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昆虫记》:基于法布尔的重述

1星价 ¥36.4 (7.0折)
2星价¥36.4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210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7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59652102 ; 978-7-5596-5210-2

本书特色

北大博士马俊江重述《昆虫记》;独特视角解读自然文学名著,一个具现代精神的中国人与法布尔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经典中学习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1、不是记昆虫,也不是法布尔对于一大堆昆虫的记录。我的《昆虫记》是个人与法布尔的灵魂对话;2、一个人能和大自然发生怎样深刻的关系?这本书会慢慢讲给我们听;3、这本书里讲的,不仅仅有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还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兰心蕙质的读者会在书里发现各个丰富的层面 这本书里,作者跟随法布尔的脚步,神游科学家和兼具诗人的精神的法布尔一百多年前从事科学研究的荒石园。是作者与法布尔之间的精神上的对话,坦诚、开放、热忱.

内容简介

作者的这本书为热爱法布尔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愉悦的阅读体验。它不同于法布尔十卷本的《昆虫记》,需要很长的阅读时间。作者提炼精选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讲述法布尔研究这些昆虫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作者和法布尔之间进行精神的对话,亲切、真挚、丰富有趣。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法布尔热爱昆虫,但更热爱人——有理性的高贵的人——昆虫可以有奇迹般的本能,但没有理性。法布尔不仅是科学家,他同时也是诗人。作为科学家的法布尔启迪我们做不同流俗的思考,而作为诗人的法布尔引领我们重新体味生活和天地万物。书里有很多情感和思考是作者本人的,但是是由法布尔引发的。这本小书以春天高原上的圣甲虫开始,以萤火虫结束。作者通过这样的选择将法布尔的春天和光,也包括作者自己的思考,一同传递给读者。

