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40216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册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54021613 ; 978-7-5540-2161-3
本书特色
本套丛书的编撰是我们首次尝试将宋文化的细微之处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读者。这不仅记录了对宋人四时文化的感悟,也希冀借此片段的研究抛砖引玉,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单元为吃茶小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的材料,梳理了吃茶、饮茶的简要历史。第二单元为宋代擂茶,具体说明作为茶饮小吃的流茶是怎样流传开来的,以及擂茶所用的工具呈现什么样的演变情况。第三单元为对宋代茶饮用具的具体介绍,主要分为擂具与饮具、文人茶具组合等几个类别。除了擂茶用具外,也介绍了部分点茶用具,以见出宋代茶器用之一斑。第四单元为古法擂茶的复原制作,通过查阅文献、实际操作等几个步骤,还原了古代擂茶的制作方法。
内容简介
本套文化读本的编纂,在体例上保持四册统一,每册内容分“溯源”“窥见”“器用”“拾趣”四个单元。前两个单元,采用通俗性的语言进行历史回顾及资料梳理。第三单元“器用”,结合传世文献、图像与出土器物,尝试还原操作工具及使用器物。第四单元“拾趣”,则基于“器以为用”的概念,通过仿古器物的陈设与搭配,配合充满仪式感的操作过程,力图让读者感受蕴藏其中的宋人精致生活和审美情趣。另外,在读本编纂的过程中,融入当下“美学教育”理念,尝试利用中国古典诗文、考古出土器物、博物馆中的收藏品,以及充满季节感的宋人雅事,以文艺清新的语言、古典雅致的配图,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从而倡导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感知。
目录
一抹春天的颜色
**单元
溯源唇妆小史
第二单元
窥见宋代点唇
第三单元
器用 唇妆用具
第四单元
拾趣古法口脂制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传统颜色色卡
后记
《盆研茶香》
品一碗茶汤
**单元
溯源 吃茶小史
第二单元
窥见宋代擂茶
第三单元
器用 茶饮之具
第四单元
拾趣一古法擂茶
参考文献
附录
各地擂茶配方
后记
《清芬入怀》
燎沉香,消溽暑
**单元
溯源·香文化小史
第二单元
窥见·宋人香事
第三单元
器用·文人香具
第四单元
拾趣·古法香饼
参考文献
附录
宋人祛暑香方(十五则)
后记
《疏窗花影》
冬日里的一枝花
**单元
溯源*花供小史
第二单元
窥见。宋代瓶花
第三单元
器用·折插入器
第四单元
拾趣。冬日供花
参考文献
附录
宋代花材的配材方式
后记
节选
《唇间美色》 唇妆是现代妆容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改善气色,提亮面容,所以爱美的女性几乎都有几支色号不同的口红。晨起梳妆,对镜轻抹,随即在唇间幻化出亮丽的色彩,用来搭配服饰,配合不同心情,出席各种场合。这类唇间的美色,古代的女子也曾痴迷追寻。 古代女性的唇部美妆 古人画唇之风,*早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山。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植物染料或是矿物染料等涂画嘴唇。如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尊女神头像,它的面色呈鲜红色,唇部涂满朱红色的朱砂,这应是早期人们涂面唇妆的实物例证。这一时期人们会“运用各种材料,去美化自己身体巾的一些关键部位,用红色的花汁使自己的双唇乃至脸颊变得更加红润,用黛色的石粉使眼眶的轮廓变得更加鲜明。还有用晶莹的砾石和洁白坚实的兽齿串联起来围在脖子上”②。据推测,这一装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容装饰,早期的面部或身体的涂抹,往往跟人类的生存需求和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女性真正意义上用唇妆装饰面容,大约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楚国文人宋玉在《神女赋》中记载了当时女子的美妆:“眉联娟以峨扬兮,朱唇地其若丹。”其中朱唇便是赞美妇女的嘴唇红润美艳,艳若丹砂。由此我们推测,此时涂抹嘴唇的染。料,主要成分可能是朱砂①。在江苏海州西汉霍贺墓女棺之妆奁中就有一盒朱砂。另、有红色植物染料为茜草,《诗经》中有“缟衣茹蔗,聊可与娱”和“东门之蝉,茹在阪等句,所谓的“茹蔗”应指茜草的枝茎细长绵延。茜草一般开白色或黄色的小花,根红细长,含有丰富的“茜素”,可以提炼出红色染料,亦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作用。然《汉官仪》云:“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是其处也。”此种红色染料多用于衣服的漂染,是否作为口脂染料则有待考证。无论是朱砂还是其他植物染料,本身并无黏性,附着力也差,单纯用来涂抹嘴唇,极易溶化。为了让唇妆持久保持艳丽的色彩,人们开始在朱砂中掺入矿物蜡及动物油脂等辅料,如此就增加了涂唇化妆品的防水性能,且产品黏密润滑,光泽鲜亮。这种涂抹嘴唇的唇妆用品,被定名为“唇脂”。唇脂,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解释说:“以丹作之,象唇赤也。”“脂,则砥也。着面柔滑如砥石也。”由此可见,唇脂应是一种红色有光泽感、润泽感的唇部化妆品。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 墓出土的九子漆奁中(图1—2),有一小网盒内便有脂类化妆品的痕迹。随葬物品所出的竹简遣策(随葬物品清单)还列有“小付蒌i,盛节、脂、粉”,由此可猜测卅土的油膏类物品应为化妆品“脂”。因容量不大,应为涂唇部的“唇脂”或者涂面颊的“面脂”。当然,两者也可兼用。随着生产生活的进步,人们在使用唇脂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配方,比如用温酒浸泡一些香料混合在油脂巾,冉用丝绵滤过,放人瓷盒中冷凝。这种方式见载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其对“面脂,,“唇脂”配方的记载为:“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浸法如煎泽方。)煎法一同合泽,亦着青蒿以发色。绵滤着瓷漆盏中,含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① 魏晋时期与唇脂并行的还有“燕支”,晋崔豹《古今注》“草木第六”日:“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亦谓为红蓝,以染粉为妇人色,谓为燕支粉。”②根据制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绵燕支”与“金花燕支”,前者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后者则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两种胭脂都必须经过阴干,使用时只要蘸取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后期燕支中又加入牛髓、猪脂等物,使其变为润滑的脂膏,故又被写作“胭脂”。 P4-5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