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之思——一位中国教育人类学者的田野回望

成年之思——一位中国教育人类学者的田野回望

1星价 ¥23.7 (7.4折)
2星价¥23.7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9302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2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68930239 ; 978-7-5689-3023-9

本书特色

万卷方法系列;一部学者的自我挖掘和分析之作,探究研究者与研究田野如何相互构建。

内容简介

该书从一位人类学者自身的田野研究经历出发,将田野研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细致入微地呈现了从提出问题、走进田野、建立研究关系、生成研究结论,到研究伦理的处理等田野研究的完整历程,以及作为研究田野的不同的学校文化景观。本书可以为人类学研究者提供如何开展田野研究的直接经验。作者结合自己所做的几项田野研究,以叙事体的形式,将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经历和生命体验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本书不但展示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艰难跋涉,也展示了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崎岖之路。

目录

题记 回望:田野研究背后的故事 一、人类学者的成年:田野研究的独特贡献 二、时空境遇:开启田野故事的叙事之门 **章 研究问题的诞生:基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经历 一、问题意识从何而来 (一)研究选题中的情感因素 (二)研究问题中的对话意识 二、 教学建议:如何创生研究问题 (一)适切性: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匹配 (二)实践感:从“逻辑的实践”到“实践的逻辑” (三)研究问题的开放性:人不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二章 走进田野:田野工作的开展 一、建构属于自己的田野 二、生成田野研究的分析框架 三、重新发现田野的意义 四、理论观照下的田野经验 五、多点民族志下的田野研究 六、研究者与田野的关系 (一)研究者身份的社会建构 (二)进场与退场:田野研究的时空维度 (三)“离我远去”与“化熟为生” 第三章 我与他者:田野研究中的研究关系 一、研究者身份的文化洞察 (一)研究者是谁? (二)研究者的文化他性 (三)边缘人的身份认同 (四)研究者的角色类型 二、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类型 (一)人与人的交往性关系 (二)对象性关系 (三)行动者关系 三、知识与权力关系的体现 四、田野研究示例 (一)田野工作的开始 (二)生活史研究:走进校长的精神世界 第四章 基于田野考察的研究发现 一、从田野而来的研究发现 (一)乡士社会与乡村学校的关联 (二)跨越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鸿沟 (三)意外后果:文化惯习的力量 二、野研究的知识和文化立场 (一)立场与科学:田野研究的知识立场 (二)田野研究的文化立场 三、教学建议:分析与表达的艺术 (一)变通: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观察点 (二)场域:田野研究中的结构性因素 (三)表达:从田野日记到论文写作 第五章 研究伦理问题 一、田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一)公开还是隐匿?关于隐私权的处理 (二)知情权问题:有目的地“转化”是否可能? (三)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二、伦理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研究伦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二)女性主义的反省与挑战 (三)教育调查中的伦理问题 结语 田野研究:人类学者的自我发现之旅 附录 我的田野研究年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齐学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道德教育、教育社会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六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