目录

小 引

一 圣甲虫和它的粪球

二 西班牙粪蜣螂的母爱

三 荒石园—我的精神圣地

四 杜福尔先生和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

五 老兵、毛刺砂泥蜂和黄地老虎虫

六 昆虫们的食谱 七 石蜂回家之一:昆虫中的奥德修斯

八 石蜂回家之二:致敬与挑战达尔文

九 我的猫和荒石园的红蚂蚁

十 石蜂的苦难

十一 二十三年的时间才解开土蜂之谜

十二 预知未来的天牛幼虫

十三 家有昆虫长腹蜂

十四 长腹蜂、燕子和麻雀以前住哪里

十五 切叶蜂和它们喜欢的叶子

十六 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

十七 蝉的一生:出洞、羽化和歌唱

十八 螳螂的捕食和情爱

十九 螳螂幼虫、樱桃树和生命的炼金术 二十 昆虫的颜色和歌声

二十一 遗传论、我的家族史和我

二十二 我的学校我的教育

二十三 蟋蟀的住所、歌唱和情爱

二十四 蝗虫的角色

二十五 松毛虫的松是松树的松

二十六 昆虫的装死:童年游戏和我怀疑

二十七 古币和住在石头里的老象鼻虫

二十八 活在草木丛中的象鼻虫

二十九 重返水塘

三十 大孔雀蛾的狂欢和我的岁月

三十一 吃货花金龟和它的香花甜果烂树叶还有便便

三十二 臭大姐和生命美学

三十三 为苍蝇唱一首赞美歌

三十四 狼蛛的本能和生活的多重变迁

三十五 从蛛网几何学说到我的数学往事

三十六 胆小有毒不爱吃饭的朗格多克蝎子

三十七 朗格多克蝎子的温柔爱情、野蛮婚姻和美丽孩子

三十八 童年的回忆

三十九 萤火虫


展开全部

节选

《我的〈昆虫记〉》·自序 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昆虫记》,我还是又加上了这一本。这不是一本凑热闹的书,我和那样的事无缘。我只是热爱《昆虫记》,因热爱而写了这本小书。它是“我的《昆虫记》”,和现在所有能见到的《昆虫记》都不一样,但我自信它自有它的意义和价值。至少,在《昆虫记》的传播史上,它应该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不管它将会被喜欢,还是被厌弃。 中国孩子的童年读物中,《昆虫记》应该能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起排在前三名。这是法布尔的幸运呢,还是《昆虫记》的不幸?法布尔曾说,什么东西一旦成为儿童的记忆,就坚不可摧了。《昆虫记》有十卷,两百万字,我不知道谁是**个把它改编成儿童读物的人。我想他一定也不知道,从此,在很多人看来,《昆虫记》就只是一本简易儿童读物。问问那些小时候读过《昆虫记》的大人,他们还会再读这本书吗?提起这个书名,他们记起或者记不起小时候书里书外的一些时光,然后说:哦,那是小孩子的科普读物。等到他们为人父母,关于《昆虫记》的这种观念已像一座坚固的城堡,牢不可破。也许,他们还会买这本书给他们的小孩子看。就这样,《昆虫记》在一代代孩子的手里流传,但也像中了魔咒,很难走出小孩子的手掌。 写这本书时,我一直想说一句话:在一代代人手里流传的书,不管你叫它童书,还是科普读物,或者别的什么名目,那就是经典。经典的童书首先是经典,经典的科普首先也是经典。童书也好,科普也好,漫长的文明史大浪淘沙,能够有几本书在一代代人的生命里流传、又留下印记呢?留下来的就是经典。而经典就应该属于所有的人,属于小孩,也属于大人。安徒生曾说,他的童话写给孩子,也写给孩子身边的爸爸和妈妈。可惜,很少有人听见他的这句话。或者,听见了也只是听见了,所谓的“童书”依然只是孩子们才看的书。孩子长大后带着成人的眼光和厚重的人生体验,重新走近安徒生的不会太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想,“童话”难道只是“写给孩子的话”吗?人人知道《皇帝的新装》,可是,能在“那个孩子的话”里读出人生况味的应该是成人,成人才会因童话里“那个孩子的话”而发呆,并想想自己。看过节本《昆虫记》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少人会走进全本《昆虫记》呢?更多当年的读者,也许会一辈子都认定《昆虫记》只是写给孩子们的昆虫故事,让他们了解一点昆虫的科学知识,仅此而已。很多次,我跟人讲,读过《昆虫记》的孩子是幸运的,成人错过《昆虫记》是一生的遗憾。 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安徒生或者一个法布尔”呢?我想做的,就是成为那“一千个读者”中读出“我的《昆虫记》”的那一个。以前有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也想把我热爱的一本好书分享给缘得一见或素未谋面的朋友。而且,还想告诉他们:你可以而且应该有“你的《昆虫记》”。 1923年,周作人把这本书的书名译成《昆虫记》的时候,他应该也不会想到,以后这本书会被不少人单纯的“记昆虫”。现在出版的各种节译本大多就是这么做的,和昆虫无关的文字被看作多余,都被“节”掉了。结果,一棵葱茏的大树被删削成了光秃秃的树干,一部丰富的大书被删节得只剩了一堆虫子。而被那些抡着斧头的编译者们弃若敝屣的,却正是我视若珍宝的东西。