盾,故意给王四加上不孝顺的罪名, 但是他与蔡邕未必有矛盾。为什么对有矛盾的人,只暗中说出他的 姓而不公开指出他的名字,而对和自己未必有矛盾的人,反而让人 家李代桃僵、替人顶罪呢?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从来没有一个人 为这件事争辩。提出“《琵琶记》是为了讥讽王四”这种说法的 人,他的不学无术显而易见。 我以前在出版自己的戏曲作 品时,曾经在作品的开头附上一 段誓词,大意是:我给生角、旦 角加上美名,并不是为了向我有 所寄托的人换取感激;给净角、 丑角抹个花脸,也只是出于无心 的调笑。这样做都是为了给戏场增加点缀,使氛围不那么冷清而 已。但是考虑到在人的七情六欲范围内,没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 天地之间,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存在的。我虚构一件事,现实生活中 就会有一件事与它相似;我编造一个名字,就会有一个人的名字与 它巧合。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把我凭空捏造的东西当作以他为靶子的 指桑骂槐呢?因此我滴血向上天发誓,拿出自己的心向世人告白, 如果有丝毫的暗讽之处,我甘愿三辈子都当哑巴,即使我逃脱了 阳间的责骂,也难以逃脱阴间的惩罚。这种发自内心的誓言早就附 在书的开头出版了,在世间得到证明很久了。但有些好事的人仍然 不能完全原谅我,每看一场戏,一定要向我追问剧中人物指的是哪 个人。唉!如果这些剧本都有所影射,那么我发誓言已经二十多年 了,上天有眼,随时应验,却为什么不给我惩罚呢?死后的事情, 暂时放到一边不说它,先谈论我现在的状况:我年近六十,即便是 马上就死去,活的时间也不短了。过去我担心自己没有后代,现在 我已经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正在肚子里怀着还没有生下来的、 生完孩子不久还将怀孕的,也不止一个人。虽然我的这些孩子都不 争气,但是靠他们还能给我的晚年带来一点安慰,我不会有穷苦人 家无儿无女的担忧。虽然我年纪大了,但筋骨还不错,跋山涉水, 年轻人常常也追不上我。我虽然容貌瘦削,但精血还没有耗尽,寻 花问柳时,仍然会儿女情长。我所担心的只是贫穷,贫穷并不是毛 病;我所缺少的是富贵,但富贵难道是每个人都能侥幸得到的吗? 所以说,这是造物主对我的厚爱。上天不是怜惜我的才华,也不是 怜惜我的德行,而是怜惜我心中没有杂念。我这辈子写的书,虽然 对人心世道没有什么帮助,但如果只论著作等身,几乎能和曹交所 说的食粟之躯一比高低。如果我心里稍微藏着一些心机,略微有害 人之意,那么造物主诛杀我剥夺我尚且来不及,能容忍我这个自作 孽的人老而不死,让我还能疯疯癫癫地舞文弄墨吗?我在本书的开 头就告诫人们不要讽刺他人,以至于上面的文字可能显得狂妄自 大、自鸣得意,不是我胆敢故意夜郎自大,而是我私下里担心创作 戏曲的人不清楚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而错误地相信“《琵琶记》 是影射王四”的说法,将错误的当成真实的。谁没有恩怨?谁没有 牢骚?如果都借戏曲创作来发泄怨恨,那么这本书就不是阐明戏曲 创作的书,而是教人做危险邪恶事情的书。上天如果要追究无礼之 人,我岂不是首当其冲?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告诉大家,就 是出于这个目的。 评 析 这一款的主旨是谈“文德”。 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哪行哪业,为人处世首先要讲的就是 “德”,李渔倡导的文德是“反对以文为手段来报仇泄愤,达到私 人目的”。他提出“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 心,勿为惨毒之事”“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可”, 是为“文德”。中国历来将道德与文章连在一起,合称为道德文章, 因此,写文章的**要务是修德,有至德才会有至文,屈原的楚辞、 杜甫的诗篇,之所以流传千古,皆由此也。 为文如此,为人处世亦然。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他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他曾设立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戏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他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作品。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大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