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1星价 ¥11.8 (3.7折)
2星价¥11.8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1621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00162117 ; 978-7-5001-6211-7

本书特色

★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中国作家 茅盾 ★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喜是悲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都很熟悉似的……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中国文艺理论家、诗人 胡风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完成的,当时她疾病缠身,内心充满寂寞、苦闷。1940年9月1日刊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2月12日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在这部作品中,她以家乡为原型,以散文化的笔调,构建了一座“呼兰河城”,故乡呼兰河畔的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对话、一条条街道、一种种风俗、一幕幕场景悉数浮现在眼前。《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她将自己童年家乡的记忆碎片,一片一片地摆出来,那是一种灵魂深处独有的乡土气息,是其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一抹暖色,也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茅盾赞誉这部作品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并人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从表面上看,这座呼兰河城并非安详宁静的天堂,而是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似乎处处透露出低沉的气息,殊不知萧红的描述文字恰恰蕴含着国民韧性和原始的生命欲望。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  “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店,**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大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使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跑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检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得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路行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了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了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的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二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马吃饱了之后,他们再跑。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了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从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见的。只有凭了认路的人的记忆才知道是走向了什么方向。拉着粮食的七匹马的大车,是到他们附近的城里去。载来大豆的卖了大豆,载来高粱的卖了高粱。等回去的时候,他们带了油、盐和布匹。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中国现代女作家。1930年,她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后来,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后又著有《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传世名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