《我的〈昆虫记〉》想告诉读者的一个事实就是:《昆虫记》不是“记昆虫”。这部书的原名叫作《昆虫学回忆录》,而回忆录是生命的追忆、记录和沉思。知道了原本的书名,我们就不应在这部书里只看到昆虫,书里有一个人浸淫昆虫世界的一生:从贫寒却好奇的童年到执着却辛酸的中年,再到沉静却依然热情的老年,以及他经历的、热爱的一切。 《昆虫记》是科学的,但更是关于生命、关于人的大书。它的某些科学结论也许会被证明有误,比如法布尔不知道蝉的若虫是夜里钻出地面,所以清晨寻找若虫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即便有错,这部大书对生命的探寻仍然闪烁着永恒的光芒,照亮它的读者。那些读者会在《昆虫记》里看到一个有声有色的美好世界、五味杂陈的情感与人生,还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对生命的探究与沉思。《昆虫记》是一本有情感有思想的书—没有思想的书怎么可能会成为一部大书?被砍掉了情感和思想只留下昆虫异事的“记昆虫”不是法布尔的《昆虫记》。 和每部大书一样,《昆虫记》里有一个丰饶的大世界。那个世界有昆虫,也有植物,有动物,有人,有天地万物。荒野有金雀花,荒石园有狗牙草,家里有猫,林里有鸟,池塘里有蝾螈和水藻;有春夏秋冬有夜晚有清早,有冬天的古币有蜿蜒的古道,有留下生命痕迹的化石,童年记忆里有鸭子嘎嘎地叫……当然更会有人,有人类丰富的情感、深沉的思想。《昆虫记》写昆虫,而昆虫生活在树上、草丛,法布尔喜欢他见到的每一种植物:百里香、樱桃树、带刺的大蓟、蓝色的矢车菊、各式各样又五颜六色的蘑菇……那些植物也在法布尔的文字中生长、闪光,普通而又神奇,让人向往。昆虫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在时间里,时间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和岁月的流逝,流逝的岁月沉淀着人的情感。那些只看到昆虫的读者忘记了,记下这些昆虫故事的是人,而人的世界里怎么可能会只有昆虫!见多识广的老兵法维埃、和法布尔一起寻找虫子窝的牧羊人、给法布尔提供粪球的孩子们,以及无知愚昧的市民乡民,它们也是《昆虫记》里不能少的角色。 《昆虫记》是一部大书,而不是一本刻板的教科书,那是因为讲述昆虫的法布尔有丰富与细腻的情感。《昆虫记》里有法布尔的欢乐、悲伤、孤独、愤怒……这是一个永远涌动着热情的生命。**卷《昆虫记》写完,法布尔把这本书献在他夭折的小儿子朱尔墓前。在《后记》中法布尔向天堂的孩子倾诉着:“亲爱的孩子,你从小就热爱花草和昆虫,真是让我高兴。我更高兴你能成为我观察昆虫和植物*好的伙伴。可是,才看到我写下的不多的几行字,你就到天堂去了,让我带着丧子的悲痛写这本书,我将继续写下去……”删节本的《昆虫记》会有法布尔的这些爱与痛吗?还有一个父亲和孩子们抓蝗虫的欢乐,还有一个热爱真理的人到了中年才得到一块贫瘠安静的土地时悲喜交集的情感……我希望我的读者在《昆虫记》中读到这些。 翻开《昆虫记》的**页,你就会跟着法布尔走进一个生机盎然的大世界,而不是走进虫子堆里。春天,山楂树和接骨木开着花,微带苦涩的花香里,野蜂飞舞。贴着草地飞翔的是小燕子,它们在捕捉产卵的蚊子。是春天就会有流淌的春水,水里游动的鱼群。而春天独有的明媚阳光下,蜥蜴在炫耀彩色的屁股。就是这样的春天,欢乐的法布尔带着几个孩子走上高原,他们要去和天地万物一起庆祝生命的复苏。复苏的是法布尔笔下的高原,也会是某些读者的心灵。也许他会想起,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离它越来越远:我们已很久没有看过天空的云朵和星辰、大地上的草木和花朵、昆虫透明的翅膀,很久没有听到过水声和风声、虫鸣和鸟鸣;很久没感受到风吹过我们的肌肤,很久没有闻到过这个世界不同的味道—我们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上帝给了我们那么好的感觉器官,但它们已被我们废弃很久了,丢在生命的角落里,落满尘埃…… 而法布尔是诗人。 诗人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恢复人的感官,让它们灵敏起来,去感受这个世界,让世界新鲜起来。新鲜的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世界。法布尔的昆虫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他会带着我们去看,去听,去想象。隔着文字和岁月的烟云,法布尔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食粪虫,这些整天和粪球打交道的小东西们,闪烁着青铜、黄铜般金属的光芒,还有祖母绿和紫水晶耀眼的光泽,还有比天空的蔚蓝还柔和的丽金龟,还有蓝色鸟蛋,还有像清澈的水一样透明的飞蝗泥蜂幼虫。跟着法布尔去看看吧,我们从没有注意过,无处不在的那些小昆虫会有那么斑斓美丽的颜色和光辉。我们还可以跟着他去听春夜或者夏夜的演唱会:蝈蝈儿的声音那么低,法布尔说那声音像摇动纺车的声音,像古老的民谣;长耳鸮的歌声是高亢的,暗夜里,它唱着永恒的“去啊—去啊……”。小铃蟾是温柔的,温柔地唱着“克吕克—”或者“克力克—”还有“克洛克—”我们从没有那么认真倾听过,也不知道,夜间草丛中会有那么动听的歌声。 