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孩政策下年轻母亲的工作与家庭

多孩政策下年轻母亲的工作与家庭

1星价 ¥55.9 (5.7折)
2星价¥55.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635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2-05-01
  • 条形码:9787568063517 ; 978-7-5680-6351-7

本书特色

1.以全国十二城市实地调查与访谈的**手数据为支撑,首次对国外研究热门、国内鲜少验证的诸如“对母亲的收入惩罚”“产后职业中断”进行实证检验,丰实了以往的相关研究并在理论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关注对象:年轻的工作母亲(已育女青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其本身就是生育政策调整的产物。将其纳入研究对象,有利于动态地获悉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连环效应。3.特别关注:①对比女性个体在生育前后某些职业指标方面的变化,揭示女青年的职业流动方向及其性别差异;②与生育相关的职业中断对于女青年职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包括职业中断的类型、时间长短及其所引发的职业后果;③评估家庭政策在女青年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建言献策。4.研究时机:由于本研究的实地调研阶段贯穿于“单独二孩”政策的进行之中,而在研究行将结束之时则迎来了“全面二孩”政策的重大调整,能够敏锐地记录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为女性就业环境的优化及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内容简介

对于年轻母亲而言,“生(育)”还是“升(职)”这的确是个问题。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几近平静的水面又起涟漪,上述问题升级为“(再)生”还是“(晋)升”,久久争论不休。正可谓,古有须眉难以“忠”“孝”两全,今有巾帼“生”“升”左右为难。那么,如何扭转女青年“一‘生’叹息”、“逢‘升’扼腕”的困境呢?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因生育介入而女性特有的“妈妈就业轨迹”,展现了工作母亲的双重负担及其面临的“理想员工”与“完美妈妈”悖论式困境,并试图从个体、家庭、国家三个层面上寻求破解之法。

目录

目 录

**章 导论1
**节 生育政策的调整1
一、调整路径与特点2
二、调整之因3
三、政策走势5
第二节 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变迁7
第三节 儿童抚育的公私领域转换11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实证探索14
一、理论视角14
二、经验研究18
三、回顾性述评25
第五节 研究设计28
一、研究问题28
二、研究思路31
三、数据与方法34

第二章 “妈妈就业轨迹”:家庭与市场的博弈51
**节 工作母亲的劳动供给52
一、劳动供给的界定52
二、理论假设53
三、已育青年劳动供给的宏观分布55
四、已育女青年的劳动参与现状58
五、影响因素分析67
第二节 生育型职业中断及其瘢痕效应71
一、职业中断的界定71
二、职业中断的类型及其记忆效应75
三、职业中断的影响因素81
第三节 从个体到国家的三道防线联动84
一、时间轴:女性合理规划初育年龄与生育间隔,降低生育对
职业的冲击85
二、托底线:设立普惠型生育保险,确保女性合法权益,再塑
人口红利86
三、保障线:重点培育幼龄儿童的公共照顾服务,解决工作母亲的
后顾之忧86

第三章 生育“魔咒”下的职业流动88
**节 潜在的职业流动倾向89
第二节 工作母亲的职业流动91
一、生育前后女青年职业变化的众生相91
二、影响因素分析110
第三节 拐点效应: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124
一、理论溯源:拐点效应从何而来?124
二、拐点效应的非均衡性:职业流动趋势比较126
三、生育的介入:职业上升通道的重塑129
四、小结与讨论137

第四章 家庭与工作冲突:左手带娃,右手开工140
**节 工作与家庭场域的竞争140
一、核心概念140
二、理论视角142
三、研究假设144
第二节 工作家庭冲突:男女有别145
一、工作家庭冲突的后果及其性别差异145
二、已育青年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162
第三节 母亲的双向冲突168
一、不同指向的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169
二、社会分层视野下母亲的双向冲突171
三、影响母亲的双向冲突的相关因素179

第五章 冲突缓冲器:工作母亲的社会支持189
**节 社会支持的效用分析189
一、初步探索190
二、组织支持对已育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效应193
三、家庭支持对已育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202
第二节 来自祖辈的家庭支持206
一、理论视角207
二、研究设计210
三、照顾现状与意愿211
四、祖辈照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217
第三节 组织支持的“力所不逮”与祖辈的“全力以赴”222

第六章 “生”“升”不息的追问226
**节 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226
一、年轻母亲的劳动供给是家庭共同决策的产物226
二、职业中断对年轻母亲职业发展的“记忆效应”228
三、子女抚育成为年轻母亲的双向冲突的重要来源,而社会支持充当了冲突缓冲器229
四、相较于年轻父亲,年轻母亲趋于向下的职业流动231
第二节 母亲的生育惩罚,父亲的生育红利?234
一、概述:收入惩罚之面面观235
二、理论视角:收入惩罚的驱动机制237
三、实证探索:社会分层下的收入惩罚239
四、性别比较的视野245
五、现实展望:中国情境下的议题249
第三节 早生还是晚生?隔多久再生?250
一、生育年龄与女性的职业收益251
二、生育间隔与女性的职业发展253
第四节 何去何从?论政策杠杆的作用255
一、福利体制与女性就业的关联256
二、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力点258
三、政策双向调整的混合效应264
第五节 未来探索的突破点268

主要参考文献27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芬,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人口社会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领域的经验研究。现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理论中心讲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在《中国青年研究》、《人口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官方权威网站全文转载。获得南京大学年度优秀博士论文、第二十四届武汉新闻奖二等奖、武汉市委党建调研报告一等奖、武汉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征文一等奖等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