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

1星价 ¥47.6 (6.1折)
2星价¥47.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403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68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21740332 ; 978-7-5217-4033-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阅读1.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重磅新作。 2.“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绿色发展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各个行业加速低碳转型,资金需求巨大,绿色金融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全书从可持续发展国际潮流的起源与演变出发,回顾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协定,并对近期全球的碳中和趋势与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绿色复苏”进行梳理,以捕捉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3.系统、全面介绍了气候投融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资、绿色保险、碳市场与碳金融这六大绿色金融市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方法、实践和案例。 4.详细对比了国内外绿色金融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与市场发展。 5.推荐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决策部门、金融机构和从业者、需要实行碳减排的企业管理者、经济金融学家、智库研究学者、大学教授和学生阅读本书。

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猛,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发展都已取得初步成效。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将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意味着绿色金融的内涵将进一步扩展。为此,《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一书对过去绿色金融政策与市场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同时展望了未来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将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本书首先回顾了优选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以捕捉碳中和大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剖析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并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金融的政策与标准,*后聚焦绿色金融市场助力碳中和的实践,展现了气候投融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资与ESG、绿色保险、碳市场与碳金融等各领域的新发展趋势。

目录

序 言 I
趋势篇 碳中和大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章 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国际社会的理念发展与深入人心
一、国际潮流:从可持续发展到应对气候变化
二、碳中和与“绿色复苏”成为全球趋势
第二章 中国的绿色发展与碳中和
一、中国碳排放状况与应对气候变化
二、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
三、中国的换道赶超与后发优势
政策篇 绿色金融政策与标准
**章 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相关概念与内涵
一、可持续金融相关概念
二、可持续投资与ESG 概念
第二章 国际绿色金融政策与发展
一、《欧洲绿色协议》与可持续金融战略
二、《英国绿色金融战略》
三、美国拜登政府气候行动与计划
第三章 国际绿色金融重要规则与标准
一、赤道原则的发展与更新
二、负责任银行原则
三、国际绿色债券规则与标准
四、负责任投资原则
第四章 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一、中国绿色金融标准框架与主要内容
二、中国绿色信贷政策与标准发展
三、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发展
实践篇 绿色金融市场助力碳中和
**章 气候投融资
一、国际气候投融资的需求与进展
二、中国气候投融资的发展与建议
三、中国气候投融资产品与创新
第二章 绿色信贷
一、国际绿色信贷市场概况
二、我国绿色信贷市场规模与结构
三、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与创新
第三章 绿色债券
一、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概况
二、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概况
三、中国绿色金融债券市场
四、中国绿色企业债券与绿色公司债券
五、中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六、中国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第四章 可持续投资与ESG
一、国际可持续投资概况
二、可持续投资的投资策略
三、中国可持续投资发展
第五章 绿色保险
一、环境与气候变化对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299
二、资产端:绿色保险投资
三、负债端:加强我国环境气候相关风险管理能力
第六章 碳市场与碳金融
一、国际主要碳市场
二、中国碳市场
三、从碳市场到碳金融
第七章 碳中和时代的金融机构管理创新
一、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
二、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三、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事实上,我国的绿色金融已历经多年发展,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市场发展都已取得初步成效。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 号),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绿色金融市场不断扩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市场已初具规模,绿色基金、ESG投资(ESG指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绿色保险等正快速发展,碳市场顺利推出,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实践不断涌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绿色发展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这也对未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我国“30·60”的“双碳”目标,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行业都会加速低碳转型,资金需求巨大。很多机构预测,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30~40年的新增资金需求在100万亿~200万亿元。在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下,绿色金融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意味着绿色金融的内涵将进一步扩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绿色金融政策与市场发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同时展望未来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将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趋势篇、政策篇、实践篇。 **篇为趋势篇,聚焦碳中和大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在此篇中,我们将从可持续发展国际潮流的起源与演变出发,回顾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协定,并对近期全球的碳中和趋势与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绿色复苏”进行梳理,以捕捉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篇为政策篇,聚焦国内外绿色金融的政策与标准。在此篇中,我们首先剖析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概念与内涵,然后介绍了国际主要经济体制定的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与战略,以及国际绿色金融的重要规则与标准,*后对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进行了全面梳理。 第三篇为实践篇,聚焦绿色金融市场助力碳中和的实践。此篇为本书的重点,分别针对气候投融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可持续投资与ESG、绿色保险、碳市场与碳金融等六大绿色金融市场细分领域的国内外实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展现了碳中和目标下各领域的新发展趋势。*后从绿色金融市场转向金融机构实践,总结与展望碳中和时代金融机构的管理与机制创新。 作为中国绿色金融从无到有发展的亲历者与研究者,我们幸于生逢其时!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愿本书成为读者了解和学习绿色金融的一本参考书、工具书,或故事书。本书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未尽之处还请诸位读者见谅。

作者简介

鲁政委。经济学博士,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CIFA)常务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CCEF)理事。2010年12月被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确定为“上海金融领军人才”。曾在《经济研究》和The Chinese Economy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预测背后的逻辑:像鲁政委一样思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聚焦需求侧:经济新格局下的消费、投资与出口》(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10月)。 钱立华。兴业研究首席绿色金融分析师,绿色金融高级专家,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前项目官员。拥有超过15年的绿色金融和银行工作经历,在绿色金融政策、市场、标准、产品、业务及实践方面经验丰富。曾深度参与了中国**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的筹建、部分绿色金融监管相关制度的起草和制定,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部委和国际机构的绿色金融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亚洲货币》、CFA协会(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评选的多个绿色金融奖项,数十篇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金融》等专业期刊上。 方琦。金融学硕士,兴业研究高级绿色金融分析师。主要从事气候金融和碳金融、绿色金融理论与市场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亚洲货币》2019年和2021年“中国绿色金融杰出研究成果奖”、CFA协会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19年评选的“绿色金融论文”三等奖、中华环保联合会评选的“绿色金融十大案例奖”等。曾在SCI期刊Sustainability,以及《金融监管研究》和《中国金融》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绿色金融研究方面的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