法布尔热爱那些颜色和声音,像热爱花朵一样热爱。谁会不爱花朵呢?但只有法布尔把鲜花盛开的丁香花看作了神圣的教堂。他说在那么美的花朵面前,他唯一的祈祷词就是情不自禁地赞美:“啊!”从《昆虫记》里走出来,我去过树林。那是黄昏,我听见乌鸦叫着。我也早已习惯了人们的说法,乌鸦的叫声难听而不祥。但法布尔让我重新去聆听那黑色鸟熟悉的叫声:“啊—啊—”我对同行的朋友说,乌鸦在感叹:“啊!真美啊!”朋友笑了,捡起一枚很小的松果,说,你看,多美,是像数学一样精确的美。我也笑了,知道朋友读过我写的法布尔的蛛网几何学。春天,从樟树下走过,樟树开着细碎的花朵,我会去认真看看那极小的花朵,因为想起法布尔讲臭大姐的虫卵时说,如果因为小而错过美丽的艺术品,那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诗人冯至在《十四行集》中这样写道:“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诗人的法布尔也赞颂那些小昆虫,赞颂它们用“本能”创造的奇迹,但法布尔更赞美人,因为他热爱人的理性。比起机械完成本能设定程序的昆虫,能思想的大脑才是宇宙间*完美的存在,法布尔一次次这样说。这样的时候— 法布尔是个思想者,有思想的诗人。 有思想的人不盲从权威,不追逐今天的时尚,不迷信古老的信仰。进化论兴起的时候,法布尔是个反对者;遗传学流行的时候,法布尔依然是个反对者。作为《昆虫记》的读者,你可以不赞同法布尔的结论,但无法不热爱他停不下的思索,在我们很多人已经停止思索的时候。甚至可以说,在各种理论之外,法布尔用他的思想,呈现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昆虫记》写昆虫,但法布尔总是不断地议论,而我热爱他的那些议论,也常常忍不住和他对话,就像他的抒情常常牵动我的情感,回味自己的生命经历。这些,我都写进了《我的〈昆虫记〉》。这本书里的很多思考与情感是我的,但是是由法布尔引发的,他总是让我反思我自己,以及我生存的这个世界。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不会怪我多嘴多事,因为经典本来就是在与不同时代的读者的对话中流传的—无法引起读者对话欲望的书不会成为经典。当然,思想的对话有平等无权威,我和法布尔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除了我个人的思考与情感,在文章的写作上我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处理。**,每一章重新拟定题目。第二,《昆虫记》只有章,没有节,而《我的〈昆虫记〉》每一章都分节,而且也加上了独立的小标题。法布尔是诗人,文字优美,但有时文章也有些冗长,希望我的分节都能独立成文,也精致一些,减少一些读者阅读时的疲惫感。第三,整本书的写作基本是按照《昆虫记》原来的顺序,但从56岁完成**卷到84岁写完第十卷,《昆虫记》的写作时间持续几十年,有些相同的话题散落在十卷本的不同地方,我也做了一些归纳整理的工作。第四,法布尔写了那么多昆虫,那么多故事,全书有那么多章,选择哪些讲给我的读者,我的标准是:为人所知的昆虫,有趣的故事,有文化有情感有思想的文章。 写完这本书以后,我常常想起法布尔。后九卷的《昆虫记》是在一个偏远乡村的荒石园完成,他在那里观察昆虫,探究生命,追求真理。在那样的环境中,他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不仅不会有对话的朋友,反而会是乡村谣言中的人物。那样的生活中,他会孤独吗?徐迟先生在《瓦尔登湖·译本序》中说,梭罗爱孤独,因为他爱思想。孤独的梭罗用思想把瓦尔登湖建成了人类的精神圣地,徐迟说只有让我们的心安静下来,我们才能走进瓦尔登湖,跟亨利·戴维·梭罗先生谈谈生命的更高原则。法布尔用十卷《昆虫记》把荒石园建成了人类的另一精神圣地,我希望我的读者也能给自己的心灵一些安静的时光,走进荒石园,跟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一起思考生命的更高原则。

作者简介

马俊江,文学博士,学者。七十年代北方的乡下孩子,八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的文艺青年,九十年代的高中英语老师,二十一世纪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人在江南,做大学老师,教中国文学。贫困乡村过多的亲人之爱、北方平原阔野的草木虫鱼、偶然得到的一小箱连环画,是童年记忆,也是生命根基,让他对天地万物与人类文化保有永恒的憧憬与热爱。人生轨迹不过是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江南,但那点憧憬与热爱带来的是精神地理的变动不居:从英语到中文、从文学到草木虫鱼,从现代到古典……虽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却笃信这是读书人本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