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巨匠·欧阳予倩

百年巨匠·欧阳予倩

¥37.7 (6.3折) ?
00:00:00
1星价 ¥41.9
2星价¥41.9 定价¥59.8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0728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01072880 ; 978-7-5010-7288-0

本书特色

《百年巨匠》丛书按照时间走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位近现代大师的成长之路。本书是《百年巨匠》丛书之一,在同名纪录片《百年巨匠·欧阳予倩》的基础上,采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真实再现三种呈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欧阳予倩丰富的一生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

内容简介

本书写的是欧阳予倩的戏剧人生。 他童年看戏、扮演,青年在日本春柳社**次登台,回国后以职业京戏演员身份在氍毹场上二十余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欧阳予倩在南通“更俗”,是他从台前到幕后转变的开始。囿于社会环境、现实条件制约,旧戏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欧阳予倩一生颠沛流离,在戏剧与影视两个领域游走,寻找发力点,不断尝试,不惧失败,跌倒再爬起。组织南京国民剧场、广东戏剧研究所,开展桂剧改革、领导西南剧展,新中国成立后主持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颇具规模和挑战的实践,是欧阳予倩百年前的探索。 时光已经走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如今物质条件富足,科技、电子、交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技术出现和变化。然而,在丰厚物质条件的环境下,文化、精神方面却鲜有大的成果和突破。其中原委,也许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本传记,在寄于戏剧学子可以窥探百余年前戏剧*初发生时的样貌以及中国传统戏曲、早期话剧发展经历几次变迁的同时,更是面向更广泛的读者,希望更多的人共同了解一番——中国的戏剧艺术。

目录

**章 童年里捕捉“戏”的影子
童年与“戏”
韵秋
第二章 遇见“春柳社”
初次登台
申酉会
第三章 自他演戏以来
“后春柳”演剧
“挨一百个子弹也不灰心”
职业京戏演员的乐与苦
第四章 更除旧俗进入现代
更俗剧场
《更俗剧场规约》
伶工学社
第五章 戏剧与影视两栖
只得再度搭班
电影半路出家
南京国民剧场
《潘金莲》
“南国社”
《再说旧戏的改革》
第六章 在广东戏剧研究所
“创造适时代为民众的新剧”
从台前到幕后
广东戏剧研究所
戏剧理论探讨
第七章 再出发
离粤返沪游历西方
再度从影
抗日救亡与旧戏改革
第八章 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桂林
桂剧改革
“中旅”“中艺”“中救”
二度入桂
《后台人语》
西南剧展
第九章 “求真、创造、至美”
“我诞丑年湖南牛”
国立戏剧学院
再排《桃花扇》
苏联专家
导演方法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
与梅兰芳率团访日演出
《黑奴恨》
巨星陨落
后记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节选

童年与“戏”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日(农历四月初二)出生于湖南浏阳普迹镇青龙头村一个书香门第的仕官家庭,生长在苦难的中国。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在1907年日本东京春柳社参加的**次演出《黑奴吁天录》节目单上,署名兰客。还有笔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 欧阳予倩的独女欧阳敬如曾问过父亲,为什么自称“桃花不疑庵”呢?欧阳予倩回答说:“过去有位志勤禅师见桃花之偈:‘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但是我和他不同,我彻悟不疑的不是佛法之道,而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之道。” 女儿欧阳敬如一直将这番话语记在心中,在《父亲欧阳予倩》一书中,欧阳敬如深情写道:“在浩渺纷繁的往事中,桃花和我父亲一生的关联颇为密切。他出生在春天,结婚也在鲜花怒放的春天;他创作的话剧《桃花扇》、影片《新桃花扇》、京剧《人面桃花》(周恩来总理称赞其恰似一首美丽的田园诗)等都跟桃花有关。” 欧阳予倩的祖父欧阳中鹄(1849-1911),字节吾,号瓣姜。祖父敬佩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由于王夫之号姜斋,祖父欧阳中鹄因而自谦“瓣姜”。祖父家境贫寒,但无论酷暑寒冬都不间断借书阅读,成为博学致闻达的学者。 欧阳中鹄当过广西桂林知府。虽为官,却是不看重钱财的儒官,曾说:“只有几千卷书留给子孙,这也就能够使子孙不致仰面求人了。”因此祖父家并不富裕,是靠苦学成才。谭嗣同曾称赞欧阳中鹄师的学问“实能出风入雅,振前贤未坠之绪”。 祖父颇具民主革命思想,崇尚进步理念,秉承王夫之学说,推崇变革。作为谭嗣同、唐才常等维新人士的老师,支持谭嗣同“变法革新”,但不赞成“尽变西法”以及推翻传统文化。 欧阳中鹄在浏阳时,在当地保守人士反对的压力下,曾联合当时有声望的浏阳学者涂启先、刘人熙等兴办了算学馆,还与唐才常、刘善涵等商议召集同仁集资,1895年在浏阳文庙后山奎文阁办起了算学社。“算学社”的目标是学习有用之学,培育新型人才。 谭嗣同和唐才常都实质性地参与了算学社的事务。算学社以中两并重的教学方针树立了新式学堂创办模式,成为浏阳开启新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打破了湖南因循守旧排斥“洋务”的格局,揭开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序幕。 祖父1898年进京纂修《会典》。后来谭嗣同的母亲、姐姐、大哥等亲属同时染上白喉症,不幸去世于北平浏阳会馆,其他人都能多远躲多远,祖父不怕被感染的风险,带人前去处理殡葬。 祖父后来受变法七君子的牵连被贬到广西。从1903年至1911年病故,欧阳中鹄在广西先后担任思恩知府、平乐知府、桂林知府、广西提法使。有《瓣姜文稿》传世。 谭嗣同遇害后,很多人担心受到牵连,烧毁与谭嗣同往来的书信,祖父却妥善保存了与谭嗣同的信函。欧阳予倩后来将祖父保留下来的宝贵书信一直随身携带,并收录到《谭嗣同书简》中。 “瓣姜师阅尽苦辛,思之欲涕,一片血诚,鲜能知之,惟苍生阴受其福而已。”——谭嗣同曾以诗歌寄思情,他和唐才常对欧阳中鹄师都非常敬重,他们亦师亦友,感情十分深厚。 欧阳予倩的父亲欧阳自耕,虽常年闲居在家,却也在格致、音律等方面有自己的研究。母亲刘倚霞,也能懂些文化,还会画画。从祖辈到父辈,欧阳予倩的家庭都称得上诗礼人家。出生在这样环境的家庭,欧阳予倩从小就在家塾得到良好、系统的教育。名师授业,认字读书;四书五经,诗词格律。欧阳予倩从小就接触了《铁函心史》《明夷待访录》《大义觉迷录》以及英文、地理、天文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孩童时就开始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养分,成为欧阳予倩生命的底色。 有祖父以及家人的庇护和关心,欧阳予倩童年时期是有吃有穿、有长辈疼惜的幸福孩子。他可以扯窗帘当服装、给弟弟妹妹的脸上涂油彩、拉着家里佣人就地演戏,孩童的天性烂漫恣意发挥表达。他在相对安宁的家庭环境中吸收了多方面的知识,既有应试的八股文,也有科举废除后兴起的西洋新学,还有中国古典文化,这些所闻所感都在他的身体里慢慢发酵。 P2